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12月21日,「中國節日新文創」 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
此次活動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主辦,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清華校友總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清華大學中意設計創新基地、天地文化基金會、澳門自強文創智庫、中央美院國禮藝術中心作為支持單位,清華大學文創院創意開放平臺 C-LAB、清華校友總會文創專業委員會、水木樂創承辦。
「中國節日新文創」——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現場
據了解,本次中國節日創意大賽旨在打造全國性、開放型節日創意平臺,聯合社會各界共同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發掘節日文化內涵,創新節日文化表達,攜手打造國內節日文化創意和傳播的頂級平臺,共同參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此次大賽主要包括主賽、聯賽和系列活動三種模式,圍繞包括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節點展開全年活動安排。主賽由大賽組委會直接主辦,2021年度主賽將圍繞中秋創意進行,聯賽是聯合其它全國專業創意大賽設立專題賽道共同舉辦。大賽徵集共分四大賽道,包括新內容賽道、新商品賽道、新玩法賽道和新業態賽道。立足當代生活方式,鼓勵年輕人、創意團隊、創業團隊共同參與,在傳統文脈中汲取營養,在內容和形式上鼓勵創新。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組委會主任史宗愷表示,中國節日創意大賽,C-LAB相關聯的節慶大賽,有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不是創新,而是要固守。所謂守正的概念,我們怎麼樣在梳理綿延幾千年文化的基礎上找到那些最展示我們這個民族特徵的要素,要堅守它,無論受到異族的外侵,無論受到強大的技術應用的挑戰以及我們自身在發展過程中所經受的一些自身內部的打擊,我們要傳承和堅守它,所以我們現在所做的文化這類的工作第一是要堅守。第二,需要做融合。當看到我們這個文明最近兩百年的時間裡方方面面受到了其他文明的深刻影響和改變的時候,我們怎麼樣能夠去做融合一類的工作。第三,做與時俱進的工作。他強調,傳承、融合、出新,這樣的工作對清華來說能承擔這樣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對中國整個的社會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發起人、清華校友總會理事、清華大學文創院 C-LAB 主任蘭春發布清華C-LAB整體戰略。清華大學C-LAB創意開放平臺是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專項基金會支持設立的創意創新人才的項目發現和培養平臺,清華C-LAB依託清華大學創意發展研究院,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院系共同支持建設,以學科交叉、開放協作、融合創新為平臺核心發展理念,致力於打造從思想教育、思維培育為根基,再到激發創意、產業實踐為主幹,達到可持續創造與發展為枝葉,形成重塑文化創意領域新樣態的局面。接下來清華C-LAB將以激發創新活力、包容創新主體、搭建創新舞臺為工作方向,清華C-LAB組織也在此正式召喚各領域人才共同加入,為中國的文化創意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發布會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文創院執行院長胡鈺發表主旨演講《找尋節日裡的中國》。他說,啟動中國節日創意大賽,是一件極有意義也極有趣味的事情。節日給一個國家帶來彈性,帶來信仰,帶來幸福感,帶來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表示,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將以「東方文化創意未來時空,節日語言連結世界文明」為願景,旨在立足大中華文化圈,覆蓋全球多場景及在地性參與,在歷史與未來、東方與西方文化交匯點上,發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優勢,將大賽塑造成為覆蓋全年的主題化運營品牌。以平臺聚合創意和人才,通過推動多維度、高水準的學術研究和可持續、多樣化的賽事活動,為「創意者」賦能,為傳統節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當代思考和創新貢獻,力爭將大賽成果轉化成生活實踐,讓當代中國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提升社會民眾美好生活品質。同時,通過中國節日語言對話世界文明,開創文明溝通共享的新篇章、新模式。(高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