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周一,猴孩子們已經開學啦?作為家長,是不是喜大普奔,迎來了解放之日!」「別,別給我提開學二字,為娘的心臟承受不了。一個要開學,像是逼我要一口氣衝上喜馬拉雅山巔。」
為了真實體會一下喜馬拉雅山巔的清爽空氣,閨蜜推薦了我一部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其中有一個家庭場景片段,便是全家幫獨生小女美達補作業。那場面,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假期43天的圖畫日記一篇都沒寫,媽媽負責編寫內容,姨姨們負責畫畫,就連外婆也被拉出來負責寫字。
當齊心協力,爭分奪秒終於完成了這項作業時,竟然又被告知還有和家人合照的作業。深夜十一點多,全家人集體換裝,又是找畫框,又是擺出遊樂的場景,只為了應付著交出一份合格的作業。
當第二天開學出門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帶了採集昆蟲的作業,親媽又不得已拿著昆蟲網,希望能亡羊補牢。
然而,意料之中,親媽最後還是徹底崩潰了。時間緊,任務重,實在是為難了家長啊。
短短的一個讓我捧腹大笑的喜劇片段,沒想到一旁的閨蜜感同身受,連連嘆氣,像是戳中了她記憶軸上的某一個心酸時刻。
可能是放假最後一天,被突如其來地告知,孩子還有小山堆一樣多的作業,沒完成時的心塞。可能是全家奮筆疾書補作業時,一旁孩子還能毫不上心呼呼大睡的沒心沒肺。
沒有經歷過放假前最後一天趕作業的家長,那一定是家長經歷的一種遺憾和缺失,但或許也遠遠躲過了心臟坐過山車的風險。
終究,哪個家長不渴望自己孩子早點規劃完成假期作業,就像《順風婦產科》裡「別人家的優秀孩子」意燦。
或者有責任有擔當,獨自承擔起補作業的大旗,放過家長一馬。
看來,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還是要靠家長,不然苦果也只能自己咽了。
美達的媽媽一味地溺愛和幫助孩子承擔責任,想必下一個假期,如此補作業的場景還會再次上演。就算發現女兒完全不知道有作業時,也沒有任何指責、批評和教育。就算全家動員幫忙補作業時,也並沒有讓美達一起參與,彌補過錯。
一旁只知道無憂無慮,著急哭泣的美達,讓媽媽為她承擔了太多她本該學會的技能、本該承擔的責任和本該接受的懲罰。
相反,美達爸爸的表現,倒讓人覺得真實。第一時間聽到女兒沒完成假期作業,是生氣和批評。就算需要家長配合完成,但及時擺出立場和態度也能讓孩子認識到是自己的過錯。
想想我的表妹和堂哥,似乎和劇中的美達和意燦有著如出一轍的表現。
表妹是家長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放假第一天就列出了做作業的計劃表。就算是過年,還在抄寫著單詞。毋庸置疑,假期的最後一天,自然是不慌不忙。
堂哥,則是總在放假最後三天開始補作業。要不就是在邊吼邊罵下,全家通力協作。要不就是耍小聰明,偷偷撕掉假期作業本的幾頁題。再後來,就只能熬通宵,破罐子破摔了。
像堂哥這樣耍著小機靈補作業,逃作業的孩子也不在少數。
這兩天的奇葩熱搜,不是謊稱書包被偷,結果找回時發現裡面的寒假作業是嶄新的,就是毅然決然背著涼蓆離家出走,竟然還有網購機器人幫忙抄寫的。
真不知是老師布置的作業量太大,還是家長們的監管不力。不知是該怪孩子腦筋不用到正道上,還是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
我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從作業的量來說,在如今「減負」的趨勢下,這抄寫的作業,是否可以考慮減量?依稀記得我的童年就在抄寫中度過,捆著三支筆並排寫的印象還深刻地浮現於腦海。但論效果,背下來的早已熟記於心,而寫到30遍以後的字跡,自己都不認識了。再說說家長們的作用,孩子們放假,似乎也讓每天檢查作業的家長喘了口氣。但其實從規劃假期、計劃作業進度、協助作業完成、檢查作業質量,每個環節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和監督。假期就是培養孩子在學校裡無法養成和掌握的行為習慣和能力,比如做計劃、獨立學習、總結規劃。想想現在成為「excel表哥表姐」和做著ppt的我們,這些習慣和能力都是傍身利器啊。
終歸,孩子需要引導、溝通、陪伴,家長們除了愛和給予孩子自由輕鬆的成長空間,也需要給予路牌的提醒,枝椏的修剪。
還記得養娃要像養植物嗎,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