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2020-12-19 青瞳視角

楊玲於2017年投入百萬元,修建了800平米的竹鼠養殖場

「我幹竹鼠養殖這行20多年,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生意也讓下一代接手了。現在大家好像都覺得我做錯了,還成了罪人。」57歲的楊玲感受到,新冠疫情發生後,人們對竹鼠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

「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

多位竹鼠養殖從業者介紹,由於尚未制定出關於竹鼠的檢疫標準,竹鼠在出售、運輸過程中檢疫環節長期處於缺位狀態。業內專家推測,「檢疫標準」的缺失可能是竹鼠不能進入目錄的原因之一。

周益翅在投餵竹鼠,他因小兒麻痺導致雙腿殘疾,只能坐在地上工作

一紙突然下發的禁售通知

新冠疫情爆發後,由於不能排除病毒來自野生動物,竹鼠等野生動物養殖戶在一月底陸續收到禁售通知。

1月24日,廣西柳州市的養殖戶周益翅也收到了禁止售賣竹鼠的消息。

周益翅因患小兒麻痺症雙腿殘疾,只能靠雙手走路。2013年,通過央視「致富經」節目了解到竹鼠養殖後,拿出全部積蓄,用5000元購入50隻竹鼠種苗開始「創業」,8年過去,他養殖竹鼠的數量已經達到600隻。去年9月,周益翅決定繼續擴大規模,將養殖竹鼠攢下的10萬餘元存款全部拿出,又借款10萬元,建起了一個450平米的養殖場,順利的話,竹鼠養殖總數可增加一倍多。

新養殖場還沒來得及投入使用,禁售通知就到了。停止交易之後,不僅收入來源被切斷,存欄的竹鼠反而成了周益翅的「負擔」。

按照飼養竹鼠的標準,周益翅應該每天給竹鼠投餵兩次飼料,飼料由八成粗料和兩成精料組成,粗料一般是竹子,細料由玉米粉、米糠、麥麩等混合而成。按照一隻竹鼠每日一毛五的飼料成本來算,600隻竹鼠一個月的開銷近3000元。由於存款基本用於養殖場擴建,周益翅自3月中旬開始,已沒錢給竹鼠投餵精料,僅投餵從山上砍來的竹子。

只投餵竹子三天後,周益翅發現了十幾隻竹鼠的屍體。慢慢地,這個數字增長到四十隻、五十隻……一個星期左右,死亡竹鼠的數量超過了400隻。這其中有餓死的,也有被同伴咬死的,周益翅發現,竹鼠餓急了,鼠舍裡最瘦弱的那隻,會被其餘四五隻咬死吃掉。

3月末,周益翅把400多隻死亡的竹鼠清理出來,在廠房附近挖坑填埋。「這麼多錢投入進去了,難道說不讓做就不讓做了?」他說。

和周益翅一樣,廣西桂林的養殖戶楊玲也在1月24日被要求籤訂一份關於禁止交易販賣野生動物的承諾書。楊玲心裡有一絲僥倖,覺得禁售規定只是暫時的,等疫情過去後,禁令可能也會隨之失效。

楊玲記得,2003年SARS爆發時,她就被通知停售竹鼠。到了當年8月,為維持生計她偷偷回到集市去賣竹鼠,官方雖未正式發布解禁通知,竹鼠交易卻隨疫情結束而漸漸恢復,「慢慢就跟以前一樣,沒人查了」。所以,楊玲這次甚至沒有仔細看那份「承諾書」,便爽快地籤了字。

作為桂林市恭城縣土生土長的瑤族人,食用竹鼠是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習慣。在當地,竹鼠算是款待客人最好的食物。楊玲記得,自己1994年剛開始養殖竹鼠時,市面上一斤豬肉價格在1.2元左右,而竹鼠能賣到8到12元一斤。

從事竹鼠行養殖多年,楊玲也很少有機會吃到竹鼠,最奢侈的一次,是母親71歲生日酒席上,十幾桌都上了竹鼠這道菜。「一隻就能賣到300多元,捨不得吃」,楊玲說,村裡不少養殖戶都沒嘗過竹鼠的滋味。

憑藉竹鼠養殖,楊玲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2014年,經農業部審批通過,竹鼠成為楊玲老家恭城縣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然而,在南方被廣泛養殖的竹鼠最終沒有出現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裡。

廣西畜牧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克俊和竹鼠打了半輩子交道,竹鼠未被列入目錄,出乎他的意料。1992年,他開始主持廣西畜牧局的竹鼠養殖實驗項目,研究竹鼠的飼養、繁殖。劉克俊介紹,自90年代開始,廣西便已經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竹鼠養殖企業和合作社。

4月10日接受深一度記者採訪時,劉克俊仍不願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竹鼠有30多年的養殖經驗了,怎麼能說禁就禁」?

竹鼠收購商張順卿,準備將收購的竹鼠裝上車

「短、平、快」的竹鼠養殖

「短、平、快」是劉克俊對竹鼠養殖業的評價。竹鼠的活動範圍不大,一平米鼠舍能滿足1至2對竹鼠的生存空間,餵食成本不高,竹子、甘蔗等主食也可以自種。此外,養殖竹鼠所需勞動量低,不需飲水,患病少,成長期幾乎不需打疫苗、抗生素。剛買來的竹鼠種苗在半年後便可發育成熟,「年初養,年中就能有收益」。

由於投資回報快,近年來,竹鼠養殖業被多個地方政府納入扶持產業。

在原農業部發布的規劃中,竹鼠被列為滇西邊境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2014年由原農業部、林業局等7部門制定的《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實施方案》中,竹鼠也被列為特色增收產業之一。

據廣西省林業局野生動物處副處長張振球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6日,廣西竹鼠存欄量為280萬餘只,每年能賣掉500多萬隻。張振球介紹,廣西竹鼠產量佔全國總產量30%左右,鄰近廣西的湖南、江西,包括北方的陝西、河南等省份也有較多竹鼠養殖戶。若按這個比例計算,目前全國存欄竹鼠近千萬隻。

廣西地區還曾通過補貼的方式鼓勵貧困戶養殖竹鼠。2018年廣西9部門下發的《推進特色產業扶貧的通知》中,將竹鼠列為廣西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並規定養殖竹鼠30隻以上的貧困戶可獲得每隻56元到120元不等的補助。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大廣村的養殖戶也因「禁野令」陷入兩難。大廣村從2017年年底開始發展竹鼠這一特色扶貧產業。目前,村裡有24戶竹鼠養殖戶。

大廣村扶貧第一書記吳華海向深一度記者算了筆帳,農戶借款5萬元就能開始竹鼠養殖:花費2萬元修建100平米的養殖棚後,再以300元一對的價格購入100對竹鼠種苗。半年後,母鼠開始產崽,幼崽養殖幾個月後,便可以作為種苗銷售,養殖第二年,投入的成本可以收回。100對成熟的竹鼠,一年便能帶來約10萬元收入。

吳華海介紹,最早在政府推動下決定養殖竹鼠的大廣村村民已經「嘗到了甜頭」。村中有4戶村民自推廣之初便開始養殖,規模已發展至六百多隻竹鼠,他們家裡建起了兩層的樓房,還買上了小汽車。

2018年年初,大廣村使用140多萬專項基金開始建設1000多平的竹鼠養殖場,並於去年5月購入第一批2000對種苗。按原計劃,今年春節後可以售賣第一批200對種鼠。吳華海計算過,若還能允許繼續養殖竹鼠,村集體經濟今年的純利潤能達到30萬元,而按現在的形勢,投入的100多萬元資金似乎打了水漂。

竹鼠的經營利用許可證和馴養繁殖許可證

始終沒建立的檢疫標準

竹鼠養殖產業一邊被各級政府推廣,一邊也因缺失檢疫流程而發展受限。業內人士猜測,這可能是竹鼠未能進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原因之一。

張順卿是一位竹鼠收購商,從業已有近20年。

平日,張順卿和兒子在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收購竹鼠,再將收購的竹鼠運往佛山售賣。旺季的時候,張順卿一個月能賣掉10噸竹鼠。隨著近些年需求越來越大,張順卿在2018年將原本載重1噸的貨車換成了可載重3噸的卡車。

張順卿最後一次運輸竹鼠是1月19日,當晚,他將700餘只總重1噸的竹鼠裝上貨車,從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出發,趕往400公裡外廣東佛山市的一家活禽批發市場。年前正值竹鼠銷售旺季,他在市場的檔口已經沒有足夠存貨,一位酒店客戶預訂了70隻竹鼠,他要在凌晨3點前抵達市場交貨。

途中,張順卿需在廣西與廣東兩省省界及下高速至佛山的出口停下,向交警出示由養殖戶提供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以下簡稱「繁育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經營許可證」)。

除在雲南靠近緬甸的邊境地區需養殖戶在當地政府另外辦理一份允許貨物運輸的行政許可文書外,其餘時候,張順卿在運貨時僅需出示繁育和經營許可證即可,「從哪個省運竹鼠出來,就需要哪個省的這兩證。」實際上,交警也無從分辨車上的竹鼠與證件上對應的養殖場是否相符。

根據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動物防疫法》,這樣的檢驗辦法並不符合法律規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運輸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出縣境的,應持有合法來源證明及檢疫證明。《動物防疫法》則明確,屠宰、出售或運輸動物前,貨主應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按上述規定,這些被運輸放行的竹鼠實際上都屬於非法運輸。

張順卿從事竹鼠收購和銷售近20年,他回憶,早年進行竹鼠交易時,在和養殖戶談妥收購意向後,需同養殖戶一起將竹鼠運往當地縣內畜牧站,找工作人員開具一份檢驗檢疫證明。在當時,只有持檢疫證明和人工繁育許可證及經營許可證3份文件才能通行。「工作人員數一下竹鼠數量,肉眼看看竹鼠有沒有生病就可以開檢疫證了。」張順卿介紹,這類檢疫證明需要收取一隻竹鼠一塊錢的費用。從事竹鼠養殖多年的楊玲也表示,當年的檢疫更像是「走個過場」,工作人員有時都不會一個個檢查,直接在單子上寫個數就完事了。

廣西畜牧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克俊解釋,養殖戶口中所謂的「檢疫證明」並不具備法律效力。按照《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動物檢疫的範圍、對象和規程由農業部制定。目前,農業農村部只頒布了生豬、家禽、反芻動物、馬屬動物、犬、貓、兔、蜜蜂等10 種陸生動物的《產地檢疫規程》,並未制定有關竹鼠的檢疫標準。劉克俊指出,「正規的檢驗檢疫畜牧站是不會收費的。何況目前連檢疫標準都沒有,哪來合格的說法?」劉克俊解釋,早期一些地方畜牧站管理不規範,其辦理檢疫證明的目的也是為了方便運輸竹鼠時交通部門的檢查。

2015年底,原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向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南寧鐵路局等部門發出一份關於陸生野生動物檢疫有關問題的函,指出農業部尚未出臺針對竹鼠、蛇類等野生動物的檢疫規程,不在檢疫範圍內,故運輸此類野生動物可按照廣西對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規定,憑林業主管部門出具的運輸證承運。

此後,張順卿在廣西省內運輸竹鼠時,需在縣林業部門辦理運輸證;若是跨省運輸,則需在縣林業部門出具批條後,再去市裡的林業部門辦理運輸證。

直至2017年,《野生動物保護法》進行修改,運輸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出縣境的,應當持有合法來源證明及檢疫證明,未提及需運輸證,廣西省內的相關規定也隨著修改,此後運輸證也不需要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官方沒有竹鼠檢疫標準,在一些地區僅憑繁育和經營許可證即可進行公路運輸,這個行規延續至今。

為了能讓竹鼠在市場售賣,張順卿還需要和市場的野生動物管理處籤訂一份合同,承諾不會售賣有病的竹鼠,此外並沒有其他的檢疫程序。此後,便可憑這份合同,和自己的經營利用許可證及養殖戶的繁育許可證前往佛山林業部門申請一份「準賣證」。張順卿回憶,當地工商局、林業局工作人員每月都會來市場三五次,檢查各個檔口的證件。

1月20日,在銷售完700隻竹鼠後,張順卿也收到了市場的禁售通知,市場管理處同時退還了他的押金。三個月過去,張順卿還待業在家,「我47歲,賣了20年竹鼠,只會賣竹鼠」,未來怎麼辦,張順卿還沒有主意。

一份2015年由廣西桂林市恭城縣衛生監督所開具的竹鼠檢疫合格證

沒有檢疫職能的主管部門

不論是竹鼠養殖戶,還是相關政府部門,都曾試圖推動竹鼠檢疫標準的制定。

無法辦理檢疫和運輸證明,給竹鼠流通帶來了很大阻礙。竹鼠銷售商黎修富告訴深一度記者,在此前仍可辦理檢疫證或是運輸證時,他可以通過鐵路貨運方式將竹鼠運往重慶、江浙等離廣西較遠、且一次需求量並不多的地方。

黎修富告訴記者,由於缺少防疫證明和運輸證明,銷售商無法通過鐵路運輸竹鼠,黎修富以重慶為例算了一筆帳。有火車的時候,運輸竹鼠按斤計價,1.6元一斤,通過火車運輸60隻竹鼠到重慶,貨運成本兩百元就可以解決。「現在如果用貨車運竹鼠去重慶,來回2000多公裡,汽油就得花3000多元,還要算上請司機的費用。划不來。」因此,他不得不放棄此前已開拓的重慶市場。

廣西省林業局野生動物處副處長張振球也很無奈,法律的確有條文規定野生動物運輸也需要檢驗檢疫,但一直未出臺具體落地的規則。他認為,不是養殖戶不去做檢驗檢疫,而是沒有標準進行檢驗。

張振球認為,動物檢疫標準的建立是野生動物養殖業發展的基礎,「這個都沒建立起來,產業肯定走不遠」。過去的7年裡,張振球一直向國家林草局呼籲建立對以食用為目的養殖類野生動物檢疫標準,但標準一直未能落地。他表示,「各個省都在向上反映這個問題,關鍵是林草局沒有檢疫職能。雖然野生動物歸林草局管理,但檢疫標準的制定權限則在農業農村部。」

關於竹鼠能否進入「徵求意見」,在業內有不同的看法。

劉克俊對此次「徵求意見稿」提出質疑,「梅花鹿、羊駝這些野生動物也沒有檢驗檢疫標準,為什麼它們可以進入畜禽遺傳目錄,而竹鼠則未能進入?」在他看來,像竹鼠、蛇類等經歷了人工馴養數十年的野生動物,目前養殖技術已經成熟,接下來可以通過建立檢疫標準、養殖技術標準等來進行規範。

在國際保護生物學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立看來,人工養殖的竹鼠應當算是人工馴養繁殖下的馴養動物,還不能將它列為家養動物。「遺傳名錄裡的一些動物被人馴養了成百上千年,對它們的養殖已經有很多系統的畜牧獸醫檢測經驗,還有相應的獸醫規程。而近幾十年發展進入到野生動物的馴養產業,實際上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同時,在張立看來,國家出臺禁食野生動物政策的同時,應當出臺相應的轉產扶持政策,「不能禁掉就不管(養殖戶)了」。

雖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仍在徵求意見階段,4月9日上午,縣裡的工作人員來到周益翅家,向他明確竹鼠已被禁止養殖。政府承諾將對養殖場內的竹鼠數量進行清點,並會以50元一隻的價格予以補償。按這個賠償額度計算,他剩下的200餘只存欄竹鼠,僅能獲得1萬元補償。

而吳華海所在的村委會已經開始考慮轉產計劃。在吳華海看來,竹鼠養殖投資少,見效快,的確是好項目。與之相比,「種果樹還得等好幾年,養豬有風險,養牛成本又太高,一頭種牛的成本便要八九千元」,下一步村裡計劃發展農產品加工,「來錢快的,才能帶得動村民」。

吳華海認為,要是禁止竹鼠養殖,至少得補償給養殖戶之前購買種苗、建設養殖基地的成本,也得替農戶下一步轉型提供起步基金,「否則他們真的撐不住」。

記者/韓謙實習記者/林亦橋 周縵卿

編輯/石愛華 宋建華

【反侵權公告】本文由北京青年報在騰訊新聞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最嚴「禁野令」下養殖戶如何轉產?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劉珩轉產補貼方案出臺養殖戶直面「短痛」放棄存欄河源市東源縣義和鎮曲灘村在東江邊上,翠竹茂密,人多田少,不少村民養殖竹鼠。54歲的養殖戶高官新也是養鼠人。他和妻子都有慢性病,幹不了重活,妻子打零工,他養二三十隻竹鼠。
  • 貓、狗、竹鼠不在特種養殖「白名單」,國人的餐桌有望徹底告別狗肉?
    2月份,影響幾千萬養殖戶的「禁養禁食令」出爐,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這讓不少特種養殖戶的心涼了半截。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詳情請看:「禁野令」出臺後,養蛇戶陷入困境:囤積6000條蛇不敢繁殖!3月6日,記者探訪了浙江餘姚兩家甲魚養殖場,雖然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甲魚雖然不在禁養的範圍內,但受之前疫情的影響他們的整個產業鏈已經出現斷裂。目前他們寧願池塘空著也不敢再養!
  • 禁養禁食,退出補償標準出臺。禁食令下的野生動物該何去何從
    湖南省出臺養殖戶轉型補助標準:新冠疫情爆發後,國家先後出臺多項關于禁養、禁售、禁食野生動物的管理辦法和政策。如何處置存欄野生動物?除了給予補貼,還同時公布了對存欄野生動物的處置辦法,在今年7月15日前,放歸自然的,選擇遠離居民點、生境良好的野生動物自然分布區和歷史分布區進行放歸自然,放歸數量要控制在科學核算的生態容量內,確保不造成生態危害。
  • 曾經熱門養殖,賣到千元一隻,如今禁養被棄,養殖戶虧了老本了
    在上個月底,黑龍江雙鴨山,市民在草叢中發現30多隻狐狸,與自然的不同,這些狐狸體型肥胖臃腫,運動能力差,在草地上一動不動,眼睛無神,人走近了都不逃跑。經過野保工作人員確認,這是人工養殖的狐狸,沒有野外生活能力,不會自主覓食,平日都是靠人工進行餵養。
  • 竹鼠禁食風波:華農兄弟改挖竹筍,廣西損超20億,涉及扶貧項目
    在「最嚴禁食令」之下,以往「有100個理由吃掉」的竹鼠也難逃其中。「大概一月底接到通知,竹鼠生意就暫停了。」華農兄弟中負責出鏡的劉蘇良告訴AI財經社,自己2014年開始竹鼠養殖,去年家裡的竹鼠棚不夠放,剛租了新廠房,計劃擴大規模。如今政策突變,劉蘇良倒也平靜。
  • 華農兄弟轉行挖竹筍,養竹鼠的人該怎麼辦?
    十六年前,程步軍開始規模化養殖竹鼠,如今已經在廣西宜州和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建有兩個養殖基地,有竹鼠幾千隻。春節前後兩個月,本應是竹鼠收購和銷售最繁忙的日子,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和逐漸收緊的野生動物管控政策,給程步軍的銷售計劃按下了暫停鍵。
  • 深圳最嚴禁野令,鵪鶉甲魚禁不禁?萬人調查數據告訴你(五)
    (3)禁止禁野一刀切,為養殖戶有序退出預留時間表 立法不僅要嚴,還要有溫度。故在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立法是必要且勢必在行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講究公平民主,禁止一刀切,可以在建立合理科學的食用白名單的基礎上,政策上可以對於養殖戶的轉型給予一定期限,讓其有序退出預留時間表;另一方面,政府也有義務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養殖戶調整或轉變生產經營活動,甚至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維護合法養殖者應當的利益。
  • 華農兄弟的竹鼠到底有沒有問題?
    是否完全被人飼養,是區分是否野生的重要標準。就像你在超市裡可以看到很多人工飼養的娃娃魚,鱷魚肉,鹿肉等等等等,乍一看很嚇人,但這些都是人工養殖的,不算野生,也不算野味。嚴格來說他們是打著野味的旗號在宣傳,涉嫌誇大宣傳,因為真正符合定義的野味是不允許進超市的,當地檢驗檢疫部門會找他們談心。
  • 竹鼠遭禁後,這個小夥走上了「非主流」路線
    柳江區進德鎮泗浪村紅花屯的特色養殖戶韋旭記,僅幾個月的時間探索,從竹鼠養殖戶成功轉型為竹蟲養殖戶,開啟了致富新道路。2020年12月28日,筆者走進韋旭記的竹蟲養殖基地,20多平方米的飼養車間內整齊擺放著一排排飼養竹蟲的藍色塑料箱,靠近就能聽到「呲呲呲」的聲響,原來竹蟲們正在享用美味的甘蔗大餐。而此時的韋旭記正在仔細查看竹蟲的長勢,精心備料準備下一波餵養。
  • 2020年國家扶持的農村養殖項目有哪些?補貼標準是多少?
    那麼2020年國家扶持的農村養殖項目有哪些呢?補貼標準是多少呢?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2020年國家扶持的農村養殖項目有哪些?只以上的養殖大戶; (2)對於內蒙古肉羊養殖稱為牧區,一般牧區存欄能繁母羊400隻以上,或年出欄肉羊1000隻以上,國家補貼25-50萬。
  • 12省市出臺"禁野令" 亂食野味最高處貨值30倍罰款
    (原標題:12省市已出臺「禁野令」,亂吃野味以後怎麼罰?) 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禁野」決定的出臺,各地立法「禁野」的進程不斷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廣東、深圳、珠海、天津、福建、湖北、青海、甘肅、重慶、江西、湖南、山西等12個省市出臺或修改地方性法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北京、廣西正就修法徵求意見。
  • 四川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竹鼠、果子狸、麂子等不能養殖食用
    《指導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6月30日。濫食野生動物是誘發亂捕濫獵、非法交易的重要因素,對野生動物野外種群安全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所稱野生動物,是指所有陸生野生動物(含人工繁育、飼養的)和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和家畜、家禽不在此列。
  • 農村「禁養令」落地,這64種動物年底被禁養,對農民有何影響
    導讀:農村「禁養令」落地,這64種動物年底被禁養,對農民有何影響 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跟野生動物又扯上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據科學研究表明,野生動物能夠攜帶多達200以上的傳染病以及80餘種寄生蟲,這些傳染病有半數以上直接傳染給人類。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過去50年來,東北林蛙養殖業發展迅猛,成為蛙類養殖行業的主力軍。與很多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人一樣,黑龍江伊春人王憲斌很小就捕食東北林蛙。「我們祖輩都抓,當副食吃。」在王憲斌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一隻東北林蛙可以賣5毛錢,在當時是不小的數字。那時候沒有禁捕令,被瘋狂捕捉的東北林蛙,到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瀕臨滅絕。
  •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國家扶持的農村養殖項目有哪些?補貼標準...
    2、肉羊肉羊存欄一年能繁母羊250隻以上,或年出欄肉羊5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其中對於內蒙古肉羊養殖稱為牧區,一般牧區存欄能繁母羊400隻以上,或年出欄肉羊1000隻以上,國家補貼25-50萬。3、肉雞在農村進行肉雞養殖量在5000隻以上,一年出欄量10萬隻以上,國家補貼35萬。4、生豬生豬一年能繁母豬並存欄300頭以上的,且出欄肥豬5000頭以上,國家補貼25-100萬。
  • 廣西實驗猴養殖佔全國一半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楊曉佼 譚華昌 編輯:黃偉 廣西新聞網南寧訊 走進廣西瑋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中心,好像來到「寶貝樂園」:欄舍標準
  • 最嚴「禁野令」下廣東多地仍賣、吃野生動物
    2020年2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禁野令」,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4月1日,廣東省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率先將「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明確寫入省級地方性法規,這也是廣東省今年第一部通過的地方性法規。
  • 2021年農村養殖補貼解讀
    注意:養豬補貼地區不同補貼標準及政策會有所不同,具體補貼標準以當地政策為準。各位養豬專業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養殖規模進行補貼的申請。補貼標準:長白豬存欄600頭以上,或大白豬存欄600頭以上,或杜洛克豬存欄300頭以上,年測定種豬2000頭以上,補貼金額500萬元。
  • 時隔9個月,因疫情消失的「竹鼠」,再次出現在華農兄弟的視頻中
    而華農兄弟找各種理由將竹鼠花式吃掉,逐漸成為了網友們吐槽與爆笑的源泉——竹鼠中暑走不動了,得處理下;竹鼠打架有內傷了,得解決下;竹鼠抑鬱不吃飯了,得照料下;竹鼠吃太多長胖了,得安排下……一時間,華農兄弟的竹鼠表情包四處傳播;相關鬼畜視頻開始在b站大範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