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的無奈與惋惜:中糧一朝增肥數年瘦身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中糧:一朝增肥、數年瘦身,寧高寧的無奈與惋惜 | 礪石

金梅 韓需陽 | 文

如何解決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糧食問題,是中糧的頭等大事。作為國之長子,中糧的地位舉足輕重,可謂國有大事必有中糧。在中糧11年,寧高寧說那是他最美好的時刻,面對「沒有畫成的圓」,中糧也極有可能成為他最大的遺憾。

「減肥」數年,中糧的整合還在繼續。

通過「鋼鐵換金融」,10月8日,中原特鋼更名為中糧資本,作價211億正式登陸A股市場,股票首秀收盤漲幅達2.45%。中糧資本的上市絕不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糧集團)的「上市公司群成員」改個名字那麼簡單。

對中糧而言,更多的新聞則是「賣賣賣」。

去年11月2日,中糧集團首次掛牌轉讓中糧天然五穀100%股權及其約1.08億元債權,這個曾經締造五穀道場的企業,卻沒了往年風頭,一年內價格不斷縮水至2529.81萬元、1621.4萬元,9月17日700萬元的價格已不足當初的零頭。

在長期盈不抵虧後,今年7月,中糧集團決定以1元的底價拋售旗下公司中糧創新100%股權。這家在「寧高寧時代」誕生的公司,締造了拿到超過20億融資的我買網,如今也成了燙手的山芋。

面對剛過半程的糖類市場周期,中糖業績不斷下滑,營收、淨利潤跌幅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營收64.2億,淨利2.99億,分別同比下滑31.72%、41.28%。壯士斷腕、聚焦主業的中糖在10月9日出清持有的新疆屯河水泥有限公司49%的股權,來對此業務近4年造成的8.85億虧損止損。

韋爾奇說過:NO.1,No.2,fix,sell,or close,這也是中糧最近的動作。近兩年,中糧集團已經退出總計100多個殼公司。寧高寧時代的全產業鏈布局帶來的機構臃腫的餘痛還沒有根除,喊了數年的中糧整體上市至今依然沒有實現。中糧作為「國之長子」在國家發展中的關鍵地位,央企身份為它帶來先天優勢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中糧:國之糧倉「下海」記

中糧到底有多少產品?從中糧為國慶70周年,閱兵村和閱兵儀式提供的食品供應保障清單就可略知一二:福臨門米麵油產品、中糧香雪麵包、蒙牛乳製品、家佳康肉食、中糧屯河果蔬汁飲料和堅果製品、中茶茶葉、中糧可口可樂系列飲料以及中糧我買網的諸多休閒食品和生鮮……但這依然不是全部的中糧。

目前,中糧共有14家上市企業,分別是中國糧油控股、中國食品、中糧糖業、中糧包裝、中糧生化、大悅城控股、蒙牛乳業、大悅城地產、酒鬼酒、中糧肉食、福田實業(香港)、雅士利國際、現代牧業、中糧金融。作為國際大糧商,且與中國銀行一起成為中國最早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2019年7月,美國《財富》雜誌發布2019「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糧集團位列134位,這已是其連續26年入圍。

要用7%的土地養育22%的人口,「舌尖上的中國讓全世界都很緊張」,甚至一度引發中國威脅論。中國的農業發展,靠自給自足的確很難維持。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如何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這是個大問題。

從「吃不飽」到「吃得好」,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幾十年來國人餐桌的巨變顯而易見。從勒緊褲腰帶糧食換外匯,到國家糧倉、田間與餐桌的打通,再到世界糧倉,梳理中糧的發展軌跡,「變」是其最大的特性,可以說國有大事必有中糧。

1949年,在天津小胡同的一間平房裡,中糧的前身——華北對外貿易公司成立了。彼時新中國經濟剛剛起步,外匯十分缺乏,國家和人民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出口糧食換取外匯,作為一個執行國家糧油食品進出口政策的政策性公司,中糧被賦予了經營及管理的雙重職責。自此而後的三十多年間,中國的小麥、玉米、大米、大麥、大豆、油料、原糖等大多農產品以及罐頭、蔬菜、酒、飲料的進出口貿易,均由中糧統一經營和管理。

60年代,經濟困難糧食供應不足,飢餓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糧展開與澳大利亞、法國、古巴等國的貿易,拉開了中國糧食進口的序幕。但簡單的進出口只能從表面上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於是中糧開始在國內建立生產基地和車間,將產地和加工銷售聯繫起來,將業務延伸到產業鏈前端。70年代,中糧建立了一批出口農副產品的單項生產基地,同時還扶持了一批專供出口的工廠、車間。不僅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數量,還對中國當時的農副產品養殖結構產生了巨大影響。

改革開放之初,中糧在政策指引下,開始由政策性貿易公司向市場化、實業化企業轉變。銷聲匿跡了30年之久的可口可樂在中糧的幫助下重返中國。同時中糧開始涉足酒水行業,將洋酒引入中國市場。十餘年間,中糧逐步形成糧油加工、酒飲料生產、酒店經營管理、農產品種植養殖、倉儲運輸、包裝製品、工業食品、物業開發等八大業務系列,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中糧廣場等都誕生於這一時期。

到了80年代末,我國外貿體制改革逐漸深化,外貿經營權逐步放開,更多市場化公司加入到經營活動中。中糧對自身的經營結構、經營方式、商品結構、管理架構進行了調整,向市場化經營型企業轉型。中糧的業務不再局限於貿易領域,同樣開始涉及實業生產。

1993年,中糧集團登陸資本市場,成為最早涉足境外資本市場的央企之一。1998年是中糧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中糧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糧利用糧油食品具有的傳統優勢,加快其食用油、麵粉、大米、葡萄酒、金屬包裝等等產業的發展。

隨著中糧打開我國糧油食品、產品通往國際市場的通道,各類糧油食品物資逐漸湧入國內市場,填補著需求空缺。國民生活境況逐漸改善,從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可以看出,食品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豐富了。

寧高寧時代:企業的變革與陣痛

對於中糧而言,寧高寧是個重要的人物。從華潤到中糧,從中糧到中化,有「國企放牛娃」之稱的寧高寧掌舵中糧的11年,收穫許多讚譽,亦面對諸多質疑。

熟悉寧高寧的人說,「這樣的國企領導人並不多見」,他有一股勢在必得的剛勁和擔當,在行業和資本市場上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個人魅力。與出身基層一步步幹上來的大多數央企領導人不同,寧高寧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MBA,獲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沒有官腔,回答問題直接,寧高寧一直努力在國企中踐行職業經理人文化,給其他國企樹立了標杆。

進入中糧之前,在華潤的18年,寧高寧藉助資本市場帶領華潤這家外貿公司轉向了實業。利用收購整合,他在地產、啤酒、零售、紡織、電廠、製藥、建材多個領域跑馬圈地,不但一手締造了商業地產經典範本——萬象城,還使華潤在啤酒、零售等領域脫穎而出。如同一個多世紀前橫掃美國金融與實業界的摩根,他被媒體譽為「紅色摩根」。

2004年底,擅長資本運作的寧高寧來到了中糧集團,開始著手對中糧的基因變革。

米麵油加工作為中糧的主業,不但不賺錢,還時常會虧錢,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大豆、水稻、小麥、玉米等原料價格高出國際市場一大截,但是食用油等加工出來的產品售價卻不時受到有關方面的宏觀調控,這樣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不管是寧高寧,還是跨國糧油企業豐益國際老闆郭孔豐,都只能徒嘆奈何。在現有的國企體制和宏觀大環境下,讓寧高寧把中糧的主營業務變成大把賺錢的機器,難。

在主營業務無法實現持續盈利的時候,進行行業的選擇、行業的調整、行業的擴展,對企業未來發展的確至關重要。10年前同樣的資本、同樣的勤勞,做了服裝還是做了地產,今天會是天壤之別。2007年底隆重開業的西單大悅城,不但自開業第一年就實現盈利,此後8年間做到了每年25%的超高投資收益率。在寧高寧眼中,無論是萬象城還是大悅城,這樣的大型綜合體是很好的保值增值的方式。

通過多筆收購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增加企業活力,寧高寧在華潤如此,到了中糧,一如既往。中糧集團在寧高寧的統治下,重組新疆屯河,重組中土畜,重組中谷,招納華潤酒精,收購深寶恆,控股豐原生化,接盤五穀道場,入股蒙牛。11年間的50起併購,讓中糧擁有了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香雪麵粉、五穀道場方便麵、悅活果汁等50多個品牌。

超市裡中糧的產品也比比皆是,從米、面、油,到巧克力、紅酒甚至茶葉、木耳,中糧自己的產品多到可以開個獨立便利店。期間中糧總資產從676億元增長到719億美元(4590億元),營收從441億元增至4054億元,在全球主要糧食企業中位居前三。

寧高寧說,中糧的併購貌似「加法」實際是「減法」,併購不是橫向戰略而是縱向戰略,目的是加強板塊協同性。他希望用全產業鏈這根「竹籤」,將整個中糧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於是2009年,為了依靠規模經濟、協同效應和產業地位實現價值最大化,中糧提出要打造全產業鏈,展開「從農田到餐桌」的業務布局。

即通過從農產品原料到終端消費品,包括種植、收儲物流、貿易、加工、養殖屠宰、食品製造與營銷等多環節的全部覆蓋,增強中糧的話語權、定價權和銷售主導權。此舉引來了光明、新希望等同類公司的爭相仿效。這是一個重資產、重投入、考驗綜合實力的龐大精細工程。

全產業鏈的第一步通過大規模併購完成,中糧在農產品加工和食品行業做了一系列收購。寧高寧亦深知對國企進行基因改造時的機制掣肘:「選擇經理人,達到某個層級後,必須要在上級圈定範圍內作篩選。」但努力並不會因此停止。中糧進入一個產業後,到一定階段就開始引入外資或專業投資人,一方面是其通過股權多元化引入外力,用資本運作倒推國企體制改良。另一方面,對有前景的業務逐個證券化。隨著「中糧系」公司紛紛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和職業經理人,切入網際網路電商領域創辦「我買網」,寧高寧大刀闊斧地完成了對中糧的基因改造。

完成全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布子之後,第二步就需要每個環節成比例的發展,衡量全產業鏈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是生產協同的比例。但協同的難度大大超出想像。

「中糧各個品類的生產協同比例還較低,各個品類不一樣,大體上在10%左右,主要是上遊多,下遊少。中糧歷史上是貿易公司,如今要在採購時考慮經營,銜接整個過程。而後端的品牌和營銷的行業競爭比較激烈,還要考慮整合收購進來的公司的原有渠道,與各個品類的渠道協同起來。」寧高寧當時解釋稱。他認為,中糧已經變成一個投資多元化的公司,多元投資可能在某一時期、某個階段做得不太好,但這不會影響中糧集團整個大局。

整合和協同的問題,在資產規模和利潤規模的不匹配發展中清晰可見:2005年中糧的總資產規模僅有676億元,經過密集的收購重組和投資擴張,到2013年的資產規模已經到達2843億元,但其利潤總額在2005-2011年增長了將近5倍,達到102億元之後不斷滑落。兩年以來,中糧的業績加速下滑,宏觀經濟不佳、市場競爭激烈、成本上升及財務匯兌損失等等因素,使得正在消化已併購資產的中糧越發蒙霜。

「即使短期內會面臨虧損,但是,中糧不得不去做一些布局。中糧在糧食貿易不佔優勢。中糧的成本優勢,主要在於規模和布局。通過控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整個過程中壓榨成本,從原輔料到能源,到生產布局,到物流都可以進行系統安排。」寧高寧在2013年初的媒體採訪中說。

但全產業鏈難度超出預期,旗下8家上市公司,除蒙牛外業績大幅轉差,全產業鏈概念受到市場強烈質疑是躲不開的現實。寧高寧說,中糧全產業鏈有自己的問題,比如擴張速度太快,整體上和經濟的發展速度、管理團隊的水平特別是擴展能力不匹配等。「給我時間。企業的成長、全產業鏈要做成需要時間!」

但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的經營環境大不如前,企業在人才和制度上的弊病卻一時難以根治,要快速實現協同絕不是一件易事。

國際化:「國之長子」痛並「快樂」著

還沒解決全產業鏈裡的協同問題,更棘手的問題又來了。

2013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農業走出去定為戰略方向之一。作為國內行業龍頭的中糧扎進國際市場的「紅海」展開多線作戰,一年時間內交出兩樁海外併購的成績單。

2014年2月和4月,中糧集團聯合厚樸、淡馬錫等跨國投資團,先後收購了荷蘭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尼德拉(Nidera)51%的股權、香港來寶集團旗下來寶農業51%的股權。這兩項收購耗資約30多億美元,是迄今國內糧油食品行業規模最大的海外併購。中糧初步形成了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布局,國際業務量超過了國內業務量,成為國際化大糧商。

在全球的糧油產業鏈中,從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的上遊種植一直到加工、銷售,最終都必須依賴大型碼頭來實現物流運轉,通過併購,中糧得以更加合理配置倉儲、港口等資源,邁入世界糧食市場中心。

過去中糧在海外購買大豆,必須找中間商、供應商訂購,現在通過控股尼德拉,就能從巴西、阿根廷的農民手中直接買到,在大豆的價格上,擺脫了中間商、供應商的「掌控」,減少了對「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老牌國際糧商)等國際農產品交易商的依賴。

但繁華之下,中糧之痛也分外明顯。彼時中糧的資產規模攀升至4398億元,但利潤卻跌落到31億元。國內市場全產業鏈的攤子還沒有理順,國際市場的挑戰更加嚴峻。

併購的財務成本,需要很長時間消化。「ABCD」四大國際糧商,掌控著全世界約80%的糧食交易量,它們對國際糧食價格的制定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世界上主要的糧源產區基本已經被「ABCD」國際四大糧商分割完畢,好的資產不會輕易釋放。此次收購來寶農業的一個大背景是其自身經營狀況不佳,對來寶集團的營收形成拖累,中糧的機會才得以出現。

在整合荷蘭尼德拉公司的過程中,中糧發現該公司有很多違規和資產虧損隱瞞。2018年,中糧國際向荷蘭尼德拉公司前業主艱難尋求索賠5億多美元,曾在業內引起震動。中糧缺乏國際性的團隊,囿於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近幾年來在國際貿易、期貨交易方面的人才流動性很大,讓「初生牛犢」的中糧在國際市場上扳倒四座大山,變得更加困難。

收購了尼德拉和來寶,獲得了一個國際性的交易平臺和南美地區的糧源,這僅僅是國際戰略的第一步。中糧要成為國際大糧商,缺的東西還很多。雖然有中國市場帶來的規模貿易量優勢,但是缺少上遊資源,還沒能走到北美、黑海地區、太平洋地區等三大糧源主產區的上遊,使中糧暫時仍無法擺脫ABCD「國際中間商」,實現「將全球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的餐桌與世界農場緊密相連」的「世界糧倉」夢想。

作為「國之長子」,成為「國際糧倉」是其無法推卸的責任與擔當。保障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糧倉,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中糧責無旁貸。

中糧的整合和協同還沒有實現,2015年中糧的寧高寧時代就畫上了句號。看上去寧高寧留給了後來者一個爛攤子,而對於寧高寧而言,這是一個沒有機會畫完的圓。在逐步完善企業戰略布局的過程中,他無法陪企業走到最後的收穫期,這是2015年寧高寧留下的最深的一聲嘆息。

對於整合與協同,寧高寧認為中糧應該按照糧油、食品、地產、金融等四個類別進行劃分,比如,將中糧屯河、中糧生化、中國控股劃歸為糧油類公司,將中國食品、蒙牛乳業、酒鬼酒劃歸食品類公司,將中糧地產、大悅城地產劃歸地產類公司……在此基礎上,採取「合併同類項」的方法,在2017年要完成對這些上市企業的重新整合,只是這個任務要留給後來人來實現了。

寧高寧調離中糧後,趙雙連接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再到2018年7月呂軍接棒趙雙連,執掌中糧集團帥印。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提升企業的核心業務能力,成為中糧的主旋律。

過去中糧主要是靠房地產、酒店等非主業盈利,此外就是靠國家政策優惠、國家政策補貼獲利,到2015年底,中糧總資產約4590億元,負債總額3241億元,資產負債率約70.6%,糧油棉糖核心板塊更是嚴重虧損。

2016年開始,中糧將盈利水平很差、與主業不匹配的一批輔助性業務徹底砍掉,進一步向糧油棉糖核心主業集中。中糧的「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糧油棉糖作為核心業務板塊,國有資本要絕對控股,到2020年,中糧80%的資產將集中在核心主業,核心主業的市場份額要分別佔到15%以上;對於核心主業之外的食品、地產和金融三大業務板塊,均可以靈活掌握股權比例。

徹底退出非核心主業,中糧的「賣賣賣」止住了「出血點」。經過一系列的重組整合、淘汰退出企業百戶,法人機構減少了20%。為了追求精簡,連中糧集團總部的職能部門也從13個壓縮到了7個。開篇提到的一系列瘦身行動的邏輯也正在於此。「瘦身」正在逐漸為中糧解決企業「大而不精」的問題,帶其回歸主業。

結語

聚焦糧油棉糖核心主業,積極支持肉食、乳品業務發展,是中糧集團作為「國之長子」的戰略抉擇。

此舉的社會根源在於,中國的農業發展現狀下,畝產量無法與國際主要糧食產區相比,而且由於土地成本使糧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國際競爭力。過去為了保住自己的生產,造成了大規模的補貼浪費。

中國的耕地本已不足,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肉類消費的增長則導致主要由穀物製成的動物飼料缺口進一步擴大。在海外購買農田只是權宜之計,中糧將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同世界糧食生產基地連結,成為「國際糧倉」確實具有深遠意義。

近兩三年以來,中糧的糧油棉糖核心業務經營量迅猛增長,糧油棉糖核心業務效益提升也非常明顯,2017年利潤總額超過50億元,佔到集團年整體利潤的42%。2018年,中糧集團資產總額達到5606億元,年營收4711億元,年經營總量近1.6億噸,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加工能力90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6500萬噸,躋身國際糧商前列。但前路依然曲折而漫長。

如寧高寧所說,「責任並不是成本,而是競爭力,是企業的優勢」,從今日的華為和任正非看,這句話確有道理。國際市場的紅海之戰,中糧註定要有一番血戰,但這場勇擔重任的擔當背後,中糧對主營業務的聚焦對企業而言的確使其業務聚焦,提高了競爭力。

在中糧11年,寧高寧說那是他最美好的時刻,面對這個沒有畫成的圓,寧高寧抱憾離開。也許他最大的遺憾不在於在全產業鏈布局上曾犯過的錯誤,而在於此生永遠沒有機會把這個錯號改過來。

相關焦點

  • 寧高寧上清華講堂:國企改革的特點是螺旋式上升
    國企從1978年以來沒有一刻不在探索,在逐步的改善、改革、解決問題。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企業界,在和它的政治制度、社會環境相聯繫的情況之下,用了這麼大的精力一步一步去改。4月2日,國資委黨委和教育部聯合組織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寧高寧作了首場報告。
  • 中糧集團與北京市政府攜手打造 「農業生態谷」
    2010年11月17日上午,中糧集團與北京市政府籤署《關於建設「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協議》,將在房山區打造集農產品加工、綠色種植、產業研發和國際交流等為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共同探索解決「三農」問題、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模式。
  • 大型農業地產項目——北京中糧生態谷將建
    -- 英飛尼迪集團與中糧集團合作建設國內首個中以 「智慧農業城市」 -- 北京中糧生態谷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據美通社消息,2013年5月3日,在北京中糧總部,英飛尼迪集團與中糧集團籤訂了就共建北京中糧生態谷的協議。
  • 中糧集團聯手以色列基金百億投資農業生態項目
    近日,中糧集團在北京房山區域啟動一項上百億元投資的農業生態項目,並與以色列私募基金Infinity(英飛尼迪集團)籤署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開發。該項目開發面積將達到11.2萬平方公裡。前期英飛尼迪集團和LR集團將會向生態谷和相關農業項目投資超過10億元,並計劃在未來追加投資至100億元。
  • 中糧家佳康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肉類食品供應商
    2012年3月19日,「中糧家佳康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肉類食品供應商籤約儀式」在國家體育總局隆重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曉敏,國家體育總局裝備中心主任、中國奧委會市場開發部部長馬繼龍,以及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總裁於旭波,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國金等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代表焦劉洋及教練員代表么正杰前來為此次籤約儀式助陣。
  • 中糧「本富」村鎮銀行開業
    2012年3月21-30日,福建武夷山本富村鎮銀行、安徽懷遠本富村鎮銀行、湖北孝昌本富村鎮銀行、安徽靈璧本富村鎮銀行、湖北興山本富村鎮銀行、寧夏寧東本富村鎮銀行先後開業。至此,中糧集團持股的龍江銀行所發起設立的11家村鎮銀行全部營業。
  • 北京與中糧籤署協議攜手打造中國北京農業生態谷
    11月17日上午,北京市政府與中糧集團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協商約定不斷創新和完善合作機制,攜手加快推進農業生態谷項目開發與建設,進一步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劉淇出席籤約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在儀式上講話。
  • 普洛斯與中糧集團在華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國內較大的國有企業之一,是全球財富500強企業,同時也是中國較大的食品和農業產品提供商 普洛斯將協助中糧在華開發全國性的現代食品物流網絡 共同攜手優化中國的食品物流與配送的供應鏈基礎設施體系 上海2014年2月27日電 /美通社/ -- 中國、日本和巴西領先的現代物流設施提供商普洛斯與中國較大的食品生產商中糧集團擴展在中國的合作,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北京長安街W酒店摘牌 中糧出手後難逃跌宕命運
    儘管2014年開業後,中糧集團將原先位置上重建的凱萊大酒店翻牌為W酒店,並交由喜達屋酒店管理公司運營管理。在2015年喜達屋集團被萬豪酒店集團收購後,長安街W酒店又在2018年8月開始被劃歸萬豪集團旗下管理。然而,這樣一家佔盡優越地理位置,有國際酒店品牌加持的酒店,多年來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也成了萬豪集團決定放棄長安街W酒店的原因。
  • 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中國中化和中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兩化合併」的傳聞已經流傳了數年之久,但一直未正式對外宣布。「中國中化和中國化工兩家企業的合併正在進行中,要經過內部的很多研究、程序。「兩化合併」的傳聞已經流傳了數年之久,但一直未正式對外宣布。2018年6月,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退休,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和黨委書記。自此之後,兩化合併的預期不斷升溫。今年1月初,「兩化合併」的大幕終於在農業板塊開啟。
  • 吃燕麥究竟是減肥還是增肥?吃得不對,再瘦身的食物也白吃
    但是,有的人吃燕麥減肥成功了,有的人吃燕麥是越吃體重越重,起了增肥真的效果。人們吃燕麥是在減肥,還是增肥?其實,吃燕麥真的是可以減肥,但是,人們要是不會吃燕麥,那就是在增肥。這是因為燕麥雖然是粗糧中的佳品,營養價值也豐富,但是燕麥的熱量和米飯是差不多的。
  • 中糧集團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三亞美高梅度假酒店開業
    11月30日,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左二)和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左一)等在海南三亞亞龍灣瑞吉度假酒店為祥龍點睛,宣布瑞吉度假酒店正式開業  當日,由國有大型企業中糧集團投資建設的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和三亞美高梅度假酒店在海南三亞市同時正式開業,使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為亞洲五星級酒店密度最高的國家旅遊度假區。
  • 寧高寧:團隊學習法是提升領導力的不二法寶|中化集團|領導力|...
    點擊播放 GIF 0.4M華章妹說是什麼讓中化集團、中糧集團和華潤集團持續成長並成為《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瑞文斯於1971年出版了《發展高效管理者》一書,在該書中,他正式提出了行動學習的理論與方法。按照瑞文斯的設想,行動學習是一個小組針對現實中真實的、需要解決的難題,提問探詢、質疑反思、討論分享、構建策略的過程,既在解決問題,同時也在發展團隊和個人。
  • 中國化工集團、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首次回應:中國化工集團和中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針對備受關注的中國化工集團和中化集團合併一事,身兼兩個公司董事長的寧高寧首次公開表態。「兩家企業的合併正在進行中,要經過內部的很多研究、程序。必要性很強,我們會積極推動這個事情。」
  • 2018食界十大熱詞:上市、燒錢、瘦身、叫板……
    食品企業則是這邊上市、聯姻、新老交班迎契機,那頭分家、叫板、瘦身止損尋出路。  新京報總結2018食界十大熱詞,呈現過去一年食品行業全貌,並以此展望2019新趨勢、新動向。  改革  機構改革——今年3月,原國家工商總局、原國家質檢總局、原國家食藥監總局職責「三合一」,並整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的部分職責,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 纖喜尚中醫瘦身風靡,都市白領瘦身新風尚
    瘦身,是現代都市人的重要話題。國家經濟發達,物質條件充足,造成肥胖發福的人群與日俱增。可是增肥後卻給都市白領們,帶來很多煩惱。身形的臃腫,往往意味著美感的降低,職場或者是交際,都有諸多不便,被圈子裡的人排斥、嘲笑,甚至讓白領們變得不自信、變的有抑鬱,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和社交。都市白領們這二十多年來,嘗試了很多瘦身方法。
  • 兩化合作領導小組組長寧高寧一行來通考察 徐惠民會見寧高寧一行並...
    本報訊 (記者朱文君)昨天,兩化合作領導小組組長,中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化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寧高寧一行來通考察。市委副書記、市長徐惠民會見了寧高寧一行,雙方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搶抓發展新機遇,共同打造沿海臨港綠色高端產業基地。
  • 中糧總部人心惶惶:部門減一半 60%人員將調整
    視頻:中糧公布國資投資公司改革方案,時長約2分13秒 中糧總部資本管理艱難轉型 部門減少近一半60%人員面臨調整 據了解,中糧將啟動「瘦身」改革,將總部職能部門從13個壓縮到7個,人員從610人調整至240人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