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和我共享一段文字的旅程。
《大秦賦》冬兒出場挺多的,但大多只是作為嬴政的背景陪衫,是默默陪在他身邊的近侍。
冬兒小時候救過趙姬與嬴政的命,之後,成為孤兒的她就一直跟在趙姬身邊,像一家人一樣生活,被趙姬當女兒般對待。
冬兒比嬴政大幾歲,跟著趙姬以後,她像個姐姐照顧小嬴政,小時候,他們在趙國,嬴政受趙國公子趙偃等孩子欺負時,冬姐都像姐姐要樣護著他。
此後,嬴政的父親嬴異人當上秦國大王,趙國為與秦國修好,讓趙使帶著趙姬和嬴政回到秦國。冬兒也和他們一起到了秦國生活。
嬴政接任秦國大王后,冬兒一直是他的近侍,貼身服侍他的飲食起居,無微不至地照成著他,嬴政外出,也必帶著她一同前往。
冬兒是趙姬派去嬴政身邊照顧他的,也可以說她是趙姬放在兒子身邊的心腹可信任之人。趙姬想了解兒子的舉動,只要問下冬兒就能知曉。
冬兒對趙姬母子都很真心,她的為人也不錯,深得母子二人的信任。
冬兒唯一一次僭越,是趙國太子趙佾到秦國做質子。
嬴政與冬兒在趙國時曾被趙佾與他弟弟趙偃欺負,差點死在這對兄弟手裡。冬兒對這對兄弟十分反感,聽說趙佾到來秦國,便想報當年在趙國所受欺負之仇。
因此,她去求趙姬,不能讓趙佾在秦國好過。
而實際上,趙佾進入秦國當質子,是秦國為了弱化趙國國力設下的圈套。因為只有趙佾入秦,他的弟弟趙偃才能當趙國的王,趙國必會被他弄得烏煙瘴氣,國力下降。
當冬兒知道自己的想法會破壞秦國大計時,及時跟嬴政道歉。可見,她並不是一個不識大體的女子。
隨著嬴政長大,冬兒喜歡上了這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可是,嬴政對她卻只有敬重。
趙姬雖然知道冬兒的心事,可她也沒有向嬴政提及此事。
此後,嬴政娶了楚國貴族羋華和齊國公主離秋。
當冬兒看到嬴政為羋華有了愛的煩惱後,心裡十分心酸,卻又無以言說。
冬兒等啊等,都沒有等來嬴政娶自己的時候。
或許是想通了吧,幾番思量後,她做了一個決定:嫁與秦將李信,離開嬴政。
她的理由是李信對她很好。
嬴政親政在即,加冠禮必須在雍城舉辦。
大批人馬隨嬴政赴雍城,鹹陽只留下呂不韋和生病的扶蘇。
嬴政讓冬兒跟隨自己到雍城去,冬兒卻因為扶蘇生病無法車馬顛簸而自願留下照顧他。嬴政見勸不動她,便沒有強求。
嬴政留下樊於期,讓他用性命保證冬兒與扶蘇的安全。
分別的時候,冬兒本來想告訴嬴政她想嫁人的事,想想還是等嬴政加冠禮後再說。誰知這一別,竟成永訣。
野心勃勃的嫪毐趁鹹陽空虛,發動叛亂,帶領叛軍殺和章臺宮,見人殺人,血染宮幃。
冬兒帶著扶蘇一路躲藏,最後還是被嫪毐發現了行蹤,被嫪毐一劍刺死。
嫪毐叛亂平定後,嬴政回到鹹陽,見到冬兒的遺體,想起兩人十多年來的相處,不禁悲從中來。
而樊於期雖拼命護住公子扶蘇,卻沒有保住冬兒的命,他自知對不起嬴政,於是從秦國失蹤了。
冬兒出場了四十多集,許多觀眾一直不明就裡,她的作用到底在哪裡?
有人說,她是嬴政生死相戀的愛人。然而直到冬兒下線,嬴政對她都沒有男女之情,而是當她是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至親之人。
所以,直到樊於期失蹤,我們才恍然大悟,冬兒的作用原來在這裡。
「風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大家在中學課本裡都讀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故事裡說,荊軻為了剌秦計劃,必須獻上被秦王通緝的樊於期的人頭當獻禮。
當樊於期知道後,為了讓刺秦計劃成功,便自殺了,以便荊軻拿他的首級到秦國去見秦王政。
據說歷史上並無樊於期其人,又有人說是另一個秦將的諧音,因鼓動嬴政同父異母的弟弟成蟜叛變,被嬴政殺了家人,所以才逃往燕國,並對秦王恨之入骨。
但不管真假,在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裡,樊於期成為俠義的代表。
在《大秦賦》中,樊於期說動成蟜叛變,被寫成是在執行呂不韋定下的計策,樊於期只是執行者而已,並無叛國意圖。
樊於期之所以逃出秦國,是冬兒喪命,他因怕嬴政怪罪,才因此潛逃的。而在此之前,樊於期還無故放過了燕太子丹。
這是從側面說明,冬兒其人對嬴政的重要性,也將冬兒這個人物圓了起來,要不然大家都不知道設置這個人物到底有什麼意義。
不過,歷史上也並無冬兒其他,她只是編劇創作出來的一個人物。
而樊於期逃出秦國後,劇中並沒有展現嬴政對他家人下斬殺令,就不知後面會有怎樣的交待了。
《大秦賦》嫪毐:他是寵物是軟飯男,卻少有人看到他悲情一面
《大秦賦》嬴政家的女人們印證千年婆媳不合癥結所在,就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