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辛苦照顧寶寶幾個月,第一次聽到寶寶喊一聲「媽媽」或者「爸爸」,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為了寶寶先開口叫爸爸還是媽媽而爭風吃醋的父母們,應該非常能夠理解。
而有的寶媽聽到人家說,寶寶5個月左右就會開口喊爸爸了,難免羨慕不已,再看看自己家寶寶卻「金口難開」,心裡十分焦慮:
怎麼,現在的孩子都這麼聰明嗎?
我家娃拖後腿了?
到底什麼時候寶寶才能開口喊我一聲「媽媽」呢?
首先要說,我們大部分人印象中,嬰兒1歲左右開始學說話,最早10個月左右能夠開口叫「爸爸」,這種認知依然是正確的。
治癒很多寶媽興奮的炫耀:我家孩子6個月左右甚至5個月就會叫爸爸了,實際上可能是孩子發出了一些類似「爸爸」、「媽媽」的音節,而並不是真的在叫爸爸。
儘管他們發現孩子會反覆說這兩個字,並且能夠在你的引導下重複這兩個字,那也不能認為孩子是在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
因為孩子喊人這件事,不僅是語言能力發展的表現,還是他認知能力發展的表現。
1歲內寶寶社交能力發育階段解讀:
1個月,視覺發育,眼睛可以追中移動中的人;
2個月,對周圍人的引逗有反應;
3個月,頸部支撐力量增強,視線範圍擴大,能夠主動對人笑;
4個月,能夠分辨哪些是經常出現在身邊的人;
5個月,能夠理解一些事物和動作的含義,會表現興奮;
6個月,聽到自己的名字能夠有反應;
7個月,聽懂更多語言指令;
8個月,讀懂人的面部表情;
9個月,能夠表示歡迎、再見;
10個月,能夠認識大部分物品和人;
11個月,學習力和行走;
12個月,學習有意識的喊爸爸媽媽;
所以說,儘管在6個月之後寶寶就可以發出類似叫爸爸媽媽的聲音,但是等孩子學會穩定的喊爸爸媽媽,一般仍然是在12個月左右,所以還沒有聽到孩子喊人的爸爸媽媽,不必著急。
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結合百度百科和其他參考文獻的解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發育規律:
1. 發音階段,2-4個月。
新生兒期,寶寶的聲音多為哭泣,
到了2個月,哭聲分化,寶寶可以發出不同於哭聲之外的音節,比如「咿呀嗚」等,還能出現m~ma的聲音;
3個月,寶寶會發出「咕咕」的聲音,能發出更多的元音和少量的輔音;
4個月,寶寶會出席縣應答性發聲;
但是這些都屬於簡單發音,沒有具體的意義,就像小鳥的叫聲,不能稱之為語言。
2.咿呀言語階段,4-12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發出的輔音就更多了,還會有輔音和元音結合的連續的音,比如寶媽誤以為的是在叫人的ma~ma,pa~pa,此外常見的還有dada,nana等;
這個階段也是寶寶對語言的初步理解階段,在8個月的時候,孩子的發聲練習會達到高峰,寶寶特別喜歡說話,並且會主動的改變音量、音調、發音方式,來模仿大人的發聲。
所以這個階段特別適合引導孩子學說話,在寶寶有意模仿大人的時候,爸爸媽媽用更慢的發音方式,較大的發音動作,來引導孩子模仿,並且對孩子進行糾正,孩子很有興趣學習。
8個月之後,語言發展較快的寶寶,是可能學會喊爸爸媽媽的,此時經過主動學習語言,寶寶知道特定的語音代表特定的意義,而特定的意義指代特定的事物,同時寶寶也掌握了特定語音的發生技巧,這才算是真正學會了叫爸爸媽媽。
3.簡單言語階段。
1歲-1歲半。
一歲之前,是寶寶語言發展預備階段,接下來是語言發展第一階段。
寶寶可以說擔子句,但還不能連起來說句子,所以他需要藉助手勢、表情等輔助,來表達自己想表達的特定意思。
而這個階段也是對孩子進行口語訓練的窗口期,可以多引導寶寶認識單詞,看圖說話,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等待,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會有積極意義。
另外,這個階段寶寶喜歡重複爸爸媽媽說的話的最後一個單詞,這個階段是一個正常的回語音階段,可能會持續到寶寶兩歲,這是正常的,不需要擔心。
1.5歲-2歲。
稱呼期,喜歡問各種事物的名稱,是一個單詞量迅速提升的階段,可以多帶寶寶出門玩兒,見識不同的事物;
2歲-2.5歲
喜歡用感嘆句等句式來表達感情,對語法有一定感觸,接受母語環境特有的語法習慣,能夠說一些短句,還很喜歡用你我他這樣的代詞;
2.5歲-3歲
好問期,會使用複雜句式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提問,強烈的好奇心加上成熟的語言能力,寶寶會不厭其煩的問出自己想問的問題;
4.成語階段,3-6歲。
也叫完備階段,寶寶對語言中的所有詞類都能夠掌握,比如代詞、名詞、動詞、虛詞等等,而且可以流利的說話,並且能夠自己發現語法關係,還能修正自己的語法,形成完備的語言能力。
但是,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和父母的語言能力有關係,孩子不斷修正的過程,其實也是標準形成的過程,如果在平常的親子對話當中,父母用到的語言比較簡單匱乏,孩子的語言發展就會有天花板,所以說,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
總之,關於寶寶的語言發育,父母應該關注起來,如果發現寶寶到了一定月齡還是比較緩慢,要及時檢查,千萬不能大意,以免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