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裡約熱內盧4月14日電 通訊:巴西貧民社區展開互助自救戰疫情
新華社記者趙焱 陳威華
「帕賴索波利斯」在葡萄牙語中的意思是「天堂之城」,然而這裡是巴西聖保羅市最大的貧民社區之一,有居民約10萬人,疫情來襲,社區積極尋找自救方式,成為當地貧民社區抗疫典範。
與巴西其他貧民社區一樣,帕賴索波利斯也是由密密匝匝的房屋和狹窄的街道組成,同時由於未被納入市政規劃,政府無從對這裡進行有效管理。社區居委會負責人吉爾森·羅德裡格斯說:「由於政府不能給我們這些貧民社區提供專門扶助,我們只好自己建立了一個互助網絡。」
社區居委會與帕賴索波利斯婦女協會等機構一起制訂了一套急救計劃。他們挑選420名志願者作為「街道主任」,每人負責數條街道、約50戶居民的事務。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監督負責區域內居民是否出現新冠症狀,是否需要醫療救助。
亞歷山德拉·佩雷拉是其中一名「街道主任」。她說:「在發現有疑似病例後,我們會立刻去他家裡,指導隔離,確保有症狀者不出門。如果病情加重,就會叫救護車。」
據介紹,社區自主籌集資金僱了3輛救護車、兩名醫生、兩名護士和3名救援協助員,24小時守護在社區入口處。現在幾乎每天在社區裡都能看到這些醫護人員從狹窄的石階上費力地抬著擔架,將病人從家裡運送出來。
目前在帕賴索波利斯已發現15例新冠確診病例,大多是在城裡家庭或是在醫療機構打工時被傳染上的。
35歲的救援協助員迭戈·卡布拉爾家距離帕賴索波利斯25公裡,他從15天前搬來這裡居住。他說:「第一周我們大概接待了28名患者,第二周就有51名了。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我們就住在當地居民為我們騰出來的房子裡。」
巴西的貧民社區大多沒有門牌號碼,裡面道路交錯縱橫,對外人來說就像是迷宮。社區居委會的埃默森·巴拉塔專門負責給醫護人員指路,「我們現在就是在經歷一場戰爭,所以需要團結協作,否則就會失去很多親人和朋友」。
社區裡的「街道主任」除了監督疑似病例,也要負責了解區域內是否有特別貧困的家庭,保證讓每戶家庭疫情期間不挨餓。
由於疫情蔓延,很多社區居民無法外出打工,因此失去了收入。為解決這些低收入或無收入家庭的溫飽問題,社區15名婦女組織了一個備餐小隊,她們最初每天至少準備1300份盒飯,送到「街道主任」們報告的貧困家庭中。隨著隔離時間越來越長,斷糧的家庭也越來越多,這兩天備餐小隊每天需要準備2000份盒飯。
帕賴索波利斯婦女協會負責人艾利桑德拉·賽爾蓋拉在疫情到來之前開了一家小飯館,現在飯館已關門,這裡就成了社區專門製作免費盒飯的廚房。艾利桑德拉說:「很多人失業了,還有些人家煤氣也用完了,要幫助這些人。」
製作每份盒飯的成本是10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人民幣1.4元),加上廚師們的工資、僱傭醫療團隊的資金,還有購買口罩、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等,這些資金靠社區居民籌集遠遠不夠,因此社區居委會在網際網路上發起眾籌,目前已經籌到40萬雷亞爾。
隨著疫情日益嚴重,居委會打算在社區兩所公立學校內搭建臨時隔離所。吉爾森表示:「目前醫院都不收治輕症病人,但貧民社區中居住環境擁擠,不利於隔離,所以要把已停課的學校利用上。」
此外,社區還組織一些婦女製作棉布口罩,並聯繫了一家企業收購口罩,除了分發給社區居民使用外還可以銷售,給因疫情失業的婦女們提供了一個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