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十年磨一劍 科技成果轉化闢蹊徑

2021-01-12 騰訊網

紀紅兵(左一)帶領團隊在仿生催化氧化方面進行了10年的基礎研發。

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石油和化工企業管理創新大會暨育新機開新局創新管理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山東菏澤召開。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徑》獲本屆大會創新成果二等獎,併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石油和化工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彙編》。

成立於2011年的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大惠院」)是有代表性的專業服務石化產業的新型研發機構。9年來,中大惠院圍繞石化產業鏈致力化工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通過打造化工從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的鏈條,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化工政產學研之路,高質量服務石化產業的創新模式。

截至目前,該院對接企業超過500家,共建工程中心22家。在高新技術研發方面,申請專利168件,獲授權80件,開發工藝包30項。

產業化

多項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

一個研發項目的成功產業化,需要經過艱苦而漫長的歷程。中大惠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院基於惠州石化產業創新發展需求,面向廣東省六大石化基地和超萬億產值的石油與化學工業行業,聚焦全國石化行業中的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凝練開展綠色化學工藝、功能性精細化學品、電子化學品、化工新材料、減排和資源化、安全與節能、化工園區管理和近岸海洋等八個研究方向,建立了「小試+中試+企業孵化+成果推廣」四位一體、極具精細化工專業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

其中,該院科研團隊主攻的環境友好的催化過程(多/均相催化、仿生催化和環境催化),精細化工、天然精細化學品的分離與合成,綠色化工過程和化工園區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開發工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有多項技術成果實現產業應用。

仿生催化氧化項目是該院開展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也是典型的從基礎研究走向應用的項目。今年9月,中山大學、中大惠院與淄博正大聚氨酯有限公司舉行技術轉讓籤約儀式,籤約項目將中大惠院紀紅兵教授團隊的仿生催化成果轉讓到淄博正大聚氨酯有限公司,項目總金額1500萬元。

仿生催化氧化方向是紀紅兵教授課題組長期主攻方向之一,此前經過了10年的基礎研發。「在化工生產中,傳統的石化催化氧化工藝存在條件苛刻、安全性差、選擇性低、效率不高等問題,仿生催化氧化,就是通過模擬生物酶的結構、催化的歷程,突破常規的氧氣活化方式,從本質上實現溫和條件下的氧氣活化。」中大惠院博士後、仿生催化團隊成員王結祥解釋。

仿生催化氧化技術作為一項平臺技術,紀紅兵教授將這一技術應用於環己酮氧化制己內酯、環己烯氧化制環氧環己烷、正丁烷氧化制甲乙酮等一系列工藝中。而仿生催化合成己內酯是仿生催化團隊的首個產業化項目。

據介紹,己內酯的產能一直是限制聚己內酯廣泛應用的瓶頸,需求量逐年上升,國內幾乎無生產,依賴進口。目前國內外工藝均使用高濃度過氧化物作氧化劑,存在易爆、易腐蝕、昂貴等問題。而仿生催化合成己內酯工藝本質綠色安全,己內酯單體產品也達到國際產品的要求。據悉,淄博正大聚氨酯有限公司計劃在2年內建成萬噸級的工業裝置,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產學研

與50多家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

這些年來,中大惠院致力於化工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通過建設產業化基地、與企業共建研究中心、以技術孵化企業等方式,在打通產學研鏈條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截至目前,該院已與500多家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相關合作項目為合作企業降低運營成本逾千萬元。

「精密設備特種潤滑材料的研製及產業化」項目,是該院成功轉化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項目之一。

「目前,精密設備部分潤滑材料一直尚未實現國產化,針對這個『卡脖子』技術和極大的市場需求,我們從源頭上設計開發功能性添加劑,完成了精密設備特種潤滑材料的多維度可控制備和跨尺度相容等關鍵技術。」中大惠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5年起,紀紅兵教授帶領科研團隊與多家單位展開合作,提出添加劑與潤滑油脂體系的相容解決方案,搭建測試臺架,優化生產工藝,實現了年產7.8萬t/a的生產規模。該成果應用以來,為企業新增利潤5000餘萬元。不僅如此,項目的實施對促進精密設備的自主研發也有直接意義。

據介紹,該項目屬原創技術,共開發了18類潤滑油脂和5類潤滑添加劑,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9件、實用新型專利10件、企業標準5項。3月25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精密設備特種潤滑材料的研製及產業化」獲得2019年度廣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新規劃

深耕服務石化產業+拓展新興產業交叉融合

據介紹,中大惠院正在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按照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的發展要求,2021~2025年期間,將重點突破綠色石油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人工智慧等關鍵核心技術,把研究院建成一體化的技術原始創新、科技服務、成果轉化重要的策源地。圍繞惠州、大亞灣區核心產業發展,建成綠色化工技術研發中心、環境淨化技術研發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研發中心、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匯聚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引進高水平科研團隊,積極參與建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石化能源方向)、惠州市新材料產業園等研發和產業創新平臺,支撐惠州、大亞灣區在石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醫藥等領域產業發展。重點解決制約產業高質、高值、綠色發展的重大難題,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帶動產業升級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同時,我們將謀求新發展路徑,打造『新型研發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升級版。」中大惠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研究院將鞏固面向石化產業鏈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轉移的創新鏈,全面引入中山大學相關優勢資源和團隊,將創新鏈條延伸到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及增材製造等戰略性產業集群,從而形成深耕服務石化產業+拓展新興產業交叉融合,一專多能的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黃武智 林澤灝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德輝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長江新城揭牌
    這意味著長江新城將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快打造「科技新基地 科技成果轉化新基地」,大力謀劃發展院士經濟。9月4日上午,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長江新區揭牌「武漢高校雲集,科研院所眾多,也具有一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因此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選擇落戶長江新區。」
  • 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來自業內高校和成果轉化領域的20餘位專家分別作主題演講,介紹有關經驗,為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建言獻策。 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徐旭雁表示,本次研討會齊聚全省高校科研管理單位和創新機構,旨在共同學習、廣交人才、增進友誼,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行業「朋友圈」。
  • 同方股份與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12月9日,同方股份旗下同方工業有限公司與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協同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中核集團經營管理部副主任王冶,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長梁光扶、副院長姜宏民,同方股份黨委書記、總裁胡軍,副總裁張興虎等出席籤約儀式,並進行深入交流。會上,胡軍表示,核理化院與同方開展戰略合作,是雙方著眼未來、協同創新,落實「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具體實踐。
  • 高校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轉化鴻溝
    本報開設「轉移轉化基地經驗談」專欄,深入報導相關高校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如何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有效方法,以資借鑑。一直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面臨著體系不完善、轉化機制不順暢、專業性人才隊伍缺乏、需求和供給渠道不通暢等客觀現實問題,逐漸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鴻溝?
  • 博雅控股啟動「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  6月21日,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醫學科技促進工作委員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和北大博雅轉化醫學研究院在杭共同啟動並揭牌「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三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建立臨床專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合作模式。
  • 如何打破科技成果轉化瓶頸 研究院所與企業存在距離
    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何在,如何讓優秀的技術走上市場接受考驗,請聽記者的報導: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顯林研究員從事功能材料研究多年,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多項技術被成功轉化,廣泛應用到石油勘探等領域。在他看來,目前研究院所與企業間研究水平存在著距離,導致許多成果無法成功轉化應用到生產中:  【我們可能覺得在某些方面,或某幾個方面是比較先進的,但到底這個東西能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能不能用到市場上去,我們也不是特別清楚。我覺得我們要跟企業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我們現有的技術適當的改進一下,適當的提升一下,就完全可以被市場所接受。
  • 努力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高質量發展
    高校要堅持與區域崛起同休共戚、與國家興盛同頻共振、與世界進步同向共行,努力擴大科技成果的源頭供給,加快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不斷縮短從「0到1」「1到N」「N到100」的突破進程,著力以卓越的全面創新貫穿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一要始終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作為高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使命。
  • 重慶全面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加速成果轉化
    記者 張亦築12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三權」下放、轉化收益激勵、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初創期科技企業融資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也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 ...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
    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石泰峰會見楊振斌 布小林出席對接會 發布日期:2020-07-30 20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學習】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調查
    文章對上海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和實踐案例進行了說明;通過對科技成果優劣思維的探討,闡述了成果轉化模式及專利申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落腳到成果轉化人才的問題,對技術轉移中心定位及民辦和公辦模式的區別對高校成果轉化的影響情況進行了分析。
  •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記者 白建平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7月31日電(記者 白建平)7月30日,自治區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在呼和浩特共同舉辦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儀式,圍繞自治區重點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領域開展技術成果展示,搭建技術創新合作平臺,推動區校合作協議相關事項落地見效。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會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
  • 廣東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班開班
    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班在廣州開班。據介紹,廣東省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將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廣東省科學院在《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行動計劃(2019—2023年)》中,也將重點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行動。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搭建智慧財產權運營和孵化轉化平臺,同時也將聯合各行業協會、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運營交易機構及龍頭企業,共同開展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運營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服務。
  • 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認定及經驗
    8月4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擬認定名單,擬認定5個地方單位和24所高校為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此前,教育部已認定47所高校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 東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公示(二)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曉東教授科技成果(含2項發明專利)擬實施許可,現將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9年11月27發明名稱:一種高穩定性無顆粒型銀基導電墨水及其製備方法發明人:李曉東,董越,孫旭東,李繼光,林智傑,朱琦,劉紹宏專利權人:東北大學專利號:ZL201510402455.0轉化方式
  • 透視中國首份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單:以資後鑑—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技發展處處長鄧國慶回憶,2018年6月,在收到《財政部 科技部關於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報送2017年度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和《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關於組織報送2017年度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後,他們就開始著手準備年度報告所需相關數據及材料。
  • 十個科技成果轉化好工具!
    工具|科技成果轉化操作指引內容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對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制度和操作程序的制定也提出了要求,為了讓科技成果轉化程序更清晰、流程更簡便、轉化更高效內容簡介:科研成果轉化流程是高校智慧財產權與成果轉化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本文以教育部科技司發布的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典型經驗、《高等學校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科研組織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為依據,探討高等學校(也可為科研組織提供參考)的科研成果轉化流程。
  •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規模增長,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
    ,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報告》以榜單頭部華南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科四大高校為例,系統總結了高校創新典型經驗,包括健全科技成果轉化考核體系,加大獎勵分配;把握市場需求,成果研究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強化智慧財產權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以及明確高職院校科研定位,積極開拓技術轉移市場等。
  • 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班開班
    推動科技成果在智慧財產權運營中實現價值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為提升企事業單位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7月30日,由廣東省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廣東省科學院聯合主辦,華研(廣州)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智慧財產權運營與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班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班。
  • 成果轉化平臺為包頭市科技創新安上「引擎」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召開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大內蒙古研究院揭牌儀式,圍繞稀土、石墨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優勢特色產業,搭建技術創新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