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很多幼兒園要求小朋友學會講故事。這讓不少家長犯難,因為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連話都說不順溜,更談不上講上一長串的故事了。
01有哪些引導小朋友講故事的方法?
故事要會講,但是家長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方法。否則,稍有不慎,小朋友不但沒有愛上講故事,反而有可能害怕甚至討厭講故事。
那麼,有哪些引導小朋友講故事的方法呢?我想,為了小朋友講好故事,家長們肯定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自己就想到了不少方法,比如說:報名講故事培訓班,聽故事音頻,看講故事視頻,家長示範講故事,複述繪本故事,講述小朋友自己創作的故事繪本。
思量再三,我最終決定講述小朋友自己創作的故事繪本。
02為何講述自己創作的故事能讓小朋友親近文字?
其實這個點子是受作家、書寫教練娜塔莉·戈德堡的啟發。娜塔莉·戈德堡在《寫出我心》這本書裡,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很怕寫作文,每次寫作文就是在硬湊字數。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有很多美好的時刻值得去寫,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將它們記錄下來。
成年後,正在經營一家餐廳的娜塔莉·戈德堡,有一回逛書店,看到了一本叫做《水果和蔬菜》的詩集。翻看一看,第一首詩講的竟然是煮茄子的事情。這讓她非常驚訝地發現,原來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拿來寫作。她茅塞頓開,於是開始提筆寫作。
為什麼娜塔莉·戈德堡會開始寫作?就是因為這本詩集一下子拉近了日常生活和寫作之間的距離,讓寫作不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如果小朋友講述的故事是自己創作出來的,表達的是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悟。那麼,小朋友不僅會把這個故事講得富有感染力,更會對文字產生一種親近感。
因為,他們參與了故事的創作過程,用文字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故事,於是,文字與心靈緊緊地貼在一起。小朋友一旦對文字有了情感,閱讀和寫作的種子就會在心底悄悄地萌芽。
03如何創作故事繪本?
創作故事繪本,大體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收集故事素材
用手機隨時記錄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比如:小朋友搭積木、玩泥沙、遊公園等場景,以及小朋友和別人的對話、當時的感受,等等。也可以圍繞小朋友感興趣的點,尋找素材。重點是原汁原味地把各種細節記錄下來。
第二步,剪貼照片
把照片衝洗出來,全部排開。嘗試照片的不同組合方式,編排不同的故事情節。最後,按照最喜歡的故事情節,挑選照片,並貼在筆記本上。
第三步,搭配文字
按照先前編排的情節,在每個照片底下寫上簡短的話語。幾個照片、幾段話串聯成一個故事。就這樣,完成了一個故事繪本的製作。
當然,如果家長和小朋友有繪畫功底,也可以通過繪畫來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繪本。
講述自己創作出來的故事,也許並不完美。然而,它卻勝在讓小朋友知道自己可以用文字表達心情、記錄生活,更勝在讓小朋友親近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