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榮獲諾貝爾獎後,中醫藥再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天下午,主題為「發展我省中醫藥產業」的第十八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舉行,醫藥衛生等界別的政協委員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為中醫藥產業「望聞問切」。
政協委員在「浙江政協·民生論壇」上發言(攝影 浙江日報記者 吳元峰)
浙江在線杭州1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吳振宇 編輯/汪江軍) 「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好好保護。」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鄭樹森的這番話,引起了不少政協委員的共鳴。
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榮獲諾貝爾獎後,中醫藥再度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成為今年省兩會期間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下午,主題為「發展我省中醫藥產業」的第十八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舉行,醫藥衛生等界別的政協委員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展開了深入探討,共同為中醫藥產業「望聞問切」。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活動。
尋醫: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
儘管屠呦呦讓世界重新關注中醫藥,但人才匱乏、創新乏力卻也是目前中醫藥產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中醫藥發展需要人才,不僅要有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和創新人才,還要有創業人才和成果轉化人才。」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部副主任陳忠說。
中醫人才的培養對我國的醫療健康事業有著巨大的優勢。在鄭樹森看來, 推動中醫人才的培養,不僅在於加強中醫學院校的招生培養,還要鼓勵西醫的醫生學中醫。與此同時還,要深化中醫藥下沉的力度,引導醫療資源到基層,鼓勵指導中醫藥領域的人才往基層走。
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新華醫院院長蔡宛如建議,可以進一步規範師承教育方式,允許通過師承方式跟隨名中醫學習取得中醫師行醫資格,但應該設置一定門檻和嚴格的考核制度。既要對中醫人才起到保護和鼓勵作用,又要保證中醫隊伍的總體素質,對於中醫的傳承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問藥:加強中醫藥標準體系建設
浙江省的中醫藥產業相當豐富,尤其以「浙八味」最為著名,由於其質量上乘、應用範圍廣、療效顯著而備受傳統中醫推崇。在今天的論壇上,加強對浙江中藥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成為大批醫療衛生界別委員的共同心聲。
「對中藥資源的保護,不僅包括對中藥材的選育、栽培,也包括深化藥性研究和產品開發。」省政協委員、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希望政府能支持開展「浙八味」研究與產品開發的試點,匯聚高校、中醫藥研究院所以及企業的力量參與創新。
蔡宛如等人還建議,加強中醫藥標準體系建設,根據中醫診斷的方式、辯證的原則、中藥的療效特點和療效原理,來制訂中醫藥臨床評價標準和標準體系。
「藥材好,藥才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朱志泉在論壇中也說,藥材質量不過關就很難有好藥。他表示,今後我省將建立市場追溯體系,規範中藥交易活動。目前,我省正以中醫藥產業的生產規範和經營規範為抓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惠民:建立現代中醫研究機構
尋醫問藥,歸根到底就是要治病救人。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最後也要惠及民生。
省政協委員、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建議,要成立浙江省的中醫藥現代研究院。「傳統中醫藥可以通過現代技術獲得更好的發展契機,充分聯合現代醫學研究人才,包括研究高分子技術、基因技術、材料科學、醫療器械,使傳統的中醫藥煥發新的活力,造福社會。」王建安還提出,可以考慮設立浙江省中藥文化節,推動青少年熱愛中醫藥文化。
省政協委員、杭州師範大學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謝恬把目光更多瞄向基層。「很多基層的縣級中醫院不像中醫院,沒有中醫特色,所以一定要建設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院。」他還建議,在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科、針灸推拿室和中藥房,讓中醫藥惠及更多群眾。同時,政府部門要支持我省「浙八味」等特色中藥材的創新產品進入醫保目錄及政府主辦的公立醫院採購目錄,從而支持我省中醫藥產業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鄭樹森則認為,要增加省市大醫院的中醫治療的比重,中醫門診、中醫病房也應要擴大。他說,浙江省的社會資本非常充裕,市場機制也比較靈活,醫療服務、生物製藥、現代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都較為成熟,可以積極推進民營資本進入中醫藥產業、健康產業,支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