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羅哲正在熟練地進行吊裝施工
8月31日上午9點,正值建築施工旺季。走進綠地城際空間站的項目工地,第一印象就是整潔、人少,不見一般工地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實際上,因為採用了裝配式施工方法,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只需不到十人六七天的時間,就能蓋好一層樓。較傳統建造方式,能快兩天左右的時間。
「以前施工現場到處都是材料,粉塵與鋸末子齊飛。現在好了,不僅告別了髒、累,工資還更高了!」站在放滿預製板的物流車上,築友集團的PC安裝工人羅哲一臉輕鬆、他拿著對講機和塔吊師傅溝通吊板事宜,不到十分鐘一塊疊合板就已經落在了預定好的位置。
從搬磚工人轉向產業工人,工作強度減少一半
一身標準的藍色工作服,一雙白色手套,1996年出生的衡陽小夥羅哲顯得有些清瘦,但充滿了幹勁。他臉龐被滾燙的熱氣蒸得通紅,汗水也在脖頸間打開幾道油亮的紋路。
羅哲曾是一名傳統建築工人,因父親從事傳統建築行業,2015年他也順理成章地入了行,對傳統建築工地上的艱辛深有體會。
「一畢業,我就到了長沙一家工地,當時是負責搬磚工作,每天工作至少10個小時。」羅哲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以前他一天要搬2000塊磚,有一次夏天因為現場有很多建築垃圾,在搬磚過程中不小心被垃圾絆倒崴了腳,還休息了半個月。
4年前,看到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前景,羅哲就進入了這一行業。「以前到處都是噪音、塵埃,我還因此得了咽炎。」羅哲回憶,在傳統建築工地打工,經常要打遊擊,幾個月就要換地方。為搶工期,工人們深夜加班是常事,「現在輕鬆了,工作強度減少一半。一天工作8小時,吊牆板一天僅需吊30-40塊。如果是疊合板,因為時長縮短一半,一天可以吊80塊。」
學習了新技術,工資也比傳統工人高出10%
裝配式技術不僅改變了羅哲的工作環境,也增強了他的專業技能。
「塔吊師傅,5擋下鉤!」羅哲先跟塔吊司機確定了疊合板的具體位置,然後用對講機指揮下鉤。等塔吊落定後,他熟練地將4個掛鈎鉤住疊合板的吊點。對塔吊司機說:「把鋼繩拉直,一擋啟動」,隨後塔吊會根據羅哲的指揮把疊合板放到控制線以內,整個疊合板吊裝工序完成。
看到三湘都市報記者對他的技術連連點讚,羅哲靦腆地說:「剛開始,我也完全不會。一開始要用電錘打洞,我還常常崴到手。經過公司三個月的專業培訓,才逐漸熟悉了施工流程。學習了新技術,工資也明顯比以前高出了至少10%,每月月薪達到了1萬多元。」對於未來,他表示,繼續鑽研業務,同時再考建築施工方面的證件,「行業前景很好,我也想為自己加碼,以後就做行業內的管理層。」
裝配式建築已成湖南名片,但行業人才缺口大
經過近幾年快速的發展,裝配式建築已經成為湖南建築領域的一張新名片。
早在2014年,在各地仍普遍對裝配式建築抱觀望態度時,湖南便率先出臺了《關於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將裝配式建築列入「十三五」期間全省重點扶持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並相繼發布了多項地方標準。
到2019年年底,湖南已有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1個,省級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6個,各類裝配式建築規模企業50多家。2019年,湖南省完成裝配式建築新建建築面積1855.95萬,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佔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26%。
「以43層超高層為例,裝配式建築比傳統施工人員要少40%,建築垃圾少30%左右。」築友集團產業工人教練伍馮輝表示,行業也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高校學生大多缺乏實踐經驗,人才技能提升只能企業買單。而且在傳統建築工地,工人多為45-60歲之間的中老年人。年輕人認為傳統建築工人辛苦被看不起,我們想通過這種新型的產業工人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減少工人斷層問題。」(來 源:三湘都市報;原 題:裝配式建築施工員:工作強度減半,薪資還上漲)
監 制:肖正華 主 編:程小紅 責 編:高洋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