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7月22日消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一首漢樂府民歌勾勒出了江南水鄉荷葉連綿的詩情畫意。隨著氣溫的節節攀升,相城區內的荷花次第開放,進入賞荷的最佳時期。7月20日,正值農曆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由相城區社科聯、區旅遊局、區生態農業示範園區管委會舉辦的荷花生日·和諧生活主題科普活動正式拉開序幕,通過極具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動,首次再現舊時蘇州「三大奇事」之一的「賞荷」勝景,帶人們領略漸行漸遠的江南文化,感受那雅致高潔的生活品質。
「荷花生日」的民俗在蘇州由來已久,賞荷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傳說西施為荷花神,吳王夫差曾修築「玩花池」,專供西施賞荷。至明代逐漸形成了農曆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這一固定的賞花節。據《吳郡志》、《辭源》等多部書籍記載,每逢此日,蘇州人民傾城而出,畫船簫鼓,紛紛集合於蘇州葑門外的荷花蕩,夏季多雨,姑娘們紛紛拎著繡花鞋赤腳而歸,因此有「赤腳遊荷花蕩之謠」。中國通俗文學之父馮夢龍在《灌園叟晚逢仙女》以及明代戲劇家馬佶人的《荷花蕩》中,都有詳細描述「荷花生日」賞荷的情景。「六月荷花二十四」因此與「中秋無月虎丘山」、「重陽有雨治平寺」並稱為舊時蘇州的「三大奇事」,也成為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各種時代歷史原因,傳承了幾百年的「荷花生日」習俗一度中斷。因此,這是蘇州首次恢復這一「奇事」。
鼓樂陣陣、絲竹聲聲!活動當天,荷塘月色溼地公園內的「荷花仙子」雕塑前熱鬧非凡。40多位水鄉姑娘在荷花叢中翩翩起舞,忘情演繹著《夏荷塘月色》。「園主」在身著古裝的眾家丁、丫鬟們的簇擁下敬酒、宣讀《祭文》,共同祈求盛世太平、生活和美。隨後,水鄉姑娘們撐起油紙傘,或三三兩兩漫步在疊綠堆翠的荷塘邊,或在多條畫舫中遊戲雜耍、聞香賞荷、戲水採蓮,悠揚的簫、笛、琵琶、二胡聲聲入耳、扣人心弦,一副生動的水鄉賞荷風情圖,引得路人競相駐足、流連忘返。
據悉,相城區荷塘月色溼地公園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賞荷公園,2000餘畝的荷塘裡,種植了500餘種荷花。今年,該公園聯手社科院培育的新荷花和反季節品種使公園旅遊賞荷時間跨越春夏秋三季,還有熱帶王蓮水景、蕩舟採蓮、烏篷船娘秀、百荷流香棧橋等特色旅遊項目也深受遊客喜愛。
推薦閱讀:
河北:定州將建溼地公園 再現古城「唐水秋風」
新疆:投入6362萬元 保護6個溼地公園
重慶:銅梁愛蓮湖溼地公園萬畝荷塘盛開
江西:嚴禁擅自徵用佔用溼地公園內土地
(來源: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