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旅遊觀念的不斷成熟、信息網絡和交通設施的方便快捷,散客和自助遊客的客流量迅速增加。經營接待散客旅遊的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旅遊業成熟度的重要標誌。面對散客旅遊市場,旅遊集散中心作為一項城市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新興的旅遊運作方式應運而生。
目前,我國在長三角經濟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環渤海灣區經濟區域內共有57個城市先後建立或正在建立集散中心。這些旅遊集散中心雖然名稱相同,但在體制、結構、產品及運營效果上均有差異。我局組織人員對北京、上海、合肥和徐州四個城市的旅遊集散中心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四個城市的旅遊集散中心運作模式
(一)政府主導型模式——上海、徐州
1、上海旅遊集散中心
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創立於1998年,隸屬於上海市政府的事業單位,建立初期市政府給予了1800萬元的財政資金支持,由市長直接指導,市旅遊事業管理委員會具體執行,交通和公安等部門配合。目前,上海集散中心已經成為上海市遊客接待量最大的旅遊服務機構,平均每年接待遊客180萬人次左右,日均發車400個班次,日均客流量5000多人次,「黃金周」期間高達日均5萬人次。從組織結構上看,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包括了遊客集散場站、客運車隊、旅行社、管理總部4個組成部分。其中,場站和旅行社是國有旅遊企業性質,客運車隊由合約招標企業構成,管理總部則是事業單位性質,代行政府管理職能。因此,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形成了一種「行政+事業+企業」的混合式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
2、徐州旅遊集散中心
徐州旅遊集散中心建立於2016年5月,由徐州市委、市政府出資3000萬元建設。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導向,企業參與」思路,通過引入馬上遊科技公司與徐州新盛國資公司等合資成立徐州旅遊服務中心運營管理公司;引進南京德高旅行社優秀人才參與徐州旅遊服務中心的運營管理,通過市場化運作徐州旅遊服務中心,落實打造「網際網路+旅遊目的地」徐州模式。徐州旅遊集散中心主要提供旅遊集散、旅遊諮詢、旅遊餐飲、旅遊投訴、旅遊獎勵、智慧旅遊體驗、智慧旅遊、旅遊行業交流等9個方面的服務。
(二)政府引導型模式——北京、合肥
1、北京旅遊集散中心
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建立於2005年,是在市旅遊局等政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管理和建設模式,由5家客運企業、1家旅行社和1家文化公司組成的股份制企業,大股東為北京公交集團下屬的巴士股份公司。政府沒有建設啟動資金投入。作為一家國有股份制企業,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在自負盈虧之餘,還承擔著遏制一日遊「黑車」的任務。目前常規開通的短程一日遊旅遊線路只有20條,另有13條國內遊線路由其下屬旅行社經營,類同於一般旅行社的功能。
2、合肥旅遊集散中心
合肥旅遊集散中心是2005年在合肥旅行社的基礎上改組完成。中心由合肥市委、市政府下文組建,合肥市旅遊局批准成立,合肥市運輸總公司全額投資並具體運作,總投資3500萬元,集旅遊集散中心、合肥旅遊諮詢中心、國際旅遊廣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諮詢臺、合肥旅遊汽車公司等眾多職能於一體,在全市設立150多個旅遊諮詢服務點;不斷推出常態化的周末一日遊、二日遊短線遊直通車。除此之外,還新增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市區候機樓、合肥旅遊客運信息調度平臺、環巢湖旅遊觀光大巴總站三大功能板塊。
二、4個城市旅遊集散中心建設的基本經驗與啟示
一是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旅遊集散中心的成功運營需要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作為新興旅遊業態,特別在旅遊集散中心成立初期,更需要政府引導,從財政、政策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從上海的成功經驗來看,經歷了從初期虧損到逐漸盈利的發展階段,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渡過難關。同時,旅遊業是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旅遊集散中心管理往往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建立權威性的協調機構,有利於提高辦事效率,減少無效益的社會成本。
二是明確服務對象,選擇合適的組建方式。服務對象不同、市場定位不同,旅遊集散中心組建方式、經營選址等就會有差異。例如:上海旅遊集散中心服務對象主要是上海市民,為此其將運營地址選擇在上海市民聚集地——體育館。北京、合肥旅遊集散中心立足於服務外地遊客,這樣,就由汽車客運有限公司控股經營,藉助大股東資源將運營地址選擇在火車站、汽車站、輪船碼頭等外地遊客聚集地,將公路、鐵路、水上旅遊、公交等交通方式有機銜接,實現外地遊客在各種交通方式間的零距離、無縫隙轉換。因此,旅遊集散中心應著眼於本地實際情況和旅遊需求特點,明確自己服務對象,選擇適合自己的組建方式。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每個城市的旅遊市場規模不同,細分市場結構不同,其旅遊集散中心在具體運作模式和經營管理上顯然不應相同。各個城市旅遊信息服務中心確定具體的空間布局、運營模式以及營運機制,就一定要從城市的基本空間特徵、城市公共運輸基礎設施與相關場館設施、旅遊散客市場發育程度等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旅遊集散中心模式。例如:北京、上海、合肥旅遊資源品質較優、知名度較高。隨著自駕車興起,黃金周景區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旅遊集散中心應政府要求在黃金周期間運營旅遊專線基礎上開始運營節假日遊客換乘。上海政府給予集散中心專項財政資金支持,集散中心適當收費,目前開展這項業務的社會和經濟效果都較好。而北京、合肥旅遊集散中心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不靠政府財政支持。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的好業績,北京、合肥旅遊集散中心採取旅遊集散站和旅遊車分離方式經營,以使運營成本最小化;另外,通過拍賣旅遊線路專營權等方式,調動資本參與交通工具的改進和運營,並注重完善各種配套服務提高服務品質。
四是合作共生,共同培育市場。一方面,旅遊集散中心可以把周邊區域旅遊要素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提供一定規模的餐飲、購物、住宿、郵政、通訊、銀行、聯運售票、旅遊諮詢、門票代售等服務項目,為遊客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另一方面,不同城市旅遊集散中心之間應結成戰略聯盟,通過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客源互流,共同推動區域旅遊發展。例如: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先後與杭州、南京、蘇州、溫州等各地集散中心和長三角150餘家景點景區、汽車公司籤訂了票務聯網協議,實現了實時出票。遊客在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可購買到區域內任何一個景點門票,亦可從上海旅遊集散中心的各客運站直達長三角所有景區,實現「一票到底」。
五是針對目標遊客需求,創新開發旅遊線路。旅遊集散中心作為面向散客市場的專業旅遊服務機構,以目標顧客群的旅遊需要為中心,能篩選出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針對性的旅遊線路。旅遊集散中心能否根據市場需求與季節性變化,設計與開發富有特色的旅遊線路,也是旅遊集散中心功能發揮的重要途徑。開發旅遊產品的關鍵要符合當地實際,為發展本地的旅遊業服務。例如:上海旅遊集散中心以上海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城市,從最初單一的都市觀光遊衍生為多個主題,經過多年的發展, 其服務供給的旅遊線路由最初的10 條發展到了160 多條,涉及景點200 多個,基本覆蓋了長三角地區所有高級別的旅遊景區、景點。產品內容設計上注意不斷更新,形成了優化的線路結構。又如,合肥聯合巢湖地區其他集散中心形成旅遊聯盟合推線路,北京則充分挖掘世界文化遺產資源和奧運旅遊資源開發特色線路等。
六是注重營銷傳播,積極培育城市旅遊服務品牌。上述4個城市旅遊集散中心建設的實踐表明,營銷傳播投入直接影響經營成效。例如:上海旅遊集散中心既通過上海市旅遊事業管理委員會在上海市三星級以上的飯店發放上海旅遊集散中心宣傳單,又每年拿出不少於200萬經費在大眾傳媒上做廣告,利用網絡、電視、戶外、廣播廣告、指示路牌等媒體廣泛進行宣傳, 並舉辦《都市觀光》刊物在各站點設立免費發放,這些舉措使上海旅遊集散中心逐漸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遊客對旅遊集散中心及其產品的知曉率, 在散客市場形成了「要旅遊找集散中心」的口碑效應。
三、我市旅遊集散中心建設
(一)主要功能
一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和傳統手段推介我市旅遊遊產品(包括:景區、飯店、餐飲、娛樂等);二是為來宿散客和團隊提供地接導遊服務,為散客提供餐飲、住宿、景區門票預訂服務;三是為散客和市民提供旅遊公交服務;四是為市民提供市區及周邊短途遊參團服務;五是全市旅遊特色商品展銷;六是為遊客和市民提供旅遊信息諮詢、投訴受理、散客二日遊紅包獎勵兌現;七是為市區旅遊客運公司提供集中辦公服務,配合交通部門最好市內旅遊客運市場的監管;八是為進駐我市的市外旅行社分支機構及市內線路批發商提供集中辦公服務,作為線路批發商組團的集中出發地;九是為市民提供火車票和飛機票預訂服務等;十是承擔項王故裡景區的散客售票處、景區遊客中心職能;十一是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旅遊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分區設置
宿遷市旅遊集散中心選址在項王故裡景區一期散客售票處北側黃河路的臨街門面。總面積566平方米,共分成兩層,一樓308平方米,二樓258平方米。一樓主要分成七個區:
一是產品展示區。將信息化手段和傳統手段推介我市旅遊遊產品(包括:景區、飯店、餐飲、娛樂等)的功能放在此區域。
二是諮詢服務區。將地接導遊預訂,餐飲、住宿、景區門票信息諮詢和預訂、投訴受理、散客二日遊紅包獎勵均放在此區域進行。
三是公交服務區。分成公交售票區和遊客候車區,主要售賣遊1路和遊2路的門票。
四是商品展示區。主要進行特色旅遊商品的展示、售賣,民間藝術家的現場製作售賣。
五是市內及周邊專線區。主要推出市區及周邊短途遊線路,市民和來我市的散客可在該區域報名參團。
六是國際國內專線區。3-5家市內外旅遊線路批發商進駐,實行集中辦公,將旅遊集散中心作為線路批發商組團的集中出發地,旅遊部門從源頭監管。
七是項王故裡景區散客售票處。
此外,集散中心內還設置、廁所、母嬰室及充電設備、飲水設備、擦鞋、寄存柜子、雨傘借用、遊客觸控螢幕、ATM機、免費WIFI等公共服務設施。
二樓主要建設以下內容:
一是客運企業辦公區。引導市區的東渡、外事旅遊客運公司進駐集散中心,實行集中辦公,方便旅遊和交通部門對旅行社租車及客運車輛依法規範經營情況的監管。
二是會議室和洽談室。擬設計10-15人左右的會議室2個,具有私密性、可容納3-5人的洽談室3個。方便會議和旅遊企業洽談業務。
三是火車票和飛機票預訂服務。為火車票和飛機票預訂設立辦公區,如能吸引同程旅遊或者途牛旅遊進駐,則可以合併至國際國內專線區。
四是休閒區。提供咖啡、茶水、簡餐等服務。
(三)建議運作模式
1、產品展示區。由市諮詢服務中心自營,利用智慧旅遊共和平臺進行旅遊產品的在線展示。下一步,可在各主要景區、飯店、旅行社設立諮詢服務點,通過擺放遊客觸控螢幕、設置旅遊資料架等形式,進行產品的展示。對散客通過諮詢點報名參加市內及周邊短途遊,可轉交市內及周邊專線區的進駐旅行社運作。
2、諮詢服務區。導遊預訂、信息諮詢和預訂、投訴受理等公共服務功能由市諮詢服務中心自營,可藉助智慧旅遊平臺予以實現;散客二日遊紅包獎勵由營銷考核組負責實施。
3、旅遊公交服務區。與交通部門溝通,將旅遊集散中心作為遊1、遊2始發站,遊客可在此購買遊1、遊2的車票;也可以在旅遊集散中心購買市內景點和旅遊公交的套票,
4、市內及周邊專線區。建議引進市區1家旅行社承包經營,首期主要推出洋河酒廠、洪澤湖溼地公園「一日遊」線路,和皂河古鎮、窯灣古鎮、馬陵山、三臺山「一日遊」線路,周末和假節日正常發班。承接散客通過諮詢點報名參加市內及周邊短途遊,和全市機關事業單位考察、培訓的線路設計和地接服務。
5、商品展示區。首期由項王故裡景區的虞家鋪子、三臺山景區的三臺樂購購物店進行特色旅遊商品的展示和售賣,後期可邀請烙畫、泥塑、桃雕等民間藝術家進場製作售賣。
6、國際國內專線區,與蘇之旅、北京暢遊假期、東方國際等線下國內外線路批發商,以及同程旅遊、途牛旅遊等OTA平臺合作,每家20-30平方米的場地(首期可按照5000元/年繳納場地使用費),進行線路產品的集中推介和售賣。各旅遊企業可以共用會議室和洽談室。
7、客運企業辦公區。市區的東渡、外事旅遊客運公司進駐集散中心,免費為每家企業提供2間辦公用房,兩家公司的所有車輛停放在項王故裡三期停車場。旅行社租賃兩家公司的旅遊車輛後,將旅遊集散中心作為出發地,方便交通部門對車輛監管,旅遊部門對旅行車用車監管。
8、二樓休閒區。招標確定進駐經營企業,為集散中心的工作人員和進入集散中心的遊客提供咖啡、茶水、簡餐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