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曉超,百度企業社會責任經理。
騰訊公益訊 2011年12月2日-3日,「社會化媒體與社會公益」國際論壇在京舉辦,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百度公益基金會三家公益機構,騰訊網、人人網、百度、阿里巴巴等幾家網際網路企業,共同籤署了《北京宣言》,以推動中國公益事業更加開放透明、實現「網際網路技術改變公益」的目標,與公益組織共同推動中國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百度企業社會責任經理貝曉超應邀出席論壇並演講,以下為貝曉超演講全文:
貝曉超:我今天分享三個模塊,第一,百度是怎麼樣定位企業社會責任的?是什麼樣的心態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目前推了一個項目,和大家會有關係,特別是從事教育類的公益組織,我們自己是資助式的基金會,不直接運行,和各基金會和NGO組織進行合作。我們的公益產品。
我在國外讀書學的是企業倫理學,和企業關係在什麼地方?我們聽到很多的概念,企業公民,為什麼說企業公民呢?企業公民和企業社會責任有什麼關係呢?理論上是說,把企業當成社會人,既然是人,在社會中有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有自己的道德和法律約束。企業倫理學告訴大家,如果把企業當成公民來看的話,在社會中有著自己的擔當,具體是什麼呢?怎麼樣展現?每個企業是否是一樣的,因人而異、因企業而異。百度定位也有摸索的過程,08年加入百度,花了半年的時間做了大量內部的訪談,和每個部門的總監和各個獨立事業部溝通,部門在企業架構中的價值是什麼,部門有什麼企業社會責任,把責任細化下去。包括和各個產品部門,08年的時候,對於產品部門來是,他們的壓力在於把產品做得更好,讓用戶用得更舒服,但是他們沒有用這個角度想,這個產品到底對公益有什麼價值?那個時候我和他們溝通,做一個產品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價值。09年做地圖這個產品,地圖到底對於公益價值在什麼地方?地圖本身這個部門不會想這個問題,很多公益組織需要自己專屬的地圖。原來和青基會談過一個項目,由於數據的原因沒有做成。問青基會到底建了多少希望小學,大概的數不是很確切地知道,因為數據更新太快,沒辦法一下子報給我。有沒有想過用地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呢?想啊,怎麼弄呢?展現出地圖事業的價值。如果地圖開放出來,按照格式,把數據提交上去,可以擁有自己一張希望小學的地圖,很多的公益組織都有這樣的可能,比如說現在做免費午餐,和鄧飛在商量,156所學校就是可以這麼做的,動態的比較形象的展現出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每個點是什麼樣子,在地圖上都可以展示出來。
騰訊也做了很多的產品,網際網路企業自己的產品,本身是否有公益的屬性呢?百度怎麼樣定義社會責任呢?從出發點來說,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把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想通,做企業社會責任永遠浮在表面的,阿里巴巴也說,CSR源於內部的商業模式,百度的使命是什麼呢?讓人們最平等便捷獲取信息,找到所求,這就是他的使命。北京宣言也提到了這件事,目前公益有一個瓶頸在於信息不互通,都集中在信息層面,我們作為幫助別人獲取信息的組織和機構,根據我們自己的使命,我們就理出自己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這就是CSR的使命。如果把社會責任寫到自己的企業戰略中,你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就知道自己在內部的角色是什麼了,怎麼樣讓更多的產品部門支持你,讓他們做公益產品的開發和服務。因為截止到目前,在中國CSR在企業領域,大家來自基金會和公益組織,站在企業角度來說,有勇氣設置一個CSR部門,全職職員做這件事情是很大的進步,和企業是否接觸過,我做公益的做CSR來自於公關部和政府事務部或者來自於總裁辦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如果有一個獨立的CSR部門是很難的。百度現在有一萬多人,整個部門一共才有三個全職人員,我們卻承擔很多的事情,我自己的電話不斷,大量求助電話,每個機構過來問一些問題?在內部協調了大量的資源,整合內部的資源,梳理成比較簡單可以操作的內容展現給大家使用,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有人打電話過來,你們為什麼不做這件事,你們應該做這件事,你們為什麼不幫我?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是大家互相溝通的過程,這裡面也有信息鴻溝,我的事不大,給你兩萬塊錢我就做了,如果把話說得多元一點,作為一個企業自己有自己明確的使命和自己的責任後,就得有所取捨。
我們在今年有更大的突破,履行CSR使命的時候往上提了一個概念,平等成就每個人。以前百度的使命沒有平等這兩個字的,今年開始把平等兩個字提到更高的高度。大家獲取公益信息權力是平等的,百度提供的技術和信息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你而產生不同的信息,你打開搜尋引擎搜索的東西和溫家寶打開一個搜尋引擎產生的結果是一樣的,以前溫家寶看得報紙和你看的報紙不一樣,因為他看的是內參。以前參考消息只有縣處級以上領導才能看,普通老百姓看不到參考消息的。到了現在又不一樣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看參考消息了,但是政治局委員們看的是內參,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