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造型酷似書籍和報章。當日,作為國家「十五」重點文化工程建設項目,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經過中鐵建工集團3年多的緊張施工正式開館。這座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將成為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獻收藏基地,同時也將成為國內最先進的信息網絡服務基地。新館開館後,國家圖書館將新增讀者座位2900個,日均接待讀者能力增加8000人次,館舍面積達25萬平方米,成為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莫斯科圖書館的世界第三大圖書館。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9月9日,作為國家「十五」重點文化工程建設項目,中國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經過中鐵建工集團3年多的緊張施工正式開館。這座現代化的數字圖書館,將成為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獻收藏基地,同時也將成為國內最先進的信息網絡服務基地。新館開館後,國家圖書館將新增讀者座位2900個,日均接待讀者能力增加8000人次,館舍面積達25萬平方米,成為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莫斯科圖書館的世界第三大圖書館。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九月九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圖書館在館慶九十九周年之際,九日在北京開放了它的二期數字圖書館。由此中國國家圖書館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圖書館。
二期新館建築面積八萬平方米,日均接待讀者能力約八千人次。建築風格現代簡約,整體外觀如同一個巨大的書本,該館亮點之一是將國家圖書館四大專藏之一——《四庫全書》置於標誌性中庭的地下一層恆溫恆溼獨立區域內,讀者可以隔著玻璃一窺古籍之風採。
至此,國家圖書館一期、二期、古籍館三處館舍的藏書與服務形成新格局。一期館舍提供以外文文獻、中外文專藏文獻為主的研究性服務;二期新館提供以中文新文獻和電子資源為主的大眾閱讀服務;古籍館提供以普通古籍、古籍善本為主的文獻服務。
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表示,館舍面積的擴大不是最終目標,根本在於公益服務功能的改進和完善。因此國內首推的自助借還書、電子閱讀器、虛擬導航服務等系統將最大程度解放人力,讓讀者享受更便捷服務。
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是國家「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國家投入資金超過十二億元人民幣。新館的建成,使國家圖書館的建築總面積達到二十五萬平方米,居世界上國家圖書館第三位。該館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數字信息保存基地與服務基地,因此被認為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民族文化工程。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和文化部部長蔡武等人出席了今天的開館儀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