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西安航天城第二幼兒園通過生動有趣的益智手指操視頻教學,豐富學前孩子們對糧食的認知,教育學生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親愛的小朋友,袁老師跟大家分享一首兒歌《一粒谷》……」臨近開學,西安航天城第二幼兒園老師通過生動有趣的益智手指操視頻教學,豐富學前孩子們對糧食的認知,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西安航天基地教育局堅持「實踐性、趣味性、學習性」相結合,持續在轄區學校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必修課,讓孩子們在勞動中感悟「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寓教於樂,和大自然親近有新玩法。為增加學生觀察、體驗等實踐機會,實現植物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態環境教育,西安航天城第二小學樓頂部約700平方米的「太空種植園」堪稱一絕,除種植了各種蔬菜、瓜果及農作物,供學生開展勞動實踐和科技實踐活動,學校還引進太空種子,提升生態實踐活動的科技文化價值。趣味又新穎的實踐體驗,能讓孩子們全身心參與,手腦並用,感悟生命的力量。
除此之外,西安航天城第二小學校園裡還種植了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核桃、葡萄等常見果樹,以及五味子、板慄、八月炸、野刺梨等特色果樹,是名副其實的「果香校園」,孩子們不僅能觀察植物的生長,還能在一日兩餐中吃上「自產」水果。
因材施教,讓花朵們有機會綻放。從農耕時代到現代社會,勞動的形式在變,但勞動的精神內核始終未變。生命都是鮮活的個體,通過不同的親身嘗試和深度體驗,孩子們在參與過程中總能尋找到發光點和興趣點。
西安航天城第一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將生物課中《種子的萌發》課程,變成了一場「科學實驗」,來了一次豆芽成長記之「純實物紀錄片」體驗。
學生們在體驗這場「豆芽成長記」中,監測到了不同豆類種子在「今生」的高光時刻,是如何借用自身營養成分華麗轉身,學習了植物分解礦物質增加並借用微量元素形成的活性植物蛋白等生物知識。
陝西人對麵食情有獨鍾,學生們在實踐中既get了一項「捏麵團」的新技能,又親手體驗了「蒸饅頭」的快樂,輕鬆掌握了麵粉的化學成分、「酵母與麵團在化學作用下的發酵」原理,以及麵粉與鹼碰撞如何擦出火花。
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能讓孩子們在一餐一果之間提升生活技能,夯實成長的基石。當前,西安航天基地正在開啟「2.0版」建設新徵程,航天教育事業全面貫徹落實「五育並舉」教育方針,不斷創新與改革,注重走進生活課堂,舉辦「爭當最美勞動者」等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多知稼穡農桑之事,深刻體會粒粒皆辛苦的內涵,在紮根大地勞動中觸摸自然,感受生命成長力量,感知果實來之不易。有此教育理念和創新的校園,何愁孩子的全面成長。(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