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去年肆虐的「威馬遜」
「颱風"泰式椰奶"準備登陸我國!請注意做好防禦工作!」這樣的天氣預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古怪的感覺?但這並不是惡搞,而是有可能發生的現實情境。由於颱風「威馬遜」被除名,為提出新命名,其命名國泰國遞交了一份包括三個名字的候補名單,最後「泰式椰奶」中選,成為新的颱風命名。
「威馬遜」名太兇 新名比較「甜」
2014年7月18日晚上7時30分左右,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在廣東湛江徐聞登陸。這個颱風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襲擊廣東的最強颱風。受其影響,廣東、廣西、海南、雲南部分地區出現狂風暴雨天氣,引發洪澇、風雹、泥石流等災害,到22日9時即造成144個縣(市、區)996.6萬人受災。
因為給我國造成巨大的損失,「威馬遜」在2015年2月,被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從颱風命名表中永久除名。
「威馬遜」是由泰國命名的颱風,在泰文裡,其意思為「雷神」。記者了解到,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48次屆會近日在美國夏威夷開幕。會議的一個重要議程,就是協商「威馬遜」除名後,以什麼名字來代替。
由於「威馬遜」是泰國提供的名字,遞補名單也由泰國來提供。會前,泰國已經準備了三個名字,分別是Bualoi(泰式椰奶)、Phatthai(泰式炒河粉)和Somtam(泰式木瓜色拉),最後加入颱風命名表成為新成員的是「芭洛」(泰式椰奶)。
140個颱風名字實行「循環制」
為什麼颱風有著這麼些活靈活現的名字呢?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氣旋,因此氣象部門通過命名來進行區分。氣象專家告訴記者,目前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和南海的熱帶氣旋命名表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行。命名表中共有140個名字,分別來自中國、柬埔寨、朝鮮等14個成員,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命名表按順序命名,循環使用。2012年7月,颱風命名表上的第一個名字「達維」再次出現,意味著命名表自2000年使用以來走完了第二個循環,進入第三次循環。
記者將這140個名字粗略分成幾大類稍作統計,發現這個命名表中動物類名字和植物類名字的勢力最為龐大,整個表是「植物大戰動物」。
在這140個名字中,動物類名字多達35個,佔總數的1/4,植物類名字稍遜一籌,但也有30個之多。排在後面的是生活類名字,諸如人名「玲玲」、景點「三巴」,還有「煙花」等等,有21個。自然類的「銀河」、「彩虹」、「紅霞」等也有20個。
這次泰式椰奶(Bualoi)最終入圍,有可能在颱風命名表內豎旗,拉出一個新的分支——食物類。
多個命名因颱風「太狠」被除名
如果某個颱風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將該颱風使用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刪除。除名申請由颱風受害國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年會上提出,通過審議後即被棄用,次年年會上將公布颱風命名國提交新的替補名字。
據統計,自2000年颱風命名表啟用到2013年,已有至少23個颱風被除名。中國最早提供的10個名字是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但2005年19號颱風「龍王」一路肆虐,造成重大損失。於是,國際颱風委員會決定將「龍王」從命名表中刪除,以「海葵」來接替它。「龍王」是中國內地提供的颱風名字中最早被「封印」的一個名字。
據悉,在這次颱風委員會的第48次屆會上,菲律賓會要求除名颱風「巨爵」和「茉莉」,會議期間將確定除名要求。而2015年登陸我國的「蘇迪羅」和「彩虹」,也被提出除名。其中「彩虹」2015年10月4日14時10分前後以強颱風級在廣東省湛江坡頭區沿海登陸,是1949年以來10月登陸廣東最強的颱風。廣州也受到了這個颱風的影響,相信不少市民都會記得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停電的夜晚。考慮到「蘇迪羅」(超強颱風級)和「彩虹」(強颱風級)造成的嚴重災害和經濟損失,經代表團提議,委員會同意將其永久命名,並要求相關會員提交替換名納入颱風命名列表。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