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編者的話:今年初,在中國抗疫的關鍵時刻,日本援華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詞句一度帶給很多人感動與撫慰。但僅八九個月後,一項中日聯合調查顯示,兩國民眾對彼此國家的好感度有著冰火兩重天般的落差。2020年對全球來說都是特別的一年,中日關係也經歷了明顯溫差。疫情期間人們感受到互助的溫情,各種摩擦爭議帶來慣有的蕭索,日本緊隨遏制中國的美國步伐更是導致信任難題。但今年兩國高層的互動往來、RCEP的籤署等,都顯示中日有更大的相處和共同發展空間。時近年底,恰逢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履新,《環球時報》記者於17日對他進行書面專訪,請他回看這一年兩國間的交流互動,並展望未來的中日關係。本報也是垂秀夫履新後第一家採訪他的中國媒體。
有這樣一句話,它代表了日本國內多數人的看法
環球時報:能否介紹一下您此次赴任的工作重點?
垂秀夫:在此次來華赴任前,我同眾多政治、經濟、文化界的領導們見了面。其間,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即「日本的未來取決於今後的對華政策抉擇」。我認為,這代表了日本國內多數人的看法。
對華關係乃是日本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雖然兩國間還存在著許多懸而未決的事情和意見分歧,但毋庸置疑二者也是互相搬不走的鄰居。既然如此,我們就只有通過外交手段在日中之間構築起穩定的關係。當然,這裡不是說要放棄正當的主張。而我們為此所要構築的是穩定的、能夠坦誠相見的關係,特別是高層之間可隨時溝通的關係,否則將無法保障信息通暢。另外,在堅持正當主張的同時,也要儘量開拓合作領域,積極保持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今後在兩國之間構築高層可隨時溝通的、穩定的、具有建設性的關係有著重要意義。
環球時報:日本今年迎來新首相菅義偉,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將於明年初上任。請問:日本接下來在對美、對華方面將採取何種外交政策?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日本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垂秀夫:日美是同盟關係,而日中關係對日本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另外,中美還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經濟大國。在當前世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無論是從日本的國家利益角度出發,還是從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角度出發,中美兩國構建穩定關係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美國新總統上任後,我們將繼續關注中美關係的發展,並期待兩國展開建設性協調。今後,日本將繼續在保持與同盟國美國鞏固信賴關係的同時,密切與中國的溝通,旨在一道肩負起構築基於國際準則的自由和公正世界秩序的義務。
「國民感情問題有著非常脆弱的一面」
環球時報:中日韓等國日前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方還表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將給中日經濟交流帶來何種影響?兩國還可以在哪些領域加深合作?
垂秀夫:TPP11(日本官方及主流媒體以此稱CPTPP——編者注)的意義在於,在世界推廣高標準和均衡化的21世紀規則。因此,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經濟體對此給予關注。
另一方面,TPP11無論從市場準入方面、還是規則方面,都有著高標準的要求。至於包括中國在內此前表示興趣的經濟體是否已經做好滿足其較高要求的準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當前的課題是RCEP協定的落實工作。希望該協定起到這樣的效果,即不僅能改善包括中國在內的成員國的市場準入環境,還能對完善智慧財產權和電子商務等規則、促進地區貿易和投資以及提高供應鏈效率方面起到助推作用。
在上個月的日中外長會談上,雙方一致同意在農產品貿易、人員往來、旅遊、環保節能等共同關心且方向一致的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再者,同為肩負責任的大國,也將繼續致力於氣候變化、貿易等全球重要課題的解決。
環球時報:新冠疫情暴發初期中日之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民間友誼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北京—東京論壇」11月公布的調查顯示,中日兩國民眾感情出現反差。針對這種現象,王毅外長表示「值得深思」,您在致辭中也稱「有必要認真思考」。為扭轉這種局面,中日可以做出哪些努力?
垂秀夫:外交涉及的是國與國的關係,儘管說有各自的政府在管控,但歸根結底國民之間的感情和信任問題正是需要外交部門去努力妥善應對的問題。
根據此次輿論調查結果,對日本印象「好」的中國人增多,而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人很多。在過去中國人對日印象極為不佳的時期,中方經常要求日本政府採取舉措。而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比如健全吸引中國遊客的制度,切實開展各種文體交流和青年交流活動等。國民感情問題有著非常脆弱的一面,很多因素都可能成為其突然爆發的導火索。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改善中國人的對日情感而不懈努力。
在日本人對華情感方面,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以及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值得中國官方人士研究(本報曾專門刊登專家文章分析此現象背後日本的「三大滯後」,即面對中國發展,心態調整、媒體促進和政府引領作用滯後。本報記者計劃在將來同大使面談時就該問題深入探討——編者注)。當然,我們願意同中方一起思索,如有需要也可以提出參考意見。對於中方的努力,我們會全力以赴予以協助。搞好外交部門同行間的溝通,正是我們外交官的職責所在。
另外,在此次輿論調查中,日中雙方均有約7成的人回答說「日中關係很重要」。正因如此,我認為日中兩國應該有更多的人,逾越認知上的不足和感情上的障礙,以謙虛坦誠之心客觀看待對方,開展多領域和多層次的交往。
2022年將是兩國關係史上的重大節點之年
環球時報:中方廣泛關注日本擬在武漢新增領事機構的消息,目前進展如何?在武漢新增領事機構將給日本在華工作提供哪些便利?
垂秀夫:關於設立武漢領事辦事處事宜,日方2012年就向中方提出申請,為爭取早日開設,今後還會繼續跟中方協調。現在湖北省及湖南省的領事業務都是由大使館負責的。這兩省距離北京較遠,許多當地的日本僑民希望附近能夠設有方便的公館。辦事處的開設,將進一步有利於在華保護僑民和協助日資企業等工作。
環球時報:您對2021年以及未來中日關係的發展有何期待?
垂秀夫:2021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帕運會舉行僅半年之後,還將舉行北京冬季奧運會、冬帕運會。特別是2022年我們將迎來「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這是日中關係史上的重大節點之年。
菅義偉首相和習近平主席等兩國高層一致同意,共同為成功舉辦這兩屆奧運會、帕運會而攜手合作。為東京奧運和北京冬奧的成功舉辦,我願在駐華大使的位置上發揮橋梁作用。
202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兩國一定會隆重慶祝。同時,我希望以此為契機,展望100周年,進一步擴大下一個50年日中關係發展重任在肩的兩國青年交流。我們大使館將努力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機會,以期加深兩國年輕人對彼此的關注,營造交流良機。在線手段應用在疫情時代已被證明行之有效,我們希望使用這些新手段繼續探索和提出新的交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