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將從工業界尋求可快速製造突襲的新創意)
[綜合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6年3月28日和美國彭博新聞社3月29日報導]2016年3月28日,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SCO)主任威廉•羅珀(William Roper)向記者們透露,他正期盼著在未來從工業界獲得更多的反饋。他說SCO準備在大約一個月內,在美國政府「聯邦商機」網站發布一份跨部門公告(BAA),以從工業界尋求新創意,填補近期能力鴻溝並快速製造突襲,幫助SCO完成其專門使命。
羅珀表示,「我們正在尋求那些我們今天可以握在手中,或者開始試驗的事物。我們需要能力的戰略方向」。他補充說,他正在尋求能給某個未來的對手「製造不確定」(create doubt)或「施壓對抗成本」(impose costs)的技術。為了與SCO的使命相符合,羅珀說他想看到對現有系統「近期的」和「不同尋常的應用」,而不是需要耗費多年發展的全新技術。他說,「如果是想把某個系統的技術成熟度等級由低級提高到高級,那麼他們可以在許多地方找到機會,但不是SCO。如果是增量式增進的方式,這對於某個軍種而言可能是重要的,但不會是某個軍種需要我們來幫助提供的。軍隊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向前跳躍,越過『走』的階段,直接『跑』入各種可能的突襲。因此我們告訴工業界,那才是我們所尋求的,是我們期待獲得反饋的」。
SCO成立於2012年,成立三年半以來所開展的大多數工作一直沒有公開。但是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2月2日發表新材料預算基本情況演講時提及了SCO開展的部分項目,作為該辦公室如何做到馬上落實新創意的案例。在2017財年預算要求中,美國國防部共為SCO編列了9.02億美元,比2015年獲批的1.71億和2016年獲批的4.69億均大有增長;美國國防部還在預算材料中表示,SCO當前的工作重心是支持「亞太再平衡」戰略,其中包括保護美國的基地免遭飛彈襲擊。此次羅珀透露,SCO有6名全職人員(包括他本人)和大約20家支持合同商,每年都會發展5項或6項現有技術的新應用,使之從實驗、原型試驗階段轉為獲得預算支持的項目。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武器庫飛機」,它在本質上是對載彈量相對有限的第五代戰鬥機機隊(F-22、F-35)形成補充;羅珀似乎還對「標準」6防空飛彈由防禦性武器升級為進攻性武器特別高興——他說這是SCO實施的首個非保密的案例。他說SCO的工作旨在「跨越邊界」,該辦公司與各軍種一起工作以開展實驗,「這恰恰就是『標準』6飛彈如何獲得資助」,而美國海軍現在開始將使用自己的資金來實施該項目。羅珀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啟動資金」以幫助將該飛彈轉為可應對「雙重威脅」的武器。
羅珀還透露了一些頗具異國情調的專項計劃名稱,例如「海群」( Sea Mob),「第三隻眼」(Third Eye),「打擊延伸」(Strike Ex),「海上潛行者」(Sea Stalker),「海龍」(Sea Dragon)。儘管他沒有提供詳情,但從預算材料可以看出一些信息,例如SCO已在「海龍」專項上投資1.5億美元,工作內容包括在2016年開展第二階段水下測試和初始系統演示驗證,並計劃在2019年開展完整系統的演示驗證。該專項還被描述為「一種經濟有效的顛覆性進攻能力」,集成「現有的武器系統到現有的海軍平臺」。同時,羅珀也指出還有更多的專項計劃是普通的名字,例如旨在改進MK-48重型魚雷推進系統的「MK-48重型魚雷樣機」。他說許多專項計劃保持秘密,原因是SCO希望「將我們最好的技巧藏在門後」。
羅珀承認從工業界尋求新創意將使SCO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處理,並稱這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挑戰。積極的一面是,現在工業界更為了解SCO,將向SCO提供準備更多的創意,這對於SCO完成其快速改變現有商用和軍用技術的用途以填補能力鴻溝而言是重要的,用羅珀的話說就是,「我想我們將從更廣闊的、理解了我們的商業世界獲得更好的創意流」;消極的一面則是,那些知悉SCO各個項目的人現在需要非常謹慎,不要去討論他們所做的事,在保持某些技術秘密和使潛在對手們知道各新項目的存在之間保持某種「平衡」,從而產生威懾效果。(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張洋)
(原標題: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將從工業界尋求可快速製造突襲的新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