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總覺得自己對什麼都很沒耐心,看什麼都覺得煩躁,跟朋友笑說,我這是更年期提前了嗎?朋友說我就是閒的。
這麼想來,似乎最近是沒有前一段時間忙。
今年五月份加入了一個寫作班,學習新媒體文的寫作,然後六月又加入了頭條寫作培訓班,這兩個月還真是挺忙的。
六月二十號左右通過了「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的黃v認證和原創標認證,雖然剛起步,粉絲數還很少。之前投稿公眾號的一篇國學文也被採用了,前幾天剛剛發出來。於是,就像是之前自己努力的事情終於有了一些結果,感覺人反而一下子閒了下來。
關於寫作,可以追溯到大學之前,高中時我的語文成績就不錯,每次作文都能得高分,十次裡有七八次都是被當做範文的。
於是,大學報志願的時候,我很想學中文或者新聞,結果,我爸說,女孩子不如學個會計,以後好找工作,作為一個「聽話的孩子」,我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去大學讀了會計。
進去大學後,老師說有興趣的可以考慮加入學生會,也算是鍛鍊自己,很多同學都去了組織部、宣傳部等看起來比較高端的,而我偏偏選了個當時最冷門的「編輯部」,幫著出系刊、給校報投稿什麼的,憑藉著一腔熱愛,最終也混到個編輯部副部長的位置。
2006年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當時網絡小說剛剛開始繁榮興盛,因為喜歡看小說,因為原本就熱愛寫作,我竟然從看小說開始寫小說。也許是當時網絡寫手比較少,順利地跟一個主流網絡小說平臺籤約了。
因為有本職工作,寫小說完全就是熱愛,比較佛系的寫,也不想寫那些太奇葩的文,當然本身寫得也沒那麼好,所以始終是小透明一枚。靠著碼字,當時也就只賺了5000來塊錢吧。
寫小說大概堅持了三年多,2009年後,工作漸忙,加上談戀愛了、結婚了、當媽了,這個愛好就放下了。直到今年疫情突發,過年時在家哪裡也去不了,就忽然又想開新文,關鍵的關鍵,我竟然真的又回到了多年前籤約的網站,真的寫了。
重新寫小說後才發現,如今似乎已經到了「全民寫小說」的時代了,很多新作者說籤約都變得很難,我當時就慶幸自己籤約的早,好歹還有網站的編輯能了解各種情況。
因為寫的是古代言情,很正劇的那種,既沒有勾心鬥角也沒有天雷滾滾,剛開始真是完全無人關注。一度想棄文不寫了。不過好在堅持了下來,到五月的時候,小說終於有了網站推薦,收藏點擊都上漲了不少。也有人開始留言,我也終於有了寫下去的動力。
而五月的時候我又參加了新媒體文的寫作,一邊是要聽課、做選題、找素材、寫文,一邊是自己的小說更新,真的感覺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
到了六月,新媒體文的培訓結束了,我卻又參加了頭條的寫作班,又是一邊寫小說,一邊聽課、寫微頭條和今日頭條文章。
而且,我本身也有工作,還有孩子要管。兩個月時間幾乎每天都是12點才睡,睜眼、閉眼稍微有空就是在想寫作班的作業和小說,絕對絕對是大腦超級飽和,高速運轉的時期。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今日頭條和新媒體文的培訓,我也都取得了一些成績。而我自己的小說也按部就班的完結了。
小說最終完結的時候有36萬多字,雖然只掙了300多塊錢,但我還是挺開心的,不是錢多少的問題,是我在寫文的時候,兒子總會問我「媽媽你寫了多少字了?」我告訴他有三十幾萬字,6歲的兒子算了很久,發覺三十幾萬字是他能想像到的好多好多好多後,覺得我這個媽媽好厲害,這讓我有種滿足感。
01.不要讓事情停留在「想」
我兒子前段時間總是跟我嚷嚷,「媽媽,好無聊啊,不知道要做什麼。」
6歲的孩子說這個話,讓我一開始覺得很好笑,我覺得是因為疫情在家悶久了。然後我又思考,該跟他怎麼聊這個話題。
然後我就跟兒子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不知道做什麼就去試,一件件的試,直到找到你想做的,而不是只是想,想是想不出結果的。」
一件事情,到底喜不喜歡,如果只停留在「想」,那永遠都無濟於事,不試過了怎麼知道會不會喜歡呢?
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想做的事情,那就更要大膽去「做」,而不是空想糾結。
02.不要還沒做就想「做不成」
大部分的人都比較謹慎,事情還沒做呢就開始想各種結果,特別是會糾結「做不成怎麼辦?」,「做不成別人笑話我怎麼辦?」
一來你還沒做呢怎麼知道就一定做不成?二來就算這次做不成,難道就沒有經驗教訓了?下次難道還做不成?就算試了很多次做不成,那也不代表換條路還是不成。
我也不知道我參加頭條培訓能不能獲得黃v認證和拿到原創標,我是第三批參加提審的,卻一直到很遲才收到通過的通知,看別人接到通知的時候,我心裡也很忐忑。
我自認每一篇文章都認真寫了,可如果真的不通過,是有點打擊,但我當時想的也很開,寫作本來就是我的愛好、興趣,通過認證了是對我的某種認可,沒通過我也不會失去對寫作的愛好。
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說他的一個朋友從體制內辭職去創業,做了很多努力最後還是創業失敗了,換了很多人肯定會懊悔,幹嘛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創業呢?可作者的朋友卻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不僅總結經驗,又不斷的學習去考取證書,再一次嘗試的時候終於成功了。
03.不要總想「有什麼好處」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在做一件事前,總會先想「做這件事有什麼好處嗎?」
而就算自己一開始不想,也會時常被問到。我在參加寫作班的時候,我興高採烈地告訴一些人,很多人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有什麼好處?」
這個「好處」,多數指的是「利益」。是可以得到名聲?還是得到金錢?又或是別的。
一件事,如果被「有無利益」論給框死了,那要麼這件事做不下去,要麼這件事做到最後就違背了你的初衷。
我覺得我之前因為家庭、工作,或者其實就是自己懶惰吧,而停下的寫作,在這兩個月,我又重新找回了寫作的熱情,這對我來說就是「好處」。
因為寫作,看起來我是陪兒子的時間少了,但我兒子知道媽媽喜歡看書,喜歡寫文章,而不是刷手機,我告訴兒子「人一直都可以去學習,學習是一件快樂的好事」,我覺得這就是「好處」。
人生說短,不過900多月,如果每一天都很充實,那真是覺得時間飛逝。
人生說長,可能七八十年,如果每天都覺得無聊,那真是覺得度日如年。
想想年少時有哪些未完成的夢想、愛好,什麼時候開始其實都不算晚,關鍵是有沒有開始。
邁出一步,才有可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三月古木,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一個願意寫點心情故事、親子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