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就是耳朵裡嗡嗡地響,還以為是上火了,可是發現吃了幾天去火藥後並沒有好轉。
一般情況,短暫的耳鳴是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一直持續的發生耳鳴,或者還伴隨有其他的症狀,比如頭暈或者眩暈,疾病的根源可能不在耳朵,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長時間的耳鳴會導致情緒特別糟糕,還會影響到睡眠,甚至還會影響自己日常的說話,所以長期出現耳鳴一定要重視。
哪些疾病可能會引發耳鳴?
1.頸椎病
很多頸椎病的患者也會出現耳鳴,同時還會伴發有頭痛、視力的改變,以及眩暈等腦血管神經改變的症狀出現。
所以,出現了耳鳴,並且還伴有頭痛、眩暈的話,應該排除是不是頸椎造成的,防止頸椎病的進一步加重。
因為耳朵的血液供應是由頸椎兩側的椎動脈的分支來供血,如果頸椎出現了問題,如果頸椎出現了側彎的問題,就會導致椎動脈供血受到影響,就會使供應耳部的分支血管供血不足,因此出現耳鳴的現象。
所以,這時應該治療原發疾病頸椎病,不然耳鳴會一直加重,就有可能導致耳聾。
2.冠心病
近些年,心血管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越來越多,而且一直在上升。心血管疾病的前提症狀也各不相同,還很容易被忽視掉。
但是也會出現一些蛛絲馬跡,有可能就是心血管發出的信號,中老年人要多注意自己身體發生的一些變化。
如果原先沒有出現過耳鳴,近期忽然耳鳴,極有可能就是冠心病的前兆。所以,這時要及時檢查血脂和血壓、以及心電圖等,明確是不是有心臟病。
或者是有人長期耳鳴的話,發現近期的耳鳴症狀突然加重了,注意也別忽視心臟方面的檢查。
3.鼻咽癌
人體的鼻咽部和中耳之間有根相通的管道,就是咽鼓管,而鼻咽癌就是往往容易發生在咽鼓管開口的附近處,而且耳蝸對血流量和含氧量都很敏感。
患有鼻咽癌後,相對就會導致流向耳蝸的血量和血液的含氧量下降,就會出現耳鳴的現象。
正因為耳蝸對血液和含氧量都很敏感,如果發生心血管疾病,流向腦部的血液也會有所減少,所以也是會出現耳鳴的一個原因。
其他原因導致的耳鳴
1.藥物
是藥三分毒,常見的抗生素都有耳毒性,比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和鏈黴素都會引起耳部的症狀出現。
除此之外,還有鎮痛的藥物、利尿劑、麻醉藥,以及抗癌藥等等,也都會導致耳鳴的副作用出現。
2.噪音
長期在噪音比較大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也會導致出現耳鳴。比如爆竹聲、長期戴耳機、工廠車間裡的聲音等,都會導致耳鳴以及聽力下降的表現。
3.長期勞累
有人因為工作強度比較大,長期身體處於疲憊的狀態,或者有人長期的打麻將,都會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耳鳴。
4.長期抽菸喝酒
因為抽菸會導致內耳發生缺血,會使人的聽神經末梢發生損傷,進而出現耳鳴以及聽力下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