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文|周銳
從《奔跑吧》(原名稱《奔跑吧兄弟》)到即將播出的《高能少年團》,不得不說,浙江衛視在引進海外節目方面有一種私人化又極具普世洞察力的眼光——永遠挑選到粉絲心中最喜歡的那一款。
2016年年末,浙江衛視對外宣布消息,將要引進自日本富士電視臺知名綜藝vs嵐綜藝節目打造一部全新的綜藝,名為《高能少年團》,並表示促成了五位小鮮肉張一山、董子健、王俊凱、王大陸、劉昊然的嘉賓陣容,全新組隊並進行跨界PK,節目定於2017年一季度周六20:20黃金檔播出。
2017年2月9日,《高能少年團》官方微博發布節目Logo和「無熱血,不少年」的口號。2月12日,《高能少年團》節目成員正式公開,五位固定MC陸續在微博上發布微博宣布「少年團」成軍。近日,《高能少年團》宣布節目首播時間為2017年3月18日,節目一共12期,由浙江衛視、騰訊視頻、愛奇藝、樂視視頻、中國藍TV播出。
在幾輪引進韓綜紛紛改名避風頭的局面下,這檔綜藝頂著引進日綜的名頭如新出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不外乎讓人一聲嘆息:
中國綜藝買買買的節奏從思密達到了霓虹國。難道引進韓國綜藝面臨瓶頸,現在要另闢蹊徑打開日本綜藝市場了嗎?
在廣電總局「限娃」、「限模」、「限播」等多道指令和行蹤詭秘的「限韓令」的影響下,加之公眾對引進韓國綜藝日益加重的審美疲勞,國內引進韓綜正在走向一種「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境況,韓國綜藝尚有喘息,但已經沒了生命力。
這個當口,引進日綜而誕生的《高能少年團》,它的成敗或許決定了引進海外綜藝就此走向不歸路還是拓荒另一篇新天地。
1
《高能少年團》脫胎於《VS嵐》,本土化成功還是再一次「買櫝還珠」
「VS嵐的精髓不在於模式,而且ARASHI(嵐)啊……好看的不是爬牆、踢罐子、抽鬼牌……而是ARASHI在爬牆,ARASHI在踢罐子,ARASHI在抽鬼牌。」
日本綜藝《VS嵐》引進的消息公布時,大部分原版節目的粉絲是這樣反應的。
這或許十分簡單明了的指出了該節目引進面臨的首要問題——
這個節目最大的IP是其嘉賓,而不是節目本身。
《VS嵐》是富士電視臺著作出品的綜藝遊戲節目,由日本的國民組合【嵐】(羅馬音ARASHI,成員為大野智、櫻井翔、相葉雅紀、二宮和也、松本潤)擔任主持,伊藤利尋、中村光宏、天野博之扮演天音解說(節目輔助主持)。每期節目會邀請不同嘉賓,各自組成隊伍,由嘉賓隊與主持人隊進行遊戲對決。節目播出近9年,多次進行改版,並且推出各種特別篇,限定遊戲等,日本眾多知名偶像藝人如小慄旬、生田鬥真、石原裡美、山田涼介等都出演過該節目。
然而這檔節目最大的核心IP,除了製作組精心設計的兼具趣味性與競技性的對決遊戲,還有其五位主持人,甚至可以說,五位固定主持比起節目設置更具有可看性與引流能力。
這檔節目之外的系列節目還有《交給嵐吧》《秘密嵐》(已停播)等,從名字就可以知道,節目核心在於「嵐」而非「VS」。五位主持人各具人格魅力與綜藝素養,成熟的駕馭了遊戲設定,並將自身特色最大化,形成不可替代的IP效果,加之組合【嵐】本身在日本具有相當覆蓋性的人氣,成軍18年成員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成為節目進程的重要催化劑,很多遊戲是為其量身訂造,遊戲過程中完成了角色塑造,雙向加持後的化學反應滿足了粉絲臆想並形成認同感,這才成就了這檔遊戲節目的火爆。
也就是說,《VS嵐》最大的賣點是人情味,是人性魅力,但這偏偏是不可引進的,也是無法複製的。這就讓人不免為《高能少年團》憂慮,如果僅僅是引進節目模式,而失去最核心的東西,那這無疑是一次買櫝還珠的交易。而本土化後五位年輕的主持人能不能產生像【嵐】一樣的化學反應,成為節目的靈魂,這讓人期待也讓人擔憂。
但對於大眾而言,《高能少年團》成功與否,人文關懷是否是關鍵因素,卻不能下定論。
浙江衛視是最早嘗到引進韓國綜藝收視紅利的那一批人,2014年引進韓國SBS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Man》,在本土化過程中基本褪去了原版節目中成員之間8年的溫情,但憑藉「撕名牌」等新穎的節目設置,依舊在國內贏得了火爆的收視。這種情況連韓國SBS電視臺製作本部綜藝局部長、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韓方總製片人金容載都沒有料到:「韓國《Running Man》製作時間已有4年半,在亞洲有很大的觀眾群,它產生較大反響是可以理解的,但《奔跑吧,兄弟》製作時間不長,2014年10月10日開始播出第一季,卻在短時間內獲得這麼大的成功。」這或許也是浙江衛視大膽引進《VS嵐》的原因。
2
韓國綜藝萎靡,日本綜藝顯勢,中國綜藝的原創之路什麼時候到來?
在引進海外綜藝節目熱潮最宏大的那幾年,不少學者發出斥責的聲音。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方方曾稱:「中國不能盲目成為外國文化的推廣者、埋單者和試驗場,要鼓勵原創,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這迫切的表明了現在國內原創綜藝的窘境。中國綜藝市場近十年,在外來綜藝節目的引進加持下發展得突飛猛進,中國青年報在文章《綜藝節目即將彈盡糧絕》中表示:「近5年中,我國各地紛紛爭購海外模式,幾乎用盡了國際電視業花30年研發的所有成功模式。引進已經走到盡頭,現在是認真考慮如何研發中國原創節目並推出模式的關口了。」
然而情況並沒有好轉,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國內各大電視臺及視頻網站已播出和將要播出的節目之中,與國外版權合作的節目共計63檔,在全國的綜藝節目中佔比達90%,其中32檔為2014年新引進的節目,31檔為延續播出的模式節目。而其中各衛視頻道正式引進12檔韓國版權節目,佔引進節目總數的48%;2015年,各家衛視主要引進的8檔國外綜藝節目中,有6檔從韓國引進,佔比高達75%。
同時,由於瘋狂爭購外國模式,這三四年間,引進節目價格在我國猛增了十倍。2016年,因「限韓令」影響,引進比例降低,但卻使得2016年並未出現一款現象級綜藝。
這種情況下,中國綜藝的原創能力一直被詬病。而監管層對引進海外節目的監管力度在日益趨嚴,韓國綜藝的外援已經到了極限,原創綜藝崛起的呼號之聲一直不斷。近一段時間,隨著引進韓綜的整改,加上《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良心綜藝出現,這種呼號更為火熱。形勢是良好的,但是進程卻比想像中曲折。伸向「外援」的觸手並不容易被斬斷。《高能少年團》就是一次具象化的展現,韓國綜藝耗盡的情況下,還可以換個方向開拓日本綜藝。
但引進日本綜藝或許也不比引進韓國綜藝容易,日本綜藝相較韓國綜藝在中國市場更為小眾,成功引進的
案例比不多。日本富士創意公司(FCC,富士電視臺旗下的製作及發行子公司)作為中國日本綜藝的主要輸出產地,已經對外輸出了多部綜藝,湖南衛視《誰與爭鋒》(Showdown of the Unbeatables)、《快樂向前衝之全力以赴》(GWars)、《我想靜靜》(The Noise,《快樂大本營》遊戲環節)和《好奇大調查》(Forbidden Hunters),CCTV1《牆來了》(Hole in the Wall),廣東衛視《技行天下》(One Peak),東方衛視《誰是爆笑王》(Red Carpet),安徽衛視遊戲競技節目《Cash King》,這些大部分拋進市場,水花甚小。
而2016年湖南衛視引進日本富士電視臺《全員逃走中》推出的實境遊戲節目,收視率上遠比不上同期的《奔跑吧》,同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導,湖南衛視總監張華立提到《全員加速中》被點名批評,並表示2017年絕對不允許做了。
即便現在中國綜藝在各種限令下有些彷徨,但是不管是選擇哪一條都不會是康莊大道。而時代進程裡,自己的東西才是最保險的,原創永遠是一切內容的核心。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
(責任編輯:鄧益偉 H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