前註:每周五晚,肆客足球App推出「球迷書庫」系列。我們將會精選一部分好書,將其拆分為三部分,將其中的乾貨和亮點呈現給大家。第一部書,是利物浦名宿卡拉格的自傳。
利物浦前隊副傑米-卡拉格在球場上以作風強硬,拼搶積極著稱。在生活中,卡拉格也是快人快語,不拘一格。作為利物浦青訓營出品的本地球星,卡大嗓備受Kop們的喜愛,但他也曾屢次「攻破」利物浦大門,好事者給他安上了「烏龍院院長」的頭銜。退役之後的卡拉格成為了一名專欄作家和電視解說員,仍然活躍在英格蘭足球界。他會怎樣評價自己的球員生涯?讓我們通過《卡拉格自傳》,走近那個堅韌、執著、忠誠而又率真的卡拉格。
《卡拉格自傳》封面
相關閱讀:
《卡拉格自傳》書評(中):他的成功歸功於霍利爾
在卡拉格講述貝尼特斯時代的故事之前,他先用一章回顧了自己的國家隊生涯。卡拉格始終認為,自己首先是忠於利物浦,然後才是英格蘭。對於利物浦這座城市裡的人們來說,1966年最重要的事不是英格蘭奪得世界盃冠軍,而是香克利拿到第二個聯賽冠軍,或者埃弗頓在足總杯奪冠。卡拉格說:「英格蘭的白衣對我來說不僅僅意味著為國爭光的機會,更意味著代表我的城市,我的街區在國際舞臺亮相的機會。」
這種地方保護主義是有歷史原因的:「當利物浦在八十年代飽受經濟危機的摧殘時,我們的球隊仍然是歐洲霸主,足球成了瑪格麗特-柴契爾的保守黨政府唯一不能傷害我們的領域。我們用足球告訴那些南方佬,沒有誰能夠蔑視我們。」
事實上,所謂的「英格蘭國家隊球迷」也有自己的偏向性。舉例而言,因為出走切爾西,蘭帕德就在溫布利遭遇了西漢姆聯球迷的噓聲。但在一般情況下這些英格蘭球迷都死氣沉沉的,只有在進球時才有所反應。此外,英格蘭球迷還有一種奇怪的優越感,就好像「英格蘭理應奪得每屆世界盃和歐洲杯冠軍」。但這種期望毫無歷史依據:100年來英格蘭奪得的唯一一個冠軍就是1966年的本土世界盃冠軍。
卡拉格直言目前英格蘭就是一支三流球隊,需要徹底的反思。英格蘭缺乏「成系統的、紀律嚴密的戰術體系」以及「智慧和精神力量」。因此雖然連續三次殺入國際大賽的四分之一決賽,但沒能更進一步。
在同時代的英格蘭中衛中,卡拉格只服兩個人。他承認特裡比他更勝一籌,而費迪南德的水平與自己相當。但在國家隊中,卡拉格卻往往需要去爭奪一個第三中衛的位置,萊德利-金、索爾-坎貝爾、伍德蓋特都成了他的競爭對手。長此以往,卡拉格忍無可忍,只能選擇從國家隊退役。
對於雙德共存的問題,卡拉格也有自己的見解。英格蘭需要一位穩健的防守型中場,但傑拉德和蘭帕德都不願意擔任這樣的角色。在埃裡克森執教時,甚至出現了貝克漢姆這樣傳球堪稱世界第一的球員去踢防守型中場這樣的怪事。
卡拉格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只要主教練命令傑拉德出任防守型中場就行了,這樣雙德組合就能運轉自如。如果這樣安排仍然效果不佳,就讓其中一人打替補。當然了,我覺得傑拉德對此肯定很不情願。弗蘭克-蘭帕德是逐漸成長為一位世界級球員的,而傑拉德天生就是世界級的。」
回憶完在國家隊的辛酸往事之後,卡拉格開始描繪貝尼特斯時代。在他的描述中,貝尼特斯是一位非常職業的教練,但他喜歡直來直去,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缺乏技巧。他剛來到球隊,就告訴傑拉德:「你的問題在於你跑動的覆蓋面積太廣了。」
但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傑拉德在之前的賽季不得不在兩個邊路來回穿梭,彌補整個球隊層出不窮的漏洞。傑拉德感到很冤枉,他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我估計你還不清楚我們現在的狀況有多糟糕。」
之後便爆發了傑拉德的離隊危機。加盟切爾西——史上最昂貴的球隊——意味著迅速的成功,但也會使傑拉德成為第一個加盟競爭對手的利物浦隊長。最終「傑拉德的情感戰勝了理智」,承諾至少再為球隊效力一個賽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卡拉格最好的朋友歐文告訴他自己打算離隊。在賽季前的熱身賽上,歐文只踢了半場球,一傳一射,幫助利物浦5-0大勝凱爾特人——事實上,這是他最後一次為利物浦出戰。下場時,他本以為會得到幾句褒獎,沒想到貝尼特斯拍了拍他的肩說:「你得學學帶球背對球門時如何更快地轉身。」貝尼特斯就是這樣毫不留情,這讓習慣了恭維的歐文哭笑不得。」
當皇馬打來電話時,歐文覺得無法拒絕。有不少利物浦球迷對歐文恨之入骨,但卡拉格卻為自己的好友辯護:「歐文的『問題』在於,他在成為利物浦傳奇之前就已經是英格蘭傳奇了。那是在1998年的世界盃,他在對陣阿根廷時打入一球,這讓他一夜成名。18歲的他就被視為英格蘭足球的未來......
利物浦人對英格蘭國家隊的命運漠不關心,也不喜歡他們的球員被當做別人的財產,因此他們漸漸與歐文疏離了。一開始他們感覺與歐文缺乏感情上的聯繫,到後來他們甚至都不願去嘗試建立這種聯繫了。」
貝尼特斯要求卡拉格學習巴雷西的跑動和後防組織,這幫助卡拉格達到了新的高度。「他激發出了我的最佳水平,將我打造成了歐陸風格的中後衛。」貝尼特斯對卡拉格非常信任,甚至暗示他去教訓那些不好好踢球的球員。卡拉格雖然能夠理解,但不能接受這種西班牙文化,只能敬謝不敏。
卡拉格坦言,自己從沒想過2005年能舉起歐冠獎盃。「我們甚至並非歐洲最頂尖的幾支球隊之一。」小組賽時,利物浦在聯賽舉步維艱,傑拉德則深陷離隊傳聞。當記者們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問卡拉格關於傑拉德未來的問題時,卡拉格終於爆發了:「這支球隊不只有一名球員,知道嗎!」
小組賽的最後一輪,利物浦已經面臨著出局的窘境,奧林匹亞科斯1-0領先,利物浦需要再進三個球。正是傑拉德在第86分鐘拯救了球隊,使後來的一切成為可能。在安菲爾德狂熱的主場氣氛下,利物浦2-1擊敗了尤文圖斯。次回合阿隆索火線復出,抵消了內德維德的威脅,最終守住了勝利成果。這時卡拉格才第一次意識到,奪冠是可能的。
歐冠半決賽,貝尼特斯又遇上了老冤家穆裡尼奧。考慮到利物浦糟糕的聯賽表現,切爾西球員根本沒把利物浦放在眼裡,切爾西球迷也是一樣,當利物浦擊敗尤文時,他們舉杯歡慶,這讓卡拉格輕鬆了不少。首回合利物浦造訪斯坦福橋,主場球迷好像毫不在意,表現得非常安靜。比賽索然無味,利物浦得到了他們想要的:0-0的平局。
次回合利物浦坐鎮安菲爾德,切爾西被魔鬼主場的氣勢嚇住了。路易斯-加西亞打進了著名的幽靈進球,這腳射門綿軟無力,卻「被一萬兩千名Kop的強大磁場吸進了球門」。卡拉格說:「重要的是,沒有人能證明這球沒進......同情切爾西的人忽視了一點,如果這球不算進,那裁判的判罰仍然會對利物浦有利。切赫將被罰下場,我們會得到一個點球。」
利物浦人在金元足球的浪潮中捍衛了自己的尊嚴,卡拉格說:「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在越來越功利化的足球世界,我們努力發出了這樣的宣言:足球仍然像以前那樣不可預料,而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利物浦戰勝了切爾西之後,亨利和維埃拉第一時間給傑拉德和卡拉格打去電話祝賀。「『你們配得上這場勝利。』他們告訴我們,這讓我們很感動。」
利物浦在決賽面對的是當時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球隊。米蘭的後防線上是卡福、內斯塔、斯塔姆和馬爾蒂尼,中場有皮爾洛,西多夫和加圖索,鋒線上則有卡卡,舍甫琴科和克雷斯波。米蘭期待的是一支紀律嚴明,防守硬朗的利物浦,但貝尼特斯卻打算放手一搏。
卡拉格認為,利物浦在上半場的表現其實沒有那麼糟糕,只是舍普琴科和克雷斯波出神入化的表現讓利物浦球員顯得可笑之極。半場0-3落後,利物浦球迷看臺上響起了「永不獨行」的歌聲。「他們更像是在給予我們同情,而不是向我們灌輸必勝的信念。歌聲柔緩,傷感,就像聖歌一樣。球迷們一定是在為我們祈禱。」
殘酷的現實讓卡拉格抬不起頭來,無顏以對球迷。但幸好更衣室裡至少還有一個人頭腦是清醒的,那就是貝尼特斯。他勇敢地採用了352陣型,加強防守,讓加西亞和傑拉德限制住皮爾洛,在中場取得人數優勢。
接下來發生的事無須贅述,傑拉德頭槌破門,斯米切爾遠射建功,傑拉德造點,阿隆索主罰被撲出,隨後補射得手。當米蘭恢復冷靜之後,最艱苦的時刻到了,利物浦幾乎沒能獲得什麼機會。為了搶在馬爾蒂尼前面攔截傳球,卡拉格「不假思索地把身體甩了出去」,這導致了腿部抽筋,令他痛不欲生。隨著杜德克奇蹟般地撲出了舍甫琴科六碼內的射門,比賽終於來到了點球大戰,而利物浦隊員早已疲憊不堪。
卡拉格在點球大戰前找到杜德克,讓他效仿1984年格羅貝拉在羅馬的迷惑性舞蹈。杜德克採納了他的建議,米蘭的球員被杜德克的舞步迷惑,塞爾吉奧和皮爾洛相繼罰丟了點球。最後,舍甫琴科綿軟無力的射門被杜德克封堵,利物浦實現了歐冠決賽歷史上最偉大的逆轉。
球迷們如痴如醉,利物浦球員們也衝向了人群。他們高舉著獎盃,久久不願放手。卡拉格說:「那張我和傑拉德一起親吻獎盃兩側的照片是我的最愛。」霍利爾也來到更衣室送上祝賀。回到利物浦,五十萬人走上街頭迎接這座城市的英雄。人們揮舞著旗幟,舉著自製的歐冠獎盃,爬上電線桿,爬上屋頂,只為看他們一眼。卡拉格對傑拉德說:「最美妙的場景也就不過如此了。不管將來我們做了什麼,贏得了什麼,這都將永遠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卡拉格是伊斯坦堡的大功臣,但貝尼特斯並不是那種講情面的人。作為球隊的副隊長,卡拉格希望的薪酬不過是特裡和費迪南德的一半,但貝尼特斯只是把就合約延長了兩年,並沒有漲薪的打算。這件事後來雖然得到了友好解決,但貝尼特斯的不近人情也是顯而易見的。傑拉德差點成為另一個受害者,在伊斯坦堡之後,俱樂部居然沒有抓緊時間跟他籤訂新約,這讓傑拉德誤以為貝尼特斯想要賣掉他籌集資金。
面對紐卡斯爾離譜的報價,貝尼特斯沒能籤回歐文,但克勞奇、雷納和西索科的加盟增強了利物浦的實力。
卡拉格幫助利物浦在這一賽季打破了許多紀錄:連續十一場零封對手,在聯賽中長達762分鐘沒有丟球,在歐冠中則有573分鐘力保城門不失。這在利物浦歷史中都是從沒有過的事。
2005-2006賽季足總杯決賽中,利物浦表現糟糕,傑拉德在最後時刻打進一粒25碼開外雷霆萬鈞的遠射,扳平了比分,再度上演了力挽狂瀾的好戲。「在其他人都已筋疲力盡無心戀戰的時候,傳奇球員才會顯示出他們異於常人的力量。」卡拉格如是說。
可惜的是,貝尼特斯帶來的大好局面被狗血雙雄耽誤了。他們不願意投入大把資金,又喜歡對貝尼特斯指手畫腳。雙方一度劍拔弩張,直到老闆們選擇了退讓。馬斯切拉諾和託雷斯來到球隊後,卡拉格看到了聯賽第十九冠的希望,而當他完成這本書時,利物浦的新球場計劃還在運轉中。可惜的是,這兩件事都沒能在卡拉格退役前實現。
卡拉格說:「不管我退役後從事什麼工作,足球始終都會在我的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是足球給了我一切,是我的故鄉和那裡的人們給了我一切,我會永遠銘記在心。」如今,作為電視評論員和專欄作家,卡拉格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坦率而誠懇,幽默而辛辣,正如他的這本自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