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八佰》見人性 電影皆如此市場何愁

2021-01-1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評論員 李秀明

截至8月26日,電影《八佰》票房已突破12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75部票房過10億元的電影。

曾幾何時,10億元的票房就像早餐的油條豆漿一樣,是一部像樣電影的標配或者起步價。甚至不像樣的電影,也可以在嘲笑和諷罵聲中撈個10億、20億。《功夫瑜伽》還有印象沒?票房是17.5億元。

可《八佰》拿下10億元票房的時間是2020年。從前幾年隔壁二愣子都能揣著鈔票拍電影到今天,中國電影已過萬重山,明星限薪、票房擠水,一直到今年半年多的市場休克。其中艱難,你我局外人也可想而知。所以,《八佰》被寄予厚望,業界希望其成為「救市之作」,而公映後,它也確實不負眾望。

「潮退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在資本退去,市場尚未漲潮前,《八佰》試了試水,證明了一個最起碼的道理:好電影還是能讓人走進影院的。這對經歷艱難,亟待市場復甦的電影業,意義不言而喻。

我把排在《八佰》之前的74部電影名字仔細審視了一遍,沒有發現一部完全純正的國產戰爭片。而你無論看哪一個電影分類,戰爭,都是一個大的類目。無論是美國好萊塢還是歐洲電影界,戰爭,特別是二戰當中的故事都被拍成了一部部經典,片子不勝枚舉。美日在二戰中打了不到4年,《珍珠港》《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都堪稱佳作。從1931年算起,我們抗日打了14年,可是公映了的,讓人記得住的抗日大片,有幾部?

我們有什麼?有抗日神劇,初看讓人啼笑皆非,細想不甚唏噓的海量的抗日神劇。

《八佰》何以成為一個孤例?因為,它讓人看見了人性。

或許是有辱《八佰》,但還是藉此說兩句抗日神劇。《八佰》與抗日神劇最大的不同,是在電影的框架內尊重歷史。戰爭片最大的動人之處,是將人放在了戰爭這樣非人的環境中,在典型環境中體現正義、人性等價值的極限張力。而抗日神劇最無恥的,是把有血有肉的歷史演繹成了漫天胡扯的鬼故事,然後在許多個衛視頻道裡晝夜輪播不停。近些年,衛視的市場一直在努力下沉,觀眾裡很多是我們的父母。

記得當年剛做記者時,一位前輩提點過:做新聞最要緊的是看到新聞裡的人。看《八佰》,又讓我想起這句話。《八佰》裡是有人的。河這邊,是天南海北的兵,南腔北調的話;河對岸的十裡洋場,更是三教九流。然而他們都不是人肉背景牆,整天在陽臺上掛個望遠鏡觀察的教授,整天數落他的打麻將太太,開賭場的、跑江湖的、進步青年、白俄妓女等等或多或少,這些小人物都是有臺詞有表情的,他們讓人看到人和人性。甚至死在四行倉庫前泥水裡的那條狗,也讓人看到戰爭中人命的隱喻。

電影,特別是戰爭電影,最忌諱的就是人物臉譜化,最忌諱的就是每一個微表情都管理到位,流露出不在人間的距離感。而《八佰》中的人是有性情的,特別是倉庫裡的四百多人。王千源是陝西的兵痞,姜武是丟了東北的「瓜慫」,張譯是一心想逃的保安團「老算盤」。兵痞想著家裡的老娘,憧憬女人的味道;瓜慫惦記著千裡之外的兒子;老算盤經常油滑使詐,他惦念家裡還沒見過面的媳婦,「說是肉嘟嘟的」。

有一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瓜慫」要上樓頂赴死,兵痞說送他一程並追問:「到底是啥滋味」。說者的描述堪稱傳神,聽者愣著一陣出神,說下輩子一定要體驗一回。他們在人間,有人的七情六慾,甚至有時損人利己,但是,正是因為這些人味兒,讓他們動人。畢竟,沒有什麼是比人、人的命運更能打動人的。而所謂的神性,都根植在人性的土壤裡。

導演管虎說電影名堅持用大寫的「佰」,是因為佰中有「人」,他要強調那個「人」。也正是因為他用心傳達人了,在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綁著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就分外催淚動人,他們喊著自己的名字,普通的,就是那個年代的人的名字,一個個跳下去引爆自己。何香凝見此,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因為疫情限人,我隔壁空了幾個座位,但同排觀眾流淚大慟身體顫抖的情形,還是清晰地傳遞過來,一瞬間讓人分神。不過筆者也趁機想到:電影皆如此,市場何愁。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全方位解析
    01劇情介紹電影《八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02延遲上線原因第一個原因和檔期有關,今年暑期可沒有「國產保護月」,眾多外國大片都會在七月八月扎堆上,比如《獅子王》、《蜘蛛俠》 等,《八佰《八佰》 出現問題在意料之中,至於技術原因,也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畢竟《八佰》不是愛情片,電影裡的每幀都需 要特別精細,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靜待《八佰》上映。
  • 《八佰》中文原聲泰國上映!2020一定要支持的國產電影!
    Major和SF的影院都已排期《八佰》於2020年8月21日在國內首先上映,9月26日突破30億票房大關,成為中國影史第10部破30億的影片,目前豆瓣評分7.7,整體算是一部好評電影。國內上映之時,城主也關注國內的影評,印象深刻的是《視覺志》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想過好看,但沒想過這麼好哭》:「戰爭並非激昂的,熱血的,也並非一堂衝動上腦的叛逆。
  • 電影《八佰》深度影評
    電影《八佰》的上映可謂幾經波折,已經在暑期終於得以上映,作為國內少有的大製作類型片,我對其的期待堅持了一年多,自其上映以來,我綜合了各方面的評論,這些評論對其的評價褒貶不一,網上已有諸多探討這部電影歷史史實方面的文章,我在這就不累述,雖然我在看這部電影前就查閱過關於這部電影史實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是疫情以來,第一次重返闊別大半年的電影院,想不到是如此催淚的一部片子,本風箏平時的「人設」雖不敢以「硬漢」自居,也絕對信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至理名言,但這部片子……慚愧啊,淚如潮水。
  •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近段時間以來,電影《八佰》可謂是炒的特別的熱,很多人都表示十分的期待。就在昨日,電影《八佰》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電影《八佰》好看嗎?電影八佰演員表及劇情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
  • 電影《八佰》值得看嗎?
    希望大家能去電影院看一下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中國十年來,抗戰題材的影視劇裡面,道具、場景、服裝、音效、特效、燈光等等做得最好的電影之一了,拍攝團隊很用心,演員們的演技都很棒,甩抗日神劇100光年。能跟《八佰》相提並論的國產影片,我個人覺得只有《賽德克·巴萊》,因為這是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2011年的作品,距今還在十年內。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實在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
  • 幼兒園小朋友參演《八佰》電影,向八百壯士敬禮,珍愛和平創未來
    《八佰》,其中有一個小女孩,還只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年齡,向蘇州河北岸的八百壯士敬禮,尤其讓人動容。電影《八佰》的導演管虎談到,古代軍旅,十人為「什」,百人為「佰」,影片名用「佰」而非「百」,是考慮到戰爭中最重要的「是人,是戰爭中的個體」。用「佰」而非「百」,是為了記住戰爭中的人。
  • 每日一影評|《八佰》:群像圖譜、類型敘事與啟蒙索隱
    本文試圖通過管窺電影《八佰》,尋求國產電影在類型化敘事、群像塑刻與思想啟蒙等方面的破立之道,希翼從中謀求中國電影在處理思想性與商業性的新範式。現代電影美學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種人物關係和性格表現的多樣性、多層次性和心理活動的複雜性與內裡性。因此中國電影從《雲水謠》(2006)、《集結號》(2007)起,開始關注於個體與集體的聯繫。同樣,導演管虎並非只對英勇無畏的英雄展開塑刻,同時也將重要的筆墨留給直面戰爭時怯懦的個體。《八佰》在群像塑刻方面做得頗有新意,作者有意對於人性的弱點進行描摹。
  • 戲內戲外,《八佰》皆是一場意義重大的戰役!
    經歷了463天的等待,《八佰》終於在電影院上映了。從影片一立項起,爭議就伴隨左右。「力捧國民黨"、"洗白飛將軍"、"歷史虛無主義"絕大多數的批評者,連正片都沒看過。純粹是基於網絡流傳的隻言片語進行各種揣測,從而引發各種口水戰。口袋君實在是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首先,《八佰》是一部電影。
  • 能和《八佰》掰手腕爭奪全球票冠的電影也就它了
    還記得《八佰》票房破28億的時候官方發布了一則消息,那就是祝賀《八佰》奪全球票冠的新聞。當時還在想2020年還有好幾個月,他們怎麼就先自吹上了,難道後幾個月沒有大片能超過28億?還是說華誼兄弟太需要市場對他們的信任所以提前放言。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八佰》:什麼是愛國主義的正確打開方式?
    14日,《八佰》上座率是同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4倍,刷新了國產影片點映場的多項紀錄。截至8月20日,《八佰》點映票房累計突破2億,超過了影院復工以來全國累計票房的1/5,是近一個月票房貢獻最高的一部電影。
  • 2020暑期檔數據分析:老片帶動市場,《八佰》加速增量
    國產新片、老片,進口新片、老片票房冠軍分別是:《八佰》(暑期檔期間票房:20.07億)、《多利特的奇幻冒險》(暑期檔期間票房:1.35億)、《誤殺》(暑期檔重映票房:1.23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暑期檔重映票房:1.85億)。
  • 電影《八佰》,其實只講了兩個字
    我以為,如果透過悲壯而熱血的劇情,去看這部時長147分鐘的電影《八佰》,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只講了兩個字:轉變。第一,謝晉元變了。從一個眼睛裡只有戰場、一往無前的熱血軍人,變成了一個格局更高、懂得在合適的時機撤退以保存實力的戰略家。
  • 電影《八佰》刷屏,票房破10億!「燃爆了」用英語怎麼說?
    截至今天17:46分,影片上映不足5天,票房已突破10億元,成為2020年首部票房10億電影。要知道,在影院上座率最高只有50%的情況下,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成績,屬實不易。既有票房,豈差口碑!票房一路飄紅的同時,《八佰》也收穫了口碑上的好評。
  • 觀看八佰的說說 關於看完電影八佰的感受
    觀看八佰的說說電影《八佰》上映後很多人都說不好看,理由千千萬,但這部電影的確有它獨特之處,它沒有很多激烈的交戰場面也沒有太多的的血腥場面,而且大部分戲份都著重的放到那幾個逃兵身上,集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的確有一種代入感。
  • 大實話評《八佰》: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這該死又迷人的人間
    看完了《八佰》,我認為導演在以下這幾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把它們總結為《八佰》的四大藝術手法。我認為,這四大藝術手法,是《八佰》超脫了單純的歷史描述、使影片煥發出一種「藝術」光輝的重要原因。一種是誇張。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也非常好理解,藝術來源於現實但高於現實,藝術是對現實的再加工。
  • 《八佰》熱屏:四航倉庫擠滿了遊客,牆上還有彈孔
    如果你只看一部國產電影,有人說是「八佰」。日本寇接近上海。為了保存力量和將來反擊,抗戰軍隊從上海撤退,只留下400人。為了迷惑敵人,他們召集800人保衛上海閘北倉庫,以較少的敵人擊退了十餘次進攻,並重新組織了全國抗爭的士氣,稱「八佰壯士」。
  • 《八佰》上映後毀譽參半,全怪管虎「迷之宣傳」,那他後悔了嗎?
    一、管虎和秦漢合影去宣傳《八佰》,即孫元良的兒子。《八佰》在準備上映之前,受到了非常多人的期待,畢竟這次抗日戰爭是站在國軍的視角上去反應我國英勇民眾的抗日史詩。終於在八月上映,就在萬眾期待時,管虎來了一波令人大跌眼鏡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