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浙江中醫藥產業 人才培養與標準建設最關鍵

2020-12-20 浙江新聞

【摘要】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榮獲諾貝爾獎後,中醫藥再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天下午,主題為「發展我省中醫藥產業」的第十八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舉行,醫藥衛生等界別的政協委員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為中醫藥產業「望聞問切」。

政協委員在「浙江政協·民生論壇」上發言(攝影 浙江日報記者 吳元峰)

  浙江在線杭州1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吳振宇 編輯/汪江軍) 「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好好保護。」省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鄭樹森的這番話,引起了不少政協委員的共鳴。

  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榮獲諾貝爾獎後,中醫藥再度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成為今年省兩會期間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下午,主題為「發展我省中醫藥產業」的第十八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舉行,醫藥衛生等界別的政協委員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展開了深入探討,共同為中醫藥產業「望聞問切」。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活動。

  尋醫: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

  儘管屠呦呦讓世界重新關注中醫藥,但人才匱乏、創新乏力卻也是目前中醫藥產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中醫藥發展需要人才,不僅要有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和創新人才,還要有創業人才和成果轉化人才。」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部副主任陳忠說。

  中醫人才的培養對我國的醫療健康事業有著巨大的優勢。在鄭樹森看來, 推動中醫人才的培養,不僅在於加強中醫學院校的招生培養,還要鼓勵西醫的醫生學中醫。與此同時還,要深化中醫藥下沉的力度,引導醫療資源到基層,鼓勵指導中醫藥領域的人才往基層走。

     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新華醫院院長蔡宛如建議,可以進一步規範師承教育方式,允許通過師承方式跟隨名中醫學習取得中醫師行醫資格,但應該設置一定門檻和嚴格的考核制度。既要對中醫人才起到保護和鼓勵作用,又要保證中醫隊伍的總體素質,對於中醫的傳承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問藥:加強中醫藥標準體系建設

  浙江省的中醫藥產業相當豐富,尤其以「浙八味」最為著名,由於其質量上乘、應用範圍廣、療效顯著而備受傳統中醫推崇。在今天的論壇上,加強對浙江中藥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成為大批醫療衛生界別委員的共同心聲。

  「對中藥資源的保護,不僅包括對中藥材的選育、栽培,也包括深化藥性研究和產品開發。」省政協委員、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希望政府能支持開展「浙八味」研究與產品開發的試點,匯聚高校、中醫藥研究院所以及企業的力量參與創新。

  蔡宛如等人還建議,加強中醫藥標準體系建設,根據中醫診斷的方式、辯證的原則、中藥的療效特點和療效原理,來制訂中醫藥臨床評價標準和標準體系。 

  「藥材好,藥才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朱志泉在論壇中也說,藥材質量不過關就很難有好藥。他表示,今後我省將建立市場追溯體系,規範中藥交易活動。目前,我省正以中醫藥產業的生產規範和經營規範為抓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惠民:建立現代中醫研究機構

  尋醫問藥,歸根到底就是要治病救人。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最後也要惠及民生。

  省政協委員、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建議,要成立浙江省的中醫藥現代研究院。「傳統中醫藥可以通過現代技術獲得更好的發展契機,充分聯合現代醫學研究人才,包括研究高分子技術、基因技術、材料科學、醫療器械,使傳統的中醫藥煥發新的活力,造福社會。」王建安還提出,可以考慮設立浙江省中藥文化節,推動青少年熱愛中醫藥文化。

  省政協委員、杭州師範大學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謝恬把目光更多瞄向基層。「很多基層的縣級中醫院不像中醫院,沒有中醫特色,所以一定要建設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院。」他還建議,在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科、針灸推拿室和中藥房,讓中醫藥惠及更多群眾。同時,政府部門要支持我省「浙八味」等特色中藥材的創新產品進入醫保目錄及政府主辦的公立醫院採購目錄,從而支持我省中醫藥產業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鄭樹森則認為,要增加省市大醫院的中醫治療的比重,中醫門診、中醫病房也應要擴大。他說,浙江省的社會資本非常充裕,市場機制也比較靈活,醫療服務、生物製藥、現代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都較為成熟,可以積極推進民營資本進入中醫藥產業、健康產業,支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浙江中醫藥大學:優秀中醫藥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這是繼2018年、2019年之後,浙江中醫藥大學連續第3年通過率居全國前茅,實現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三連冠」。一份份出色的「成績單」,映現出浙江中醫藥大學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懈追求。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過程,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如何將中醫藥更好地傳承下去,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是每一位中醫藥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奮鬥目標。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堅定地表示:「弘揚中醫藥文化,培育優秀中醫藥人才,我們不僅責無旁貸,更要走在前列,作出表率,這是浙江中醫藥大學發展的大邏輯。」
  • 貴州中醫藥大學:面向未來 培養中醫藥高層次人才
    貴州是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區域民族文化蘊藏著巨大的中醫藥潛能。半個世紀以來,貴州中醫藥大學立足地方、服務社會、面向未來,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中醫藥高層次人才。貴州中醫藥大學建立健全了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技能培訓等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為貴州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建校55年來已培養近5萬名優質中醫藥人才,湧現出了以國醫大師劉尚義和全國名中醫吳光炯、戴永生等為代表的眾多名醫名家和以陳德媛、何成瑤、杜江為代表的苗醫藥名家。全省從事中醫藥行業的業務骨幹、管理人員以及企業家絕大多數是貴州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
  • 新工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5個關鍵問題
    新工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5個關鍵問題  但是人才培養不同於企業批量生產產品。  新工科人才培養各種「難」  以新工科建設典型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為例。  根據職業社交平臺LinkedIn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最熱職位人才報告》顯示,數據分析人才供給指數最低,僅為0.05,屬於高度稀缺。
  • 中山:打造大灣區中醫藥產業新高地
    中山市擁有國家健康基地、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等園區載體,以及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中藥破壁飲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匯集了中智藥業、萬漢製藥、先通藥業等知名企業,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向來紮實。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麼?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
  • 浙江中醫藥大學
    對仍實行院校平行志願錄取的省份,浙江中醫藥大學和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繼續實行專業志願間不設級差的錄取政策。 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胡麗偉: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以中醫中藥為優勢特色學科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 範周|新文科時代文化產業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新思考
    縱向融合的關鍵就在於學生培養模式的本碩連讀甚至是本碩博的全面複合。通過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多層次聯合,實現前專業複合或後專業複合發展。二是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由於專業的隸屬問題懸而未決,造成各院校學科歸類不清,多種業態的複雜現狀使得院校對發展目標和思路把握不清晰,缺乏整體設計和長遠規劃。學科歸屬混亂致使各高校課程設置差異大,老師們開設的課程隨意性較大,板塊、數量、層次都缺反統一的標準和具體的執行方案。
  • 中醫藥產業2017現狀數據報告:產業規模近2萬億,中醫館年均增速近80%
    但是,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還存在醫療收入佔醫療機構總收入比例偏低、中醫師資源匱乏、高學歷人才不足等問題。  近年,隨著國家「振興中醫藥事業」戰略的逐步實施,中醫藥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文通過對2017年中醫藥政策、中醫藥技術、中醫機構、中醫藥衛生人員等相關數據的分析,力求全面呈現2017年整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
  • 中醫醫療機構306所 中醫藥產業年產值達18.19億元 東莞邁向中醫藥...
    全市中醫藥學科建設逐漸完善,建立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目前,東莞有中藥製劑生產企業12家,擁有複方血栓通膠囊、腦栓通膠囊、眾生丸等年銷售額較大、有一定品牌度和美譽度的中藥大品種。2019年,全市中醫藥產業年產值達18.19億元。東莞還將與廣州中醫藥大學攜手,在松山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東莞)中醫藥健康產業園。
  • 中醫藥翻譯人才如何培養?這場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
    中醫藥走出去,特有詞彙怎麼翻譯?中醫藥翻譯人才如何培養?今日,2019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主辦,廣州中醫藥大學承辦,旨在進一步推進中醫翻譯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探討中醫藥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戰略和策略。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共計150餘人出席了本次大會。大會還同時舉行了優秀論文頒獎暨第三屆世界中醫翻譯大賽頒獎儀式。
  • 培養中醫藥時代新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中醫藥事業傳承的核心是人,創新的主體是人,發展的關鍵也是人。  縱觀中醫藥事業近幾十年的發展,人才建設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醫藥的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問題,特別是高層次的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瓶頸。培養中醫藥時代新人,既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中醫藥現代化、融合現代科學傳承發展的根本需要。  培養中醫藥時代新人,需要遵循中醫藥事業自身的發展規律。
  • 「真正的中醫不是考出來的」,​中醫藥人才評價必須突出中醫藥特色
    中醫藥學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傳承的核心是人,創新的主體也是人,中醫藥理論體系最具特色的辨證論治和中醫藥技能技法的運用,其關鍵依然是人。因此,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關鍵。而人才評價作為人才發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它關係到國家依法為老百姓遴選出什麼樣的中醫醫生,關係到老百姓享受到什麼水平的中醫藥技術服務,關係到中醫藥事業的未來和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 而在現階段中醫藥人才評價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 銀川:發展動漫產業關鍵在於人才培養
    原標題:銀川:發展動漫產業關鍵在於人才培養  原標題:發展動漫產業關鍵在人   人不行,再好的舞臺也無濟於事。實際上,無論是發展動漫產業,還是其他類型的產業,關鍵核心都是人。只不過在專業分工更加明晰的今天,動漫產業、遊戲產業中人的因素更加突出了。
  • 校企互融 共創共贏 安徽中醫藥高專校企共建產業學院揭牌
    他表示,學校將以本次共建產業學院為契機,依託合作企業優勢資源,堅持產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的辦學思路,建立以市場需求、行業標準、職業需要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標準和模式,加強校企互融,促進共創雙贏,為安徽省乃至長三角區域中醫藥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南京中醫藥大學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進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
    南京中醫藥大學堅持人才強校發展戰略,不斷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大力推進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完善人才引培體制機制。學校加強頂層設計,修訂《南京中醫藥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與管理工作辦法》等文件,從制度層面保障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的重要性、科學性和嚴肅性。將「德才兼備、知行合一」作為挑選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評價人才、造就人才的標準,構建校級教學榮譽體系,激勵教師潛心教學、精心育人。遵循臨床實踐和療效是檢驗醫學水平的標準,在全校及附屬醫院首批評選出20名「南京中醫藥大學名醫」。
  • 浙江萬裡學院會計學專業:培養新經濟亟需的新型會計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浙江萬裡學院會計學專業:培養新經濟亟需的新型會計人才的創新與實踐2019年浙江萬裡學院會計學專業被遴選為首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面對長三角地區新經濟發展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新需求,會計學專業遵循新文科的建設理念,持續深度開展專業綜合改造和創新,主動轉型升級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構築新經濟情境下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生態化的產教融合平臺,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效果日益凸顯。
  • 推進鯤鵬人才培養 助力鯤鵬產業生態建設
    推進鯤鵬人才培養 助力鯤鵬產業生態建設 推進鯤鵬人才培養 助力鯤鵬產業生態建設 2020-12-01 17:41:56  來源:DOIT關鍵詞: 鯤鵬產業       11月25日,華為鯤鵬高校行深圳專場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成功舉辦,以有效推進鯤鵬人才培養,積極推動落地鯤鵬產業學院。
  • 切實為培養中醫藥人才夯實基礎(一線視角)
    有關跟蹤調查顯示,少年班的培養方式是有效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有規律可循,不妨趁早。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中小學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當前,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大好時機,但人才培養並非一蹴而就。
  • 2021年浙江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全國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匯總    浙江中醫藥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浙江中醫藥大學是以中醫中藥為優勢特色學科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 浙江中醫藥大學錄取通知書
    浙江中醫藥大學(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位於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中醫藥研究生、在浙江省屬高校中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院校
  • 烏蘭調研湖南中醫藥大學:發揮獨特專業優勢 服務特色產業發展
    原標題:烏蘭調研湖南中醫藥大學:發揮獨特專業優勢 服務特色產業發展原標題:發揮獨特專業優勢 服務特色產業發展 7月15日下午,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在湖南中醫藥大學調研。她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發揮獨特專業優勢,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中醫藥人才,服務中醫藥特色產業發展。烏蘭考察了學校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了解中醫藥對常見慢性病預防和調養研究以及藥食同源產品、保健食品研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