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高119班趙錦曦同學2020年英語高考148分
大家好,我是師大附外高119班畢業生趙錦曦,高考英語148分,總分進入廣西前二十。很多老師,同學和家長會問到我在英語學習和備考上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兩個字:聽和說。
聽,講求的是一種語感的培養。在我四年級的時候,我就讓家裡給我買了錄音機和英語教材內容的磁帶,每天中午和晚上睡前放20分鐘。當時只是單純地覺得老師上課放的錄音很好聽,想在家裡也聽聽,同時起一個放鬆身心、促進睡眠的效果,沒想到這樣的習慣成了日後我良好語感的來源。小學聽錄音磁帶,中學則在上課時聽老師放的課文和英文外刊的朗讀,周末再打開手機的BBC英語app聽一些名人演講,久而久之,native speakers的語音語調以及語言習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一個英語句子是否符合語法、是否地道,我只需把它在心裡念一遍就能正確率很高地判斷出來,這就是良好語感的一種體現。其實與附外的其他優秀學生相比,我的英語詞彙量並不高,和某幾位「人體詞典」一般的同學更是差了十萬八千裡,最多只能做到課內的詞基本記住,老師拓展的詞記不了幾個,自己聽BBC時也沒有養成遇到生詞就查、就記的習慣,只是聽。我的英語成績經常名列前茅,靠的就是語感,拼的就是語法的熟練度。為此我感到很慚愧,老師經常給我們強調詞彙量的重要性,這是十分正確的,因為高詞彙量不僅能讓我們在考試中遊刃有餘,而且對日後上大學時的英語考級以及與外國人的交流有很大的幫助;而語法、語感再好,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也是難以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但我想,詞彙的積累畢竟是乏味的,一定會有許許多多像我一樣的,在英語學習上不盡勤奮的同學,如若強行壓著他們記單詞,反而更讓他們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此時倒不如另闢蹊徑,多讓他們聽一聽native speakers是怎樣說英語的,培養語感的同時營造一種輕鬆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許會收到別樣的效果。
如果說聽是一種良好的英語輸入方式,那麼說則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輸出方法。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英語學習,所學到的英語必定是刻板的、不靈活的;唯有把學到的東西加以應用,我們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曾聽過一個說法,一個人的真實詞彙量並不是他(她)能認出或拼寫出的詞彙數量,而是他(她)能正確使用的詞彙的總量。這句話以十分銳利的目光看到了當今英語學習者經常存在的一個問題:認得一個詞,卻不知道該怎麼用。倘若記下了一個形容詞,卻不知道它能用作定語還是表語;積累了一個動詞,卻不清楚它究竟是及物的還是不及物的;抑或是知道一個詞的詞性了,卻不知它能和哪些詞進行搭配,那麼這些詞怎麼能算作我們的詞彙量呢?我們記這些詞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因此,說這個語言輸出的環節是必要的。在學習了一個新詞或一個新的句式後,我們應該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它,把它說出來,這樣才能熟練地掌握它,讓它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在課上回答老師的問題時,可以試著使用幾個新詞;在準備課前的英語劇表演時,可以在臺詞中加入幾個新學的地道表達;平常和同學說話時,可以嘗試一下使用英語交流;有膽量的同學還可以找外教老師或者街上的外國友人聊聊天,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熟練詞彙和句式的使用、快速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個人也還有另一種聽起來有些奇怪的方法:自言自語。每逢無聊的獨處時光,我就會自己和自己說英語,對眼前的事物或是當天的見聞隨意地發表一些議論,或者對自己近來的學習生活做一些總結,在自言自語中主動地使用新學的知識,以此來進行語言輸出,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以上就是我對用「聽」和「說」兩種方法進行英語學習的理解,由於自身英語水平的限制,加上我學習英語的時間也不長,許多不成熟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在此衷心祝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在高考中穩定發揮,考出理想的英語成績和總成績!
趙錦曦同學的英語老師,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唐新妍
唐新妍老師的點評
趙錦曦是一個在語言上很有天賦的學生,從初中開始就多次在英語節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高中以來,在班級的英語課堂上,他的配音表演和演唱的英語歌曲每一次都讓我感到驚豔。然而天賦並不是他取得高分的唯一條件,更重要的是他對學習的認真和執著。在課堂上,他認真而積極的回答。每一次考試過後,都可以看到他對錯誤認真地分析,對不理解的題目的刨根問底。趙錦曦同學的成功再一次證明:努力與方法並用則事半功倍。我堅信,這一次的成功並不是他最終的結果,而是會助他在清華大學騰飛!他將會有更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