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妹茶館》,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即將來襲

2020-12-19 茗人說茗事

四川是中國產茶大省,而成都茶館又全世界聞名。成郡茶館不僅數量多,自古以來就有「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而且地方特色濃鬱,歷史悠久,人氣火爆,喝茶的人形形色色,一個茶館就是一臺戲,長演不衰。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有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現在據不完全統計,總數已達兩萬多家,中高檔茶館近萬家,這無疑是四川之最,中國之最,世界之最。

成都人嗜茶如命,大小茶館天天爆棚。究其原因,一是成都是全國(甚至全世界)聞名的休閒城市,人們早已習慣了過那種"一條蟲"似的悠閒、舒緩的「慢生活」養精蓄銳,到了工作的時候個個都是「一條龍」;二是茶客不僅人數多,而且喝茶的時間又特別長,一泡就是老半天。成都人喝茶講究舒適、有味。四川產竹,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館特色的竹靠椅,讓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講個舒服。進得茶館往竹椅上一靠,夥計便大聲打著招呼,衝上茶來。衝茶這功夫是成都茶館一絕,如同雜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館應是紫銅長嘴大茶壺、錫茶託、景瓷蓋碗,成都人喜歡喝茉莉花茶。夥計託一大堆茶碗來到桌前,抬手間,茶託已滑到每個茶客面前,蓋碗咔咔端坐到茶託上,隨後一手提壺,一手翻蓋,一條白線點入茶碗,迅即蓋好蓋,速度驚人卻紋絲不亂,表現出一種優美韻律和高超技藝。

茶館遍布大街小巷,有人統計每天至少有20至50萬人泡在茶館裡。茶館內賣報的、擦鞋的、修腳的、按摩的、掏耳朵的、賣瓜子豆腐腦的,穿梭往來,服務性的項目花樣之多,也算成都茶館一景。一個精彩的社會全部濃縮在茶館裡,換言之茶館是社會的窗口,是社會的大舞臺,每天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人都在那裡表演。因此積澱了豐富而獨具濃厚成都特色的茶館文化,把它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就是一部寫盡人間世態的暢銷書,一幀描繪世俗生活的風俗畫。

中潤海天傳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近期將拍攝一部以成都茶館文化為背景的喜劇電影《么妹茶館》,由著名作家李祖星、遠山聯合編劇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么妹茶館》已報送國家廣電總局審查通過,並頒發了電影拍攝許可證(影劇備字【2019】第1336號)。該片將以傳奇般色彩的生動故事和栩栩如生的劇中人物,牽引出影片中所涉及到的茶館文化旅遊勝景。通過電影《么妹茶館》的拍攝,吸引天下更多的遊客前往成都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從而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和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電影《么妹茶館》將是一部有血有肉、有姿有彩、有笑有淚的情感片,影片堅持以「健康基調」為前提,充分利用喜劇電影手段展現莫天雨、蘇么妹兒、盧婷婷三人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和艱辛曲折的人生經歷。該片將保持昂揚向上的格調,突出一種激情飛揚、盪氣迴腸的奮進者情懷,在抒寫愛情上,它追求浪漫而深沉。全片的色彩純淨而明亮,音樂浪漫而抒情。力求以先鋒前衛的拍攝手法,拍出時代人物的氣質。總之,本片將是一部堅持唯美主義具有獨特風格的電影作品。

電影《么妹茶館》還是一部風光時尚片,片中所涉及到的地域文化和濃鬱的鄉土風情將使廣大電影觀眾賞心悅目。但地域不是刻板地界定在「風光」,有意打破狹窄的地域限定,讓故事發生地點與風景秀美的旅遊勝地之間跨越,從而產生一種觀賞的美感和節奏感。

電影《么妹茶館》擬邀眾多的喜劇明星聯袂主演,共同打造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貢獻給廣大電影觀眾。

相關焦點

  • 「時裝茶館」開業了!黃曉明張靚穎周冬雨演繹在成都的小日子
    本次活動,發布了明星系列成都元素短視頻《時裝茶館》,引起不錯的反響。視頻中,時光回溯到1999年,成都有一間「時裝茶館」開業了。1999年到2019年,在這20年間,有人離開,也有人到來,這家茶館見證了不少人的悲歡離合。
  • 懷舊經典老電影,《茶館》,小茶館,大世界
    懷舊經典老電影,《茶館》,小茶館,大世界最近小編觀看了由謝添導演的老舍先生同名小說《茶館》,影片中三個時期被投影在一間小小的茶館裡,以小見大,刻畫出每一個時期的風貌。影片以王掌柜裕泰茶館為主線,講述了清末民初和國民黨統治時期人們的生活變化。在電影中,沒有衝突貫穿到底。故事由每一個鮮明的人物所驅動,每一個故事的發生都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在影片的第一部分,1898年改革運動失敗後,時間停留在清朝。
  • 成都坐茶館擺龍門陣
    茶也是民間重要的交流與娛樂場所,茶客們到茶館來聊天、談生意、敘友誼,有的還保留了川劇唱腔、掏耳朵等傳統。有些茶館還是川劇「票友」的聚集地和就餐場所。主要表現為人民公園內的鶴鳴茶社和錦江劇場茶園。一直以來,中國都有「四川最大的茶館,四川最大的茶館在成都」的說法。古代成都最大的茶館,三廳四院之大,設茶位千餘座,蔚為壯觀。
  • 文殊院這家茶館,能滿足你對成都茶館的一切期待
    如果你問一個成都人,對文殊院的印象是什麼,你可能會收穫不同的答案——佛教聖地、著名景點、吃貨天堂、老年人聚集地......當然,也可能有人告訴你,那裡是喝茶的地方。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成都的大小寺廟旁,似乎都有茶館存在。
  • 在成都,美術館裡也能開茶館
    在成都,茶館可能猝不及防地出現在任何地方,比如寺廟,比如美術館。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家茶館,就是一家開在美術館裡的茶館,或者說,它本身就是美術館的一部分。「茶館裡的成都」系列第四期——成都畫院茶館其實這個茶館究竟叫什麼名字,好像也沒個官方說法,我們姑且把它叫作成都畫院茶館。
  • 茶館中的翹楚:一生中必須要去一次的18家茶館
    要體驗成都的原味,簡單說來,就是在天府之國屯聚起的安逸風氣,這裡不得不來。話說回來,喝得胃空了,緊挨著就是寺裡的素齋飯館。最市井的露天茶園:人民公園露天茶館如果說散漫是成都的特點,那麼隨意和市井,就是成都茶館的特點。
  • 巴蜀茶館:一碗茶裡的市井與歡愉
    社會進步到今天,成都的茶館保持了百多年前「十鋪一茶」的比例。即使勇敢地捍衛茶館文化,當時的四川人內心深處,對於茶館和坐茶館的生活方式依然缺乏堅定的信心。現在,對照中國傳統文化裡很多精美絕倫的形式都已經消亡了,成都鬧哄哄的不講究的茶館反而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繁榮。
  • 掌柜不如堂倌:老茶館裡的茶博士
    成都人給外地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閒逸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坐茶館吃閒茶是每個成都人每日必須的生活項目,在老成都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個茶館供人們休閒娛樂。這些茶館有規模大,檔次高,專門為上層人士服務的,也有僅僅一間小屋,兩三張桌子,供過往趕腳工人休憩的,成都的茶館成了當地文化的一個象徵。在成都,一些大規模的茶館僱傭工人可能有三四十人,中型的十人左右,而一些小眾的也會請三五個幫忙的。當然還有一些就完全是家庭生意,丈夫是老闆兼堂倌,妻子負責洗碗和衛生工作,兒子或者閨女則充當挑水夫和灶房。
  • 成都這家上了央視的老茶館,有最資格的老成都味道
    ,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老成都的文化中,除了麻將文化,最經典的應該就是茶館文化了。泡茶館,歷來是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閒生活方式之一,與生俱來的從容和骨子裡的悠閒,再沒有比泡茶館更能體現。茶館裡面可以「擺龍門陣」,常人可以談古論今,發洩不滿;文人可以看盡人生百態,世事炎涼;甚至在以前,鄉鄰有了矛盾,茶館還是斷官司的場合。
  • 抗戰時期雖然經濟蕭條,為何成都茶館的經營數量還反向走高?答案在...
    先是讀過王笛的《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記憶》,頓時對這種微觀史研究充滿了興趣,於是回過頭來又追了他的《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等作品,越來越覺得像是走進了歷史的另一扇門:讀者除了從中看到歷史的血雨腥風
  • 1982版電影《茶館》,記錄晚清民國之際京城風雲變幻
    一個茶館看似平常,實則五味雜陳,激蕩風雲——1982版電影《茶館》影評原創:薛小強一個茶館,看似信息的集散地、各階級階層的生活區,實則生活的五味罐,人生的名利場,國家的風雲地。《茶館》沒有從風雲激蕩的鴉片戰爭開始,而是選擇從戊戌變法時的晚清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王爺,差爺,旗人老爺,太監,走卒,人販子,警察,特務,舊宮女,維新的,改良的,保皇的,崇洋媚外的,救亡圖存的,實業救國的,算卦的,說書的,賣兒賣女的,各色人等,在這個小小的茶館粉墨登場,熙熙而來,攘攘而去。
  • 成都是我國最古老的茶鄉之一,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茶館?
    成都處於巴蜀腹地,是我國最古老的茶鄉之一。自古以來,巴蜀人就養成了飲茶的習慣。據說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館有五六百家。這些茶館有的豪華,有的簡陋,有大有小,的確是巴蜀大地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成都的茶館。成都茶館不僅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而且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
  • 重慶最有味道的交通茶館 在現實與懷舊中成為網紅
    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如此,在重慶這個山水容器裡燻泡的文化,有茶味。1月31日,晴。久違的陽光重返大地。位於黃桷坪4號的交通茶館,時光凝固,陽光透過屋頂打下來,整個喧鬧而熱烈的茶館,好似把時光拉回到過去。
  • 2020東莞茶博會⑤:茶館超萬家,未來在何處?2020中國茶館業峰會帶你...
    徜徉千年的茶文化,從一片葉子的故事,到一部浩瀚的茶史,讓多少茶人為之著迷。正是這一間間的茶館,成為了人文茶生活方式的載體,讓茶的香、色、境、意有了可觸、可感、可觀、可賞、可品的真切體驗。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公園有茶座,大學有茶園。在愛茶之都——東莞,茶是東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成都「最風情的茶館」:藏在鬧市深巷中,擁有各種名小吃
    我一直覺得,喝茶可能是除吃火鍋之外成都另一道最亮麗的城市風景線。「泡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布城鄉各個角落。大街上隨便走一走就能發現,鬧市有茶樓,巷口有茶攤,酒家有茶廳,公園有茶座,可以說處處有茶館。
  • 引領中國茶館發展 倡導國學文化生活
    讓國學綻放異彩,讓文化走進生活。12月15日下午,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在北京老舍茶館前門店藝苑廳隆重舉行。 活動現場,老舍茶館舞臺劇《行走的大碗茶》傾情上演。
  • 教你如何開一家茶館
    以成都為例,散布於街頭巷尾的茶館已超過一項抽樣調查表明,成都居民2.9%的人每天坐茶館,10.3%的人每周坐一次,13.5%的人每周兩次,每月兩次以上的則有8.5%。再加上流動人口,成都每天有20萬人次泡在茶館裡;在上海,茶館、茶坊更呈雨後春筍之勢,星羅棋布在上海灘上的各式茶館、茶坊已達近4000家。茶客也與口俱增,而且尤以年輕人為多。
  • 【創業英雄匯】專訪遊戲茶館王佳倫:立足成都,放眼全球 | 獵雲網
    【獵雲網成都站】3月30日報導(文/田晉陽)說起王佳倫,他已經擁有諸多頭銜:IT茶館創始人、四川網際網路聯盟發起人、中國網際網路十大地區影響力人物……多年的網際網路經歷,先後在北京、廣東、上海、成都網際網路企業工作,從事過網際網路營銷
  • 大聲武氣×《成都大眼睛》丨第06期:(川話版)茶館能做的比星巴克更多
    大聲武氣 x《成都大眼睛》第06期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四川文藝出版社大聲武氣和成都市雙眼井社區聯合打造的成都地域文化分享節目《成都大眼睛》——用大眼睛看天府文化,品讀一座城市的故事。本月的《成都大眼睛》和之前的節目有些不同,之前我們集中和大家分享了雙眼井的「寶藏」——巴金先生的點點滴滴,在今年的最後一個月,《成都大眼睛》想要帶給您更多的成都文化分享。這一期,我們的主播跑跑將會用四川話來講成都故事。成都是個文化人之地,除了巴金,還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家。李劼人就是其中之一。
  • 茶館:三位老人的浮生掠影
    電影茶館改編自老舍先生的經典話劇,講述的是茶館在歷史風雲之下的興衰演變,在不徹底的改良運動下面,小人物是如何在歷史煙塵裡面生死浮沉的。電影茶館裡面涉及的小人物非常之多,但多圍繞著三個代表展開,一是一心謹小慎微只求發展茶館事業的掌柜王利發,二是直言直語敢於扯下莫談國事這塊遮羞布的常二爺,三是一輩子走實業救國路線的秦二爺。下面將從不同時期各人的人生際遇來講述三位老人的浮生掠影。戊戌變法時期,六君子鮮血未乾,整個底層社會籠罩在『莫談國事』的陰雲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