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現為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炎,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關節軟骨、骨和肌腱等,導致關節破壞,最終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拋開上面一段文縐縐難理解的文字,簡而言之就是——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會引起殘廢!
而在關節疾病大類中,類風溼關節炎致殘率高居首位 ,根據統計 「30%-5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第一年就會出現關節損害,40%的患者在5年內會因為疾病的發展逐漸喪失勞動力,除了病情的嚴重性以外,類風溼關節炎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30-50歲的患者佔到了80%,這就意味著該病侵害的人群大多數為家中的頂梁柱,一旦殘疾整個家庭也就「垮」了。」
類風溼關節炎能治好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不能完全治好的疾病,往往最終會導致殘疾和關節功能障礙。而且大多數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病程遷延,有可能會由於治療不得當,或者病情逐步進展而出現關節破壞,所以積極正確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患者也要有信心,更要積極的配合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根治方法,主要是應用非甾體抗炎藥聯合改善病情藥物延緩病情進展。只要能堅持合理的治療和定期隨診,大多數病人是可以緩解症狀,並且提高生活質量的。
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是怎樣的?
藥物治療
類風溼關節炎易反覆,藥物治療作為主體治療,主要起到控制、緩解病症的作用。目前用於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藥物主要包括有非甾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溼藥、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製劑、糖皮質激素等等。
1、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非甾體抗炎藥主要包括包括美洛昔康、洛索洛芬、扶他林等,起到抗炎、鎮痛、消腫作用,能有效改善受累關節的腫痛等炎症表現,但長期服用或劑量不當使用容易引起藥物毒副作用出現,比如常見的胃腸道不適反應。
2、慢作用抗風溼藥
慢作用抗風溼藥是風溼病治療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該類藥物起效較慢,但具有緩解和阻止關節炎和結締組織病進展的作用。其主要包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氯喹、羥氯喹、來氟米特、青黴胺、金製劑等等。
3、生物製劑
主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等藥物。
4、糖皮質激素
局部關節腔穿刺,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或在慢作用抗風溼藥起效前,作為過渡治療,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
有數據顯示,未經治療的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5年致殘率高達75%,然而目前類風溼關節炎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仍停留在對症治療階段,這就突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一般來說,規範用藥半年至1年後,6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以『達標治療』(關節不再出現任何疼痛),但在『達標治療』後依然需選擇1到2種藥物進行維持穩定治療,需終身服用,這一點往往被患者所忽視或者私自停藥。 目前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關節功能鍛鍊為輔,其中藥物治療主要是這四種: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溼藥、糖皮質激素、生物免疫製劑。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該怎麼吃?
對於一到下雨天關節就隱隱作痛、僵硬變形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來說,很多人都喜歡通過飲食進行調理,或者避免因為某種食物誘發疾病的發作。 建議建議均衡飲食,葷素搭配即可,最好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含鈣高的飲食防止骨質疏鬆,高纖維素的素菜水果,避免酗酒、禁止吸菸,包括二手菸,少吃甜食、高脂和膽固醇的食物。
此外,可補充維生素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增強免疫力及預防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