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彷徨+堅持=驚喜,我的考研之路

2020-09-03 沂蒙人闖北京

偶爾頭條看到這個徵文,還有幾天馬上就要考研了,回望2003年底我參加考研,15年已經過去了,15年對歷史長河來說是很短的瞬間,但是對於人的一生卻是一段不短的歷程,何況是人生關鍵的10年。

最早聽到「考研」這個詞語,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英語老師,曾經在班上說過,他正在參加一種考試,是目前中國比較嚴格的一種考試,考試需要三個小時的時間。對於還在上初中的我們,心中覺得考研是十分神秘的、神聖的,為了準備考研,我們的英語老師比作為學生的我們學習還要辛苦,還要努力,每天早上早起堅持讀書,每天晚上在辦公室學習到深夜。那時候我在想,考研究竟是什麼的東西?對一個人有多重要,究竟意味著什麼?值得老師這樣去付出,去拼搏,去努力,去執著的追求。後來隨著讀初中,讀高中,「考研」這個詞似乎在心中慢慢的淡去,再也沒有人提起過這個詞……

後來,高考經過一年的復讀,我才勉強考上了當時的一個二本院校, 雖然當時過了一本線,但是當時山東省內的高考競爭太激烈,加上專業選擇的原因,也沒有上一本學校。當時,學校在一個小小的地級市,是一個以旅遊著稱的城市,風景還比較優美,大學第一年的生活還是比較閒適的,無憂無慮的過著快樂的大學生活。後來,到了大二、大三的時候,看到高年級的同學在準備考研,此時「考研」這個概念離我遠去已經有7、8年的時間,我開始從新搜索關於這個詞語的一切。大學為什麼要考研?考研有什麼好處?大學生的出路究竟在哪裡?這時我開始面對和思考這些問題。

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來說,最樸素的夢想就是跳出農門,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了.不用像父輩那樣那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改變命運的軌跡,為自己的贏得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說從這個方面來講,本科畢業也只是為自己尋找工作提供了一塊敲門磚,是一個基本的就業基礎。由於學校並不是特別好的學校,專業更不是學校的強勢專業,所以說將來的就業也不是太理想。因為學校所在的是一個小的旅遊城市,也沒有大城市那種感覺,讀高中的時候一直嚮往大城市,一直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去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現在所在的地級城市。但是我對於大城市還是有一些嚮往,畢竟鄉村的出來的人,大城市的誘惑力太多了,如何才能到大城市立足?謀求生活,目前這個學校畢業來說,去大城市陌生可能性是比較小的,或者說競爭優勢是很小的。怎麼改變這種趨勢呢?由此我想到了考研,這也許是唯一的進入大城市生活的途徑,所以說我要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從內心來講,農村走出來進入城市,當時的學校並不是很理想,內心也有不甘。父輩那樣一生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裡,就這樣整天庸庸碌碌,為了生計而奔波,受盡了苦難。生活的拮据,歲月的傷痕,對生活的無奈……,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我,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從心裡告訴自己,我要努力吧,通過考研改變自己的命運,至少我應該努力嘗試一把,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

漫長考研路的第一段就是選擇學校和城市。從內心來講,希望能夠到大城市去,開拓自己的事業,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提供一個比較寬闊的舞臺。大城市無非就是北上廣,但是作為北方人來講,上海和廣州一直沒有去過,感覺南方的氣溫和飲食自己不太喜歡,還是選擇北京吧。當然,最有誘惑力的地方就是北京了。其次是選專業。選專業當然是自己熟悉的管理學專業,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如果跨專業,難度太大了,要量力而行。當時選擇了北京一所專業性很強的高校,當時與學校研究生招辦的老師打電話時候,老師的態度非常的不好,給我很大的挫折感,於是我決定重新選擇一個學校。當時學校裡的同學和老師說,北京的學校競爭比較激烈,為了穩妥起見,大家都報省內高校或者與本校有業務聯繫的學校。當時我們班有四個同學選擇考北京,選擇的學校都是北京211、985的學校,一個同學跨專業選擇了北大,一個同學選擇人大。我做出評估之後,覺得自己可能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和勇氣去拼搏,選擇了比他們兩個學校要稍微弱一點的學校。考研的過程是相當痛苦的,也算是人生的一種折磨,因為那時候大多數的同學在東奔西跑,忙著找工作,投簡歷、寫論文,還有一些同學忙著談戀愛,揮霍自己青春和時光。但是,這時候我幾乎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和學校的自習室。記得當時把所有的課本和生活用品幾乎搬到了當時教學樓最高的一層自習室,人很少,平時就是幾個考研的同學在那裡一起學習。我覺得準備考研這個過程,是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互相拼搏,互相鼓勵,互相監督,這樣才能在考研的路上堅持下來。考研都是要付出努力,非常的辛苦,也非常的艱辛,是對人的意志、體力、精神的一種考驗,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說,考研就是一種修煉、修行。要有這種心理的準備,並且要打持久戰。

經過一年多的複習,終於迎來了考研的日子。我記得特別的清晰,當時是在一所小學考的,桌子很小、很窄,並且桌面也不平,破破爛爛,門和窗戶都關的不是特別嚴實,風呼呼的吹,監考的都是些小學老師,似乎特別的刁酸和嚴厲。我的心裡想,這就是我改變命運的地方。既來之,則安之,好好努力吧。考研的場地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感覺,我想成敗在此一舉呀,命運在此抉擇了。

終於考完了,考試的結果大概當年是370分左右,但是英語考的不是特別好,只有58分,由於學校有可能劃到60分,所以當時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當時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我直接買了到北京的火車票,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就找老師和學校諮詢情況,好在最後還不錯,非常非常的幸運,最終如願以償上了某高校的研究生。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讀研的收穫。我覺得首先是讀研是代表一個層次的轉變,結交了一幫學友,置身一種氛圍,接受文化的薰陶和知識的化育。現在我有點後悔,當時沒有一直讀博士,我覺得學業上的提升是收穫的一方面,更多的是融入一個層次、接觸高素質的人,體味成長的快樂,感受厚重的感覺。目前,與很多的同學讀博士的人相比,感覺自己總是少點什麼,或者有點小自卑。第二個方面,當然是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我覺老師對學生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也是經過了一定的學術訓練,讀的書比以前多了,更專業了,也算是對業內有一定的了解。第三個,是學會了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說,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大家成為了朋友,贏得支持和尊重。最後,通過所在高校或者自己研究生的學歷,在一線城市謀得了一份工作,算是改變了自己的一份命運。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來時的路,我覺得讀研是我人生比較重要的一個選擇,也是說我當初的選擇沒有後悔,自己的努力,加上一點點的幸運,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所以,說考研是一條不歸路,大家一定要堅持到底,經歷了迷茫苦悶,彷徨,一定會有絢爛的彩虹在等著你,實現鳳凰涅槃!

祝願考研路上的學弟學妹妹,夢想成真,考上理想的學校。

相關焦點

  • 考研樹洞 | 怎麼辦?考研的我堅持不下去了
    最近,微信群裡有好多小夥伴都說考研太難了,堅持不下去了,現在放棄又有點可惜,該怎麼調整心態呢?學習是很辛苦的,考研的學習更是具有挑戰性,很多同學在考研的路途中會感覺很累,無法堅持下去,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 考研的我堅持不下去了
    學習是很辛苦的,考研的學習更是具有挑戰性,很多同學在考研的路途中會感覺很累,無法堅持下去,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考研的目的。不同的考研人或有相同的考研目的,或有不同的考研目的,比如為了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或者還沒做好工作的準備,不管是什麼考研目的,只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清楚考研是自己最初比較之後的一個最佳選擇,那麼它就是自己堅持下去的原因和動力。其次,適當的放鬆。
  • 「大一迷茫,大二彷徨。」為何上了大學反而迷茫、找不到方向?
    俗話說,「大一迷茫,大二彷徨,大三瘋狂,大四絕望。"很多學生上了大學都會有這種體會,上了大學後,本來幻想著要怎樣怎樣,結果卻都不知道該幹什麼了,要麼是整天無所事事,想做什麼又做不下去,要麼就是整天社團、學生會,參加各種活動忙裡忙外,時間滿滿當當卻發現什麼都沒得到。
  • 今天的我在列印店彷徨了
    吃完午飯後,我和舍友收拾收拾早早的就出門了,今天我一定要列印完實驗報告和論文紙,當我來到列印店的時候,我彷徨了。列印店裡不再擁擠,那些拿著綠皮「小冊子」的學長學姐們不見了,列印東西不再需要排隊一個多小時,瘋狂運轉的印表機也終於消停了。
  • 那一瞬間我是想放棄考研的!最終我選擇了堅持
    總之,考研這段經歷,談起時百感交集,卻又回味無窮,是一輩子寶貴的記憶。這兩天和一個學弟聊了起來,原因是弄了一個考研打卡群,他連著兩天沒有打卡了,於是我決定和他聊聊,他告訴我說他迷茫了,這兩天都沒有學習。在考研的路途上我們都會迷茫,。
  • 赫爾曼.黑塞《德米安.彷徨少年時》:願每個少年不再迷茫
    他的作品深具人文關懷,著重探討人的精神成長和自我發現之路。蔣勳曾這樣評價過他,「黑塞的文學可能影響了整整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尋自然、流浪、孤獨,追尋自我的覺醒。」《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正是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少年辛克萊尋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艱辛旅程。
  • 備考5個月,考研心儀高校!土木工程考研之路,成也數學,敗也數學
    圖中右三考研不易,貴在堅持由於大三忙碌的學業、學生會事務,在距離考研只剩下短短五個月的時候,陳暉才緊張地進入初試備戰狀態。如何在短短五個月之內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完成自己的考研複習,時間上的緊促一度讓他陷入迷茫。
  • 畢業生給出的這些建議,提高考試通過率,讓你考研路上「不迷茫」
    考研的人數是一直呈上升趨勢的,但上岸的成功率還是很低,因為報考的人多了,競爭力也就會增加,還有很多同學會因為就業壓力來選擇考研,但其實,考研的壓力一點也不比就業的壓力小,如果因為不想面對就業壓力而選擇考研,那通過率一般是不會很高的。
  • 【答疑】考研複習沒有方向感,怎麼辦?考研英語二需要買哪些資料?為什麼要堅持考研?
    最近很多備戰2020考研的同學反映,每天坐在圖書館,偶爾感到有些迷茫,有精力卻不知道該往那個方向努力,沒有複習的方向該怎麼辦?面對這樣情景的同學大概有兩種,第一種是剛剛開始考研複習並沒有一些複習思路;第二種,正處於一個複習階段的結束和另一種複習階段的開始。
  • 送給考研人的一句話2020祝福考研成功的祝福語 考研加油正能量語錄
    備戰的日日夜夜仿佛還在眼前,曾遇見過你堅守在書桌旁的背影;也曾聽到過你為了夢想而奮鬥的朗朗讀書聲;考研路上,那些名為「堅持」的日子,一定被你久久銘記。明日考研,祝所有學子都能成功"上岸"!最後1天,給341萬考研人加油!  人生中有些事你不竭盡所能去做,你永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出色。相信你們已經整裝待發,衝過最後的終點線,你們都是無畏的英雄。為你們加油!去擁抱自己的星辰大海吧!  擁著同樣的夢想,相遇在路上,走過了彷徨迷茫,無數次擦乾汗水,抹去淚水,但他們從未放棄,埋頭奮筆一直奔波。讓我們一起為考研加油啊,期待著你們成功上岸!
  • 上海電機學院:拿到多所名校offer,聽學姐她的考研之路!
    這個道理不管是考研,留學,還是工作的路上都是適用的。在此希望所有人都能夠不忘初心,奮力拼搏,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張逸雲上海電機學院商學院國貿1621現考研至哥倫比亞大學選擇:無悔逐夢之路大一,她便確定了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沒有讓迷茫與彷徨成為那時唯一的記憶。方向確定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規劃與落實。在大一、大二須打好基礎的兩年裡,她認真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可謂是在精進中逐漸向卓越邁進。這段難忘的學習生活,為她此後的國外研究生申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不要迷茫不要彷徨,一生記好這三句話,要相信人若欠你,天必還你
    人的一生難免迷茫,我們總會感慨自己從未做過什麼壞事,更沒有害過任何人,可為什麼上天對我們如此不公;人的一生難免彷徨,我們總會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很努力地在生活,可為什麼活得卻這麼狼狽。人生,本就有苦有甜,沒有永遠的輝煌,更不會一輩子狼狽不堪。
  • 【「淥水杯」來稿選登】王禹婷《考研二戰的你,還在迷茫麼?》
    【「淥水杯」來稿選登】王禹婷《考研二戰的你,還在迷茫麼?》,還在迷茫麼?知道成績的那一刻,我沒有哭,我問自己:你要放棄麼?你到底想要什麼?是繼續考研?還是直接工作?記得很清楚,當時我沒有猶豫,特別堅定,我不放棄,我要考研,我不喜歡自己的本專業,我要靠考研改變自己的專業!
  • 家長分享:英語學習就是迷茫中的堅持,撥開雲霧見月明
    請關注我吧~笑笑媽媽是從始至終跟著我給孩子啟蒙英語的媽媽之一。經過11個月堅持不懈的努力,笑笑即將結束黑貓early reader的閱讀,進入下一個階段初章書的聽讀。真是可喜可賀經歷了將近一年的彷徨、迷茫、堅持到最後的撥開雲霧見月明,笑笑終於迎來了階段性的勝利。正如笑笑媽媽所言,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大人,堅持都不容易,但還是要堅持。
  • 師哥告訴我:他的「學霸」之路是開始於專科畢業,在職考研
    作者:爬行的窩窩牛寫在前面的話:說實話,我一直想把我師哥的奮鬥之路寫出來告訴現在很多正在專科階段「混日子」的學生(工作一年後發現這種一眼能看到一輩子的工作不是他所想要的,所從事的行業也不是他所熱愛的,而且經常被同事們私底下嘲笑為「關係戶」沒學歷沒能力,在與領導的一番對話後痛定思痛的開始了在職考研之路。最終初試以總分346,英語55分,政治63分,數學一113分,專業課115分,複試第三的成績,成功上岸。
  • 廣美國畫考研三戰上岸,是什麼讓我堅持了三年?
    看到溼兄的考研故事招募考慮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寫,因為初試分數剛剛跨線飄過,覺得自己是否真的要寫一些心得,換個角度又覺得或許有些同學需要我這種例子。權衡利弊還是有存在的意義。本篇以先總講考研心得體會,再分講各科備考經驗再加一些生活雜談的方式來敘述。
  • 【工設考研經驗】大連理工大學工業設計考研成功之路
    首先要感謝領我入門、和我一起奮戰、一起吃飯、談天說地、每天喊我起床的某倩同學(我的室友兼研友),筆芯。 先來大概講一下我的考研經歷。大三時候周圍的人都覺得我應該可以保研,可自己心裡總覺得自己不行,一直處於一種很迷茫、不確定的狀態,導致大三的作業也沒有特別認真的準備,七月份的時候待在學校,美名其曰是在準備保研的作品集,實則渾渾噩噩一個月什麼都沒弄好,八月份的時候和幾個同學一起去了北京學手繪。後來,大四開學一段時間之後出了結果,以一名之差沒能得到保研資格。這時反倒有種解脫的感覺,終於知道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 【一起閱讀】有過彷徨,但不一直迷茫:讀《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有感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
  • 考研之路——黃志恆
    封面人物簡介姓名:黃志恆出處:12電力4班技能:順利考上本校電力研究生以下是一名來自廣東工業大學12屆電力某學生考研的親身經歷。我替他們高興之餘,心裡也產生了極度不平衡心理——同是為了進供電局,我讀本科,他們大專。憑什麼不同層次的學歷到最後卻能在同一環境工作?不甘心與他們平起平坐,於是,「變得更加獨一無二」成為了我後來徵戰考研的座右銘。大三我的考研之路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就像冒險遊戲——主角:我;道具:各科的教材和從某寶上買來的最新考研複習全書;隊友:無,或者更準確說只是精神上的隊友。
  • 我的大學專業是藥學,一個關於我考研之路的自白
    我在大二的時候就決定要考研了,宿舍的室友剛認識的時候,已開始會問老家是哪裡的,考了多少分進來學校的,後來就是問你考研嗎?一位室友信誓旦旦的說考研,但也不複習,直到大四的時候那位室友大學專業課也累計掛了好幾科。在我決定考研的時候,已經在準備複習了,應屆生考研時間是在大四第一學期的12月份,確定考研方向後,「 我」在大三第二學期便著手查閱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