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中國農業部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突破1500萬人。與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下文簡稱新農人)更善於利用直播等網際網路工具,其成長與新經濟密不可分。
去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啟動「村播」計劃,計劃在全國100個縣培育1000名月入過萬農民主播,用電商直播的形式助力農產品的推廣和銷售,為農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實現可持續發展。據悉,淘寶直播平臺上的農民主播已超過5萬名,在直播的推動下新農人大量湧現。
浩浩蕩蕩的下沉之戰正在加速中國農業生產的基礎建設,電商購物節也由此開始新一輪的進化,成為農產品上行、助農扶貧的重要陣地。在阿里巴巴等新消費巨頭的推動下,農業數字基建正式拉開大幕。
2019年12月26日,淘寶天貓對外宣布:天貓年貨節將於臘八節(1月2日)正式啟動,目標只有一個:幫全國農民賣出3億斤農產品,讓每位參與其中的農民過年前再增收1000塊錢,讓農民過個好年。
助農成為第一目標。
為實現目標,淘寶天貓送上三份大禮:
第一份禮,是「省心」。聚划算將百億補貼瞄準了生鮮食品,希望在這個新春讓用戶實現「水果自由」,解除「豬肉焦慮」。比如,大別山散養的黑土豬後腿肉,擊穿全網最低價,每斤只需24.9元。
第二份禮,是「開心」。26日當天,「福年種福果」活動正式上線。用戶登錄天貓農場就可化身「農場主」,跟農民「一起種水果」。每種成一棵果樹,將免費換得一箱「基地直供」的高品質水果。這些水果來自於阿里在全國建設的1000個數字基地,大部分位於貧困地區。
第三份禮,是「愛心」。擁有8億用戶的手機淘寶,在「寸土寸金」的首頁專門為全國貧困縣開通「土貨鮮食」頻道,戰略推進的同時在資源上大幅傾斜。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特色農貨如碭山梨膏、禮縣蜂蜜、普安紅茶等,在天貓年貨節期間還推出了第二件半價等活動。
2020,助農脫貧第一戰打響了。
1
數字基建
在回顧中國企業成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企業總是以布道者的形象出現,做了很多教育市場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屬於自己的成長紅利。在這一點上,外企正好相反,他們更多時候是在尋找已經成熟或即將成熟的增量市場,伺機收割這個市場中的紅利。
國外一兩百年走完的路,中國幾十年走完了,跌跌撞撞中,中國企業養成了搞基建的能力。環境的因最終收穫戰略上的果,阿里巴巴成為一個經濟體,電商購物節變成了一個基礎設施,手機變成了新農具。這才有了年終「5萬農民主播參加天貓年貨節」的盛況。
阿里巴巴公布的三大戰略中,第一個就是消費內需。阿里巴巴希望用自身的力量釋放中國內需和消費的力量。農民主播的批量出現在釋放中國內需和消費力量的同時,正在成為一支扶貧助農的重要力量。
為了進一步扶貧助農,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成立了,在業務推進中匯聚了20個業務單元,希望以此聚合消費力量賦能供應鏈,實現農業產業全鏈路數位化升級。在扶貧助農的過程中,阿里巴巴開始充分發揮經濟體的組織力量,扶貧助農被上升到公司組織戰略的高度。
截止到2019年11月,螞蟻金服普惠金融累計服務900萬三農用戶,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過8000億元。菜鳥鄉村物流網絡和阿里雲農業大腦也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數字引擎,成為農業大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全平臺力量的推動下: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上行突破2000億,預計2022年銷售額有望達到4000億元。
2019年9月20日,人民網發布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通過的2019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先進單位獲獎名單,阿里巴巴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成為2019年度唯一入選的網際網路企業。
2
農民主播
在阿里巴巴這一輪數字農業大基建中,5萬農民主播呼嘯而來。他們分布天南海北、操持各種方言,每天在淘寶直播中將各色好物分享給更多星散在全國的用戶。直播正在成為扶貧助農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新農人藉助直播實現了人生價值,湘西九妹、雲南小花便是其中典型。
湘西九妹本名叫陳九貝,來自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是一名擁有4萬多粉絲的村播,曾創下13天幫鄉親們賣出200萬斤橙子的記錄。2018年5月,她正式開通淘寶直播,成為一名拿著直播架穿行在山村間的職業村播,開始向觀眾安利來自家鄉的橙子、黃瓜、紅薯和茶葉等特產。
湘西九妹陳九貝
挑貨、打包、寄快遞、和全家人吃飯,她幾乎什麼都播。陳九貝說:「最開始村裡人都覺得我奇怪,到現在他們都會笑著看我直播,問我:九妹,黃豆要不要,紅薯要不要?豬我家有兩頭,什麼時候殺?」
距離桑植縣1400多公裡外的雲南大理,村播小花和陳九貝一樣,每天穿行在不同的村落之間。一年多時間她走過了8000多裡路,穿行了36個村鎮,幫助村民尤其是貧困家庭賣出滯銷農貨。在小花的幫扶下,小時候落下殘疾、行走不便的村民熊毅林成為了家中的頂梁柱。
直播中的小花
除了自己做,思維靈活的小花還開始嘗試與其它農民主播和網店聯合銷售農貨,通過抱團行動,2018年小花幫全村賣掉了上百噸小黃姜。做村播一年多的時間裡,小花在雲南找到了30多種原生態的味道並將它們送出了大山,其中包括雞血李、人參果、軟籽石榴和古法紅糖。
在5萬多名村播的推動下,手機化身「新農具」,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用手機「種地」,開始接觸網際網路,進化成為一名新農人。
在阿里的農業生態中,他們各展所長。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勇表示:「我的觀點很清楚,最終讓善於做市場的人做市場,善於做種植的做種植,善於搞運輸的做運輸,善於做網紅的做網紅、搞直播。只有完成這樣的大分工、大協作,才能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長,走向市場。」
3
系統扶貧
到這裡我們需要整體性的復盤一下阿里巴巴的扶貧助農策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系統性的扶貧助農思路,阿里巴巴扶貧助農的整個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方面:技術扶貧、技能扶貧和組織扶貧。
技術扶貧主要體現在產業數位化的建設上。在這個過程中,阿里成立了各種培育新農人的商學院,通過幫助他們掌握數字工具的使用方法來深化技能扶貧的落地效果。今年天貓年貨節前夕,淘寶天貓就通過鄉村商學院對貧困縣商家進行了深度培訓,幫助他們迎戰年貨節。
阿里大生態不僅培訓商家,甚至還培訓了很多村長幹部。村播計劃推行後能夠迅速湧現出5萬農民主播,本質上是阿里巴巴在農村市場多年布局結出的果。
大部分企業的扶貧只停留在技術扶貧和技能扶貧上,但是由於缺少生態力量的支撐,沒辦法發揮更大的價值。但阿里的生態力量決定了,阿里在這塊可以走得更遠。通過集結生態中的各方力量,阿里開始進入組織扶貧階段,技術扶貧和技能扶貧中打下的點得以發揮更強大的價值。
以今年的天貓年貨節為例,在淘寶天貓的生態支撐下,扶貧助農在淘寶首頁獲得了一個黃金入口,與此同時,去年3月啟動的村播計劃開始釋放更大的價值,在直播大潮下,成為激活土貨鮮食頻道的重要推手。
天貓年貨節、土貨鮮食頻道、農業數字基地、鄉村商學院與村播計劃等本身都是單點,但是在組織力量的推動下,開始和螞蟻金服、菜鳥鄉村等一起發揮協同價值,阿里巴巴的扶貧助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所以,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發布的獎項中,阿里獲得的是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只有組織創新,才能湧現出系統性的力量,扶貧才能常態化,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扶貧助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