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完多彩的嵐山、豔色殊麗的夜楓、市區必到賞楓名所、私密小眾景點之後,似乎京都的精彩已經全部上演完畢,但實際上這一路還有一些說冷門不算冷門,熱門尚算不上,卻又各有特色的所在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信息量有點大,如有時間可慢慢消化。
高雄三寺、茶屋和東海自然步道:
日本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寺院
此高雄非臺灣的高雄,乃是京都右京區一座山,位置毗鄰嵐山,山上的神護寺山號「高雄山」,這一片區因此得名高雄。空海、最澄等大師都曾在此修法、講法,所以這裡也是日本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寺院。
▲高雄三寺沿途風景
京都的第一片紅葉就從神護寺開始由北到南蔓延至市區,在這裡可觀賞京都最早見傾的紅葉。民宿出來京都站附近搭乘專線直達,下車後沿路有指引,步行至清潼川溪谷底,再沿著臺階一路上行15-20分鐘可到達寺門口。
坐落在深山裡的神護寺楓葉季節遊人絡繹不絕,大多數是本地人和中國臺灣的遊客。我們在11月下旬才到訪,本堂臺階下的楓樹已經過了見傾期,紅葉落滿階,反倒後山的楓葉紅紅火火更值得觀賞。
附近還有西明寺和高山寺,全部步行可至,規模和歷史來說都比不上神護寺,但沿途的風景更勝一籌。除了這三個寺廟,神護寺附近的高雄茶屋當屬最佳用餐地點,坐落在彩色的楓葉林間,陽光和楓葉輕輕飄灑下來,嘆上一杯茶,吃碗烏龍麵,搭配軟糯可口的果子甜點,看滿山紅漫過,聽風起風落,夢裡不知身是客!
回到清潼川溪谷底往東海自然步道方向徒步,經過紅葉家本館的吊橋,吊橋後隱藏在紅楓中的這座日式旅館也值得入住體驗,這次旅行本來預訂了靠近溪谷的和式房,後來考慮到交通和行李負重等問題又忍痛取消,來到這裡看見吊橋後的旅館又忍不住嚮往。神護寺山腳下的溪谷徒步到保津峽附近的這段路程被納入東海自然步道,沿途植被茂盛,深山裡秋意蕭瑟,但遠離喧囂與遊客幹擾,一路只有零零星星的行者,且徒步強度低,非常適合我們這樣的閨蜜團行走。
貴船、鞍馬與紅葉隧道:
從市區公交抵達出町柳站之後有兩個選擇,往右邊是比叡山琉璃光院,左邊就是貴船神社與鞍馬寺,貴船神社主打求良緣,女遊客特別多,出名的還有水佔卜和燈籠參道,算是一個網紅點吧,也是我們此行比較失望的一個景點,並不推薦給大家。相鄰的鞍馬寺非常大,從山下我們爬坡一個多小時,一路往上風景漸入佳境,到達本堂後穿過後山的木之根道可出西門抵達貴船,反之亦然。趕時間的話,鞍馬寺下有纜車可上行到半山腰,200日元一人省時省力。但比起貴船和鞍馬本身,從出町柳到貴船口路上的市原站與二之瀨站間有一條極美極震撼的紅葉隧道,電車慢慢開過楓樹環抱的鐵軌,車窗外紅影婆娑,每年這個季節夜間行車經過這段隧道,電車內會熄燈變黑,以供遊客欣賞紅葉隧道的夜楓,你說日本人這算不算「城會玩」呢 ?
毘沙門堂與醍醐寺:
位置相鄰,順路遊玩
毘沙門堂和醍醐寺這兩個景點位於山科區,可以順路一起遊玩,但醍醐寺是賞櫻名所,不如別處楓林成片,寺內的弁慶堂一帶風景尚可,但總體而言並不值得楓葉季跑來一趟。毘沙門堂最大的賣點是門口的紅葉參道,秋風秋雨過後紅透了的紅葉落滿長長的石階,慢慢積成一張厚厚的紅毯,一路蜿蜒到寺門口,我們九點左右到達,臺階下已經跪著一排長槍大炮,可惜前一天下過雨,石階顯得有點泥濘,但陽光甫出便如萬千星輝拂過每一片樹葉,泛起紅波熠熠生輝,只為這一刻的美也值得前往。
青蓮院:
以園林景色為主
作為天台宗和皇室成員主持的門跡,青蓮院非常大氣雅致,以園林景色為主,楓葉則是三三兩兩點綴其間,在看膩京都秋色的妖冶之後,這裡不失為一個極佳的調節點。大概因秋色平平,故遊客聊聊安靜素簡,偌大的庭院只有我一人遊走,走到本堂的迴廊靜坐著,暮色一分分下來,有人敲著祈福鍾,鐘聲悠揚迴蕩不息,恍惚裡不知今夕是何夕!
真如堂:
難得的紅葉淨土
原計劃前往三千院,奈何坐錯車至真如堂附近,興起改道而入。庭院免費開放,如果要進入隨緣之庭欣賞枯山水和字畫珍品則需要購買門票,冥冥之中來到這裡可不就是隨緣麼?於是購票入內遊覽,內庭遊客稀疏安寧清淨,紅楓也就這樣不疾不徐地輕搖慢曳,找一株濃烈的紅楓,喝一口纏綿的梅子酒,靜坐放空勿思勿語,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靜坐在此間,相看兩不厭!
此行九天的日程將近30個去處,不管是名所或者寂寂無名的深山小寺,大部分都有著各自的美,何謂最美?其實很難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對美的認知與感受都是獨特的,可以循著前人的眼光去探訪,也可以大膽去探索新的目的地,但更多時候時機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見傾、初傾或者凋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景致,最好的時間遇見最好的風景,幸甚,未曾遇上就隨緣前行吧,長路漫漫,美好總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