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在去年創立了「涵溢教育中心」,其中有幼小銜接班,有小學一年級到初三的文化課班,有硬筆書法班,有少兒編程班。一年以來,報名者眾,但我獨獨拒絕開設珠心算班。很多家長問我原因所在,我只用一句話回答:「開設珠心算班太容易了,成本低,賺錢容易,很多教育機構,只要找個會撥撥算盤的,幾天下來上千元,但我不想害了孩子,不想賺昧心錢。」
不必諱言,開設企業,獲取利潤至少是目的之一,但是和我看病一樣,教育也應該是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35加14減15加42……」當一連串的數字剛被念完,一個聲音就把正確得數報了出來。這是一位4歲的小男孩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珠心算後的考試表現。
曾幾何時,珠心算在幼兒園風靡一時。看著孩子短時間居然掌握了」速算」難題,能迅速計算兩位數、三位數及至更高位數的加減法,幼兒園樂此不疲,家長怦然心動,殊不知,這其中埋藏著巨大的隱患。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珠心算的定義:通俗地說,珠心算就是在腦子裡打算盤。以打算盤為基礎,使打算盤的操作「內化」,從而替代實際打算盤的外動作,憑藉這「內化」了的「心理盤」(亦稱」虛算盤」)在腦中進行加、減、乘、除等計算的方法。憑藉這把「算盤」,通過熟練掌握類似「三下五除二」的算盤口訣,以及從高位到低位的計算習慣,使小孩子能掌握較大位數的計算,表現出較高的「計算能力」。
在這裡首先請家長思考的是,什麼是數學能力?什麼是計算能力?兩者一樣麼?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數學?
答案非常明確:計算能力絕不等於數學能力。數學能力代表了一個人的抽象思維水平,代表了一個人邏輯思維的能力。一個數學基礎好的孩子,在青少年及至長大成人之後,通常在做事情時表現出很好系統性、條理性、邏輯性、獨立思考以及嚴謹的思維能力,這絕不是「速算能力」。例如一個會打算盤的老先生,可以非常輕易、快速地進行加減法的計算,速度堪比計算器,但也僅僅是計算器的能力而已,和邏輯思維能力無關。
換個比喻,珠心算就好比給了孩子一個算盤,讓他熟背口訣,藉助算盤這個工具表現出快速計算能力。但如果要藉助外部工具,那麼,藉助一臺10元錢的計算器,能表現出更出色的計算能力,你會讓孩子去學麼?
本質上,類似的鼓吹神奇的教學方法之所以受到熱捧,都源於家長們的心理預期。很多家長都希望找到一種「速成」的教育方法,但卻不知道,看上去很「炫」的成果,往往容易流於表面。這種尋找捷徑的心理本身是一種典型的虛榮表現,忘掉了數學最最本質的東西,這才是孩子數學教育中最最致命的問題。在依賴外部的工具取得「成果」之後,家長和孩子自己,都會誤以為數學能力得以提升,而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孩子本身的數學能力,不但沒有提升,還會大大受到壓抑和損害。更為嚴重的是,孩子們及其家長還真以為這是數學能力的提高而沾沾自喜。這樣說吧,現在超級計算機的能力已經超乎想像,但,它和數學家不在一個級別。形象地說,計算力只是工具,方法論才是靈魂!大家看看近世代數(群、環、格、域等)哪個與計算能力有關?哪個不是與抽象思維及創造性思維有關?西方未出現過算盤,但別人的數學水平怎麼樣??
目前的超級計算機能力強不強?這好像毋容置疑。但是孿生素數問題是是張益唐而不是計算機證明的,可以猜測,將來如果黎曼猜想能獲得證明,也必定是人而不是超級計算機!!
眼下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對於大腦清楚,有開拓創新能力的人,目前無疑是黃金時代,他們佇立潮頭,對大方向一目了然,能清楚自己需要學習什麼,將來才能取千金如囊中探物。不信大家可以問問拼多多的創始人。他願意學珠心算不?對於抱殘守缺,鼠目寸光的人,現在肯定是最糟糕的時代,在知識爆發,日新月異的時代,準備抱算盤走天下,我也是醉了!就是傳統算盤的使用者---會計師,也早就將算盤扔到九霄雲外去了。因為財會全部電子化了!!珠算可以申遺,去學習我看不必浪費時間了!
現在是個什麼時代??可以用四個字高度總結「雲大物智!」即「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作為一個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我對此有異常清醒的認識,如果在這個時代去開設珠心算班,不啻誤人子弟,我誓不為之!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搞教育的和診治疾病的人,必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