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雅:用當學生的心態當老師 - 我的北大我的國-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12-23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學廣大師生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70年,每個北大人都有一段關於北大的記憶,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聞網特聯合醫學部黨委宣傳部、深圳研究生院、國際合作部、校友工作辦公室、離退休工作部等開設《70年·我的北大故事》專欄。

專欄通過報導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們印象深刻的、與北大有關的故事,從不同時期、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記錄和反映北大的精神傳統、師長風採、校園文化、精神風貌,和讀者一起在塵封的記憶裡,感觸一個更具體更生動的北京大學,進而感受時代的變遷。

需要說明的是,北大有數十萬師生校友,我們僅從中選取了70人進行採訪。由於時間有限、認知有限,在人物選取上難免有一孔之見,希望讀者諸君指正。

新聞網正陸續推出相關報導,敬請關注!

個人簡介:王麗雅,2009年進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2015年進入政府管理學院學習。先後擔任校團委綜合辦公室主任、校學生會秘書長、組織部部長、團校秘書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團委書記等職務。曾獲得北京市優秀共青團幹部、北京共青團信息工作先進個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優秀德育獎、北京大學共青團標兵等榮譽稱號。

「如果要說一件這麼多年始終堅持著的事情,那就是學生工作。」

王麗雅和學生工作的緣分始於2009年的新生黨培。「2009年初入北大的時候,我已經是預備黨員了。」聊起入學時的場景,王麗雅至今仍歷歷在目,正式開學前一周她就已經來到學校參加黨員培訓,並且在此期間當選班長,為自己的學工生涯埋下了伏筆。

王麗雅畢業照

真正讓她決定投入學工的,是黨員培訓中的一次講座。講座的主講人向同學們講述真正的骨幹就要能吃苦,就要有擔當。「現在想想學校可能在有意地培養我們,」王麗雅說道,「在那場講座裡,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作為骨幹應該做什麼。」

此後沒過多久,已經在院系擔任團支書的王麗雅加入了校團委綜合辦公室。

「這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組織團體。」這是王麗雅對綜辦的第一印象。在綜辦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完成,除了要負責團委財務工作,處理、匯總團委的相關文件,還要管理校團委儲藏室、會議室以及各種物資。在這麼多的工作面前,王麗雅最先感受到的不是任務的繁重,而是整個組織的團結與奉獻,以及來自組織的善意關懷。「當時有一個大四的師兄,幾乎把課餘所有的時間都獻給了綜辦的工作。」王麗雅說自己震撼於師兄的奉獻精神,同時也不斷地向這位師兄請教問題,學會了很多辦公的基礎技能,變得更善於去待人接物、籌劃活動、寫好文章,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王麗雅坦言,在團委這個大平臺上,學生並不是完成每個環節任務的螺絲釘,而是有無限潛力可能的個體,每個學生可以發展自己、提升自己。團委發掘個人潛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給予每個人試錯的機會,王麗雅在綜辦對此深有體會。

綜辦有一項工作內容是編寫工作信息,每隔幾周都要做一個評分匯總表報送上級單位,王麗雅曾負責過此項工作。她在一次的匯報表計算當中漏掉了幾個關鍵數據,列印出來送到信息報告單位後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就在她膽戰心驚地等待批評時,老師和學長學姐卻過來安慰她,讓她不要擔心,後來王麗雅才知道自己應該承受的責罰都被老師和學長學姐承擔了。風波過後,綜辦迅速調整了這項工作的流程,最初由一人計算報送的工作變成了兩人各自獨立計算後再匯總核對,王麗雅在此後的工作中碰到類似的任務也鮮少犯錯。

學生時期的王麗雅,在加入綜辦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不斷汲取來自團委的關懷與教導,獲得了飛速成長。

王麗雅在活動現場

如今,王麗雅已經是共青團系統的一位老師。十年來,為學生工作是王麗雅一直深愛著並且一直在堅持的事情。她的身份從學生變為老師,但是她一直堅持用做學生的心態做老師。「教育者先受教育」。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大時這樣說道。教育不能「止步」,必須不斷更新和增進,讓方式方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適應同學們的需求。

王麗雅一直在和學生一起戰鬥著。從帶隊跟海軍聯合實踐,坐著軍艦在海上停留四天體驗軍隊生活,到帶著學生「重返西南聯大」,感受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學生為國求學、教師為國育人的精神狀態,從和北大青年一起在五四百年之際重返紅樓、重溫誓言,到與2000多名師生共同為建國70周年活動一起訓練、彩排、奮鬥,王麗雅從未忘記,只有一直和學生在一起、只有永遠當好「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們喜歡的老師,才能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我是學大教育人」——王麗雅!
    盼啊盼,終於盼來了「我是學大教育人」專欄第三期!這次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學大教育的「靈魂教師」——王麗雅老師!王麗雅老師是我們介休學大教育的骨幹學管老師,負責落實學生的課時安排,對教學進度的追蹤及了解,協調匹配教師的工作,並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也就是全職班主任啦!
  • 我考上北京大學了!第一份北大錄取通知書送達武漢
    這一切都讓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更具意義他們,為湖北學生最早送出北大通知書今天下午北大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吳超、王奔與基礎醫學院楊恩策老師一同親手將首批封錄取通知書送到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北大基礎醫學專業的四位湖北考生手中他們分別是華中師大一附中 詹驍恆
  • 「當醫生的確不輕鬆,但我熱愛這個職業」|泰安市中心醫院王麗雅
    選擇從醫,成為一件有違初衷的事「在一開始我是沒有當醫生這個念頭的。」 王麗雅說。雖然家中五代從醫,但她卻從小沒有從醫的想法。王麗雅說,自己初三時,老師問自己想當什麼,她說不知道,但她告訴老師自己不想當老師和醫生,老師問她原因時,她回答說:老師的職業太沒有挑戰性了,而因為家人大部分都是醫生,自己對醫生也沒有什麼神秘感,所以也不想當醫生。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懂事,在大學時,王麗雅卻選擇了讀醫學系。
  • 【畢業•我的北大青春紀事】終生難忘的北大四年
    他們會對母校、家長、老師和同窗表達怎樣的誠摯感情?他們又將對在讀的學弟學妹們講述怎樣的成長心得?為了給畢業生們提供一個記錄燕園生活、表達感恩之情、講述成長心得的良好平臺,學生工作部啟動了《我的北大青春紀事——北京大學2008屆畢業生畢業紀念文集》編撰工作。
  • 寧海新聞網丨我縣再添一名北大學子
    記者潘雲翔通訊員張帆「老師,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日前,北京大學強基計劃錄取結果剛一公布,縣教育局就收到了來自寧海中學2020屆考生周楊凱的喜訊!690分,是周楊凱的高考成績,外加北京大學筆試與面試成績組成的綜合成績讓周楊凱成功通過強基計劃敲開北京大學的大門。
  • 【70年·我的北大故事】張磊:用數學搭建學科交叉的橋梁
    70年,北京大學廣大師生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70年,每個北大人都有一段關於北大的記憶,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聞網特聯合醫學部黨委宣傳部、深圳研究生院、國際合作部、校友工作辦公室、離退休工作部等開設《70年·我的北大故事》專欄。
  • 一個班四分之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高考成功=實力+心態!
    說明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態是考試成績成功的重要原因。到了高三的時候,這個班同學的學習成績普遍都非常好,結果當年高考這個班45個同學參加高考,31個被北京大學、被清華大學錄取,佔班裡總人數76.9%,他們為什麼考得這麼好呢?
  •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來兼課,雖時時請假,他們還是歡迎得很;因為畢業後可以有闊老師做靠山。這種科舉時代遺留下來的劣性根,是於求學上很有防礙的。所以我到校後第一次演說,就說明:「大學學生,當以研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然而要打破這些習慣,止有從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著手。
  • 2018北京大學四川新生楊越奇:暑期夏令營,堅定了我的北大夢!
    正值北京大學一百二十歲生日之際,燕園又迎來了一批年輕學子,這份相遇是百廿北大收穫最溫情的生日禮物。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讀書,各位燕園學子將在北大共創美好未來。今天,讓我們共同聆聽齊聚北大的天下英才的「未名新語」。
  • 「我在北大等你們」 富源考生龔歡對學弟學妹這樣說
    「我在北大等你們」「學弟學妹們,我叫龔歡,是勝境中學高三年級文六班的學生,今年6月份參加2019年高考,7月份查詢到被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錄取,現在來給你們加油鼓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特別是不要緊張,平常做題時多跟同學、老師交流,尤其是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對學習的提高比較有用,因為有些不會做的難題、弄不清楚的問題,在跟別人討論的過程中或者教別人做的過程中就會變得清楚明白。」是什麼觸動了我們心靈深處的那根琴弦,讓我們屏住呼吸、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去思考、去感悟。
  • 從東北師大附中考入北京大學,他對高三的學習、心態有這些建議!
    中間按照航程航行的路上往往會想起北大,如同在記錄每一天的旅行日誌時,會心血來潮看看這本日誌的最後一頁——還沒寫,但已經想好去寫什麼了,如果成功,就一定如此落筆,紀念著自己到達了目的地。在這中間,從小學到中學,遇見了更多與北大相關的信息,北大的學長學姐的講話,北大每年的招生政策,教過北大學生的老師傳授的二手真言,不知不覺間浸潤了我的生活。
  • 北京大學宿舍到底怎麼樣?網友:別騙我啊,我可沒上過北大!
    北京大學宿舍到底怎麼樣?網友:別騙我啊,我可沒上過北大!現如今,高校學生宿舍條件絕對是考生越來越關注的頭號問題,對於大學生來講宿舍就是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大學生活一天之中最少要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宿舍中度過,所以和諧融洽的寢室關係和良好的宿舍環境可以讓我們愉快的度過四年大學生活。
  • 北京大學食堂學生站著吃飯就餐擁擠圖片 北大回應
    10月24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布圖片稱,北京大學食堂存在就餐擁擠、學生站著吃飯等現象。記者隨後實地探訪發現,在北大燕南食堂就餐高峰期間,確實存在此現象。對此,北京大學餐飲中心回復稱,正計劃修建近4萬平方米的大食堂,改善學生就餐環境。
  • 從北大學生到北大老師,他相信教育有關一個人的全部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北大社會學系始終兼懷遠大的學術追求和樸素的育人理想,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會走出怎樣的人生之路呢?北大社會學系田耕老師2006年從北大畢業之後去到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如今他回到北大,以一名老師的身份,繼續他跟北大社會學系的緣分。今天,「燕歸來」系列報導推出田耕老師的專訪。
  • 北大培文濟寧二中舉辦「我的青春,我的國」演講比賽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弘揚愛國主義,傳承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家國情懷,6月10日,北大培文濟寧二中舉辦了「我的青春,我的國」主題演講比賽。  比賽現場,選手們緊密圍繞「我的青春,我的國」主題,從不同視角進行選題,小到生活點滴,大到社會時政,引經據典、通古貫今,用飽滿的熱情和鏗鏘的語言闡述了他們的青春故事和中國夢。
  • 我被北京大學預錄取啦!最新北大強基計劃「乾貨」速來pick!
    「姐姐,我被北京大學預錄取啦!」昨日13點,北京大學強基計劃錄取結果剛出,鳳凰小編就收到了來自餘杭高級中學2020屆高考生李詩陽的喜訊!我覺得形式是比較放鬆的,其實就是在和兩位教授聊天。今年,強基計劃一推出,相信很多學生家長都被勾起濃厚興趣,同時也糾結到底要不要參加強基計劃呢?毫無經驗要怎麼準備以後的強基計劃?那麼,小編帶來了李詩陽北大強基路的報考經驗,滿滿乾貨,不妨一起來學習下!
  • 米歇爾北大演講先提馬航:我感同身受
    昨天是她的生日,羅亞爾,生日快樂……   22日上午,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用中文「你好」做演講的開場白,用「謝謝」做結尾。   米歇爾提到「經歷相同」的女孩是誰?   在演講中,米歇爾提到了一名到中國求學的美國女孩羅亞爾,稱自己與她的經歷相仿。羅亞爾的老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她和羅亞爾受白宮之邀,專程從上海趕來北京聽演講。
  • 北大國發院舉辦2018級本科生班「我的青春故事」主題班會暨第二...
    5月17日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8級本科生班「我的青春故事」主題班會舉行。北京大學副校長、2018級本科生班第二班主任張平文教授與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教授,黨委副書記雷曉燕教授,2018級本科生班班主任餘昌華教授,團委書記王麗雅,團委常務副書記、2018級本科生班輔導員吳揚,以及2018級本科生班全體同學參加班會。班會由班長肖揚主持。「我的青春故事」主題班會班會伊始,雷曉燕致歡迎辭。
  • 我是北大培養的廢物?
    王小舟說,要找一個普通的公司不是找不到,但是總是覺得自己心有不甘,「自己堂堂一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到一些不知名的公司工作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在記者調查後發現,抱著這種心態找工作的「名門之後」確實不少;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比一般同事的工作壓力要大。     一位在西安某機械企業工作了3年的北大畢業生告訴記者,她一般不會主動告訴別人她是北大畢業的。
  • 我與北大中文系
    老師說:「北京大學可不是容易考的,我們畢竟是個農村學校,能不能考上,可不能給你打保票。」我說:「考得上就上,考不上也無所謂。」就這樣考上了。 我能上中學、進大學,都是因為來了共產黨,所以我對黨有一種報恩思想。我入學後學習很努力,一直追求進步,1956年就入了黨,我的入黨介紹人就是謝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