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國家地理 ,作者地理君
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是一本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傳媒,她關注未知世界的新發現和新進展,追逐已知現象的再探索和再認識。她講述社會熱點、難點、疑點話題的地理科學背景,用精準、精彩、精練的圖文語言為大眾提供科學話題和談資。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國家地理」(ID:dili360)
本文有神奇的功效
可能會引起你的不適
也可能引起吃貨們的極度舒適
「我不喜歡吃XX」
當吃貨們聽到這樣的話
第一反應就是
「怎麼會?!XX明明超好吃!」
博愛一切食物的人真的無法理解
為什麼會有人討厭某種「美食」
物產豐富的中國大地
孕育出包羅萬象的中國美食
中國人千變萬化的餐桌上
可能有著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食材
但並不是每種美食都能得到所有人的愛
不少美食都具有爭議性
愛的人,愛得徹底
厭的人,厭得決絕
味道奇特的蔬菜
有一類蔬菜是很多人的
童年陰影、碗中噩夢
光是看到名字都有窒息的感覺
可是……也有一些人對這些菜讚不絕口
▼
魚腥草
爭議指數:★★★★★
魚腥草又叫蕺菜、岑草,西南地區的人們稱之為「折耳根」,分布於我國西南、華中、華東等地,生於山地林下、巖壁、溝坡和路旁等。日本也有魚腥草,有用它泡茶的傳統,有些地區還會油炸它的葉子來吃,在日本動畫片裡也有魚腥草的身影,龍貓的樹洞旁有著四片潔白花瓣的花,就是魚腥草的花。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我是北方人,真心受不了魚腥草的異香!去四川旅遊時不小心吃到,那味道永生難忘,太太太腥了,再也不想體驗第二次!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哦買噶!為什麼不喜歡吃魚腥草?膚白貌美的魚腥草生吃的話是夏日裡的小清新涼菜,嫩脆爽口,略有回甜,還可以清熱祛暑,炒著吃、燉湯吃、涮火鍋吃……熟的魚腥草軟綿粉糯,完全感受不到「腥味」。
香菜
爭議指數:★★★★★
曾經有外賣平臺統計過,點外賣時備註最多的要求就是「不要香菜」。香菜的正式名為「芫荽」[yán sui],別名胡荽、香荽,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傳說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看到當地牧民將香菜放入肉湯中,氣味芳香四溢,就與牧民交換菜種和種植方式,進而香菜在中國大地廣泛種植。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基因決定我無法忍受香菜的味道。對我來說,香菜應該叫「臭菜」,那股氣味,感覺像汽油味,又有點像肥皂味,還像臭大姐……D區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香菜很香!煎餅果子、火鍋蘸料、烤冷麵、麻辣燙……我都會要很多香菜,無可替代的配料。芫爆裡脊絲、芫爆肚絲,用香菜炒肉也特好吃!還有,香菜配牛肉,絕了~
茴香
爭議指數:★★★
這裡說的茴香是北方用來包包子和餃子的茴香,學名Foeniculum Vulgare,傘形科茴香屬植物,和南方做「茴香豆」用的「八角茴香」不是一個東西。茴香原產地中海地區,現在我國各地多有栽培。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不愛吃茴香的我,在北方就像個異類……但是,茴香的氣味真的很難聞,和香菜一樣╥﹏╥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茴香的味道很清新,還帶有一絲絲甜,這種味道和肉類特別搭,無論是茴香的葉子還是球莖,都很好吃!咬一口茴香餡的餃子,真的有「回鄉」的感覺,一切煩惱都沒了。
大蒜
爭議指數:★★
大蒜是百合科蔥屬植物的地下鱗莖,整棵植株具有強烈辛辣的蒜臭味,蒜頭、蒜葉(青蒜或蒜苗)和花薹(蒜薹)均可作蔬菜食用。大蒜不僅可以當調味料,還可以入藥,是著名的食藥兩用植物。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大蒜的味道太刺激了,每次吃完都感覺胃不舒服,嘴也很臭,都不好意思開口說話,不喜歡。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子曰:「吃肉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吃麵、擼串必須有蒜才有味!整顆蒜瓣烤著吃,又香又糯,特別好吃!吃手抓羊肉的時候,一口羊肉,一口蒜,啊……人間值得。
韭菜
爭議指數:★★★
韭菜是百合科蔥屬成員,和大蒜是親戚,有辛辣的味道。春韭鮮嫩,但「夏韭臭死狗」,夏天的韭菜葉片變厚、纖維變粗,口味就差遠了。除了韭菜葉,韭菜花也能吃,北方人常把韭菜薹與花朵一起切碎、醃製,做成「韭菜花醬」當蘸料或調味醬,南方則多用韭菜薹炒菜或做涼菜。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公共場合吃韭菜簡直是生化武器,我會當場吐ta一身。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春天的第一茬韭菜,也就是「頭刀韭菜」,位居「初春四鮮」之首,辣中帶甜,口感獨特,香味十足。嫩嫩的韭菜汁水豐富,有春天的新鮮感。
苦瓜
爭議指數:★★★
在民間傳說中,苦瓜有一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品質,就是說苦瓜與任何菜同炒同煮,絕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譽之為「君子菜」。自然生長的苦瓜變老了,苦瓜籽會變紅,味道甜甜的。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苦……像藥一樣,味道難吃,外形醜陋,為什麼要當菜吃啊?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來愈記掛。」越長大,越喜歡吃苦瓜。
非一般的葷菜
動物身上除了肉以外
還有很多部位也被做成了美食
但是這些非一般的葷菜
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有多少偏見,就有多少偏愛
有人覺得噁心,也有人覺得美味
▼
腦花
爭議指數:★★★★★
動物的腦中含的鈣、磷、鐵比多,但膽固醇含量也極高。在西南地區,腦花可以用來涮辣火鍋,可以單獨用來做烤腦花、冒腦花、腦花面,和其他葷菜沒什麼區別。除了辣味的腦花,南方地區還會用豬腦燉湯,一般和天麻、山藥等搭配著燉。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長得太噁心了,而且有股腥味,真是……反人類的食物。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小時候每次吃雞鴨魚,大人都會把腦花給我,說是能補腦子,也就習慣了吃腦花。現在,有專門的小吃,把豬腦做成烤腦花、冒腦花、涮腦花……我都喜歡,入口即化,滿口溢香,比最嫩的豆腐還嫩,而且入味,總之很美味。
內臟
爭議指數:★★★★
腸、心、肺、肚、肝、胗、腰子……曾經被稱為「下水」的動物內臟,如今因為銷量大,產量小,早已成為比肉還貴的「精華」。從地方小吃到八大菜系,總能看到內臟的身影,滷煮、爆肚、羊雜湯、九轉大腸……個個顯赫有名。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這能吃??我覺得是臭的!每次吃重慶火鍋,點菜的時候就很煩惱,大部分葷菜都是內臟,沒啥可吃的。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內臟的口感與肉差別很大,像肚和雞胗,那種脆生生的嚼勁,是肉給不了的,而且,無論是炸、滷、燉、燒、烤、涮,不同的做法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爪/蹄
爭議指數:★★★
動物的腳多皮、筋,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脂肪含量比肥肉低。一般用來紅燒、醬滷或燒烤,也可以煲湯。《呂氏春秋》中有載:「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蹠數千而後足。」蹠,就是腳掌。可見,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如何烹製雞爪,而且味道應該不錯。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字
沒什麼肉,還難啃,有什麼可吃的,麻煩又不雅。而且一想著雞啊鴨啊豬啊天天踩土,太髒了吧,搞不好還有腳氣,吃它幹嘛?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雞爪、鴨掌、豬蹄,這些爪(蹄)的皮質地肥厚,裡面的筋脆嫩可口,還很有嚼勁,啃骨頭的感覺讓我上癮。
皮
爭議指數:★★
皮,除了直接燒烤、涮火鍋、熬湯,還可以做成皮凍,比如豬皮做的肉皮凍、驢皮做的阿膠,其原理就是,膠原蛋白在長時間受熱後會形成「溶膠」,當它冷卻下來則會發生凝膠反應,形成膏凍狀的固體。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太膩了,有臭味,喉嚨會有天然的排斥感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烤過的雞皮又脆又糯,豬皮軟軟糯糯,烤鴨的皮脆脆的……各種皮的口感是不一樣的,也是很神奇了~
繭蛹、蟲子
爭議指數:★★★★
蠶蛹入饌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一般食用的是柞蠶,可以炒、炸、烤。除了蠶蛹,還有遼寧的烤撲稜蛾子(飛蛾)、油炸螞蚱、爆炒九香蟲(臭大姐)、煮豆丹、可以用來煎/焗蛋/白灼的禾蟲……這類食物的基本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質,吃起來就是肉的味道,雖然嫌棄的人不少,但這類食物的價格一般都不低。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最怕蟲子了,怎麼可能吃它們……不敢想……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有一股詭異但讓人慾罷不能的香味~如果做得不膩的話,我能當零食一樣邊看電視邊吃,吃一盆。
黑暗系名吃
地大物博的中國
各地都有特色小吃
有些地方的小吃就因爭議太大而火起來
這些名吃是當地人的心頭好
也是部分外地人眼中的黑暗料理
▼
螺獅粉
爭議指數:★★★
螺螄粉的湯是用螺螄熬的,是螺螄粉的靈魂,最具爭議的「臭味」則來自配料酸筍。最著名的螺螄粉來自「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柳州,柳州螺螄粉並非柳州的傳統美食,而是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工業快餐。據說,它誕生於工人電影院電影散場後的夜市,取得成功後迅速席捲各大工廠,成為當時最受工人們歡迎的夜宵。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臭!隔著十米遠都能聞到的臭味!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湯很鮮濃,嗦粉的感覺很暢快,還有「臭」味與辣味的雙重刺激讓人慾罷不能。聞著臭,吃著爽~
臭豆腐
爭議指數:★★★★
臭豆腐,與腐乳不同,是將發酵(也有人認為只是用臭滷浸漬,而非發酵,還有人認為是半發酵)的豆腐用油炸制而成,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區常見,但是其起源、製作工藝和風味各有不同。比如長沙臭豆腐,又稱「油炸臭乾子」,據《長沙飲食志》記載,源自左文襄公老家,由湘陰縣傳入長沙,之後被姜二爹發揚光大,成為長沙火宮殿小吃中的一絕。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極其臭!像廁所一樣的臭味。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外皮脆脆的,裡面軟軟的。聞著臭,吃著香~
豆汁兒
爭議指數:★★★★★
豆汁是陳味,又不同於腐乳的「陳中有鮮」,它似腐非腐。不過,北京人卻好這口,而且一般要配以焦圈兒。如今,豆汁有兩種做法:一是以製作綠豆粉絲、粉皮的濾液殘渣再行發酵製成,二是將綠豆洗泡、水磨,繼而直接發酵。綠豆經過水磨會分成三層,上層是漿,可做粉絲皮等,中層是汁,下層是豆渣。發酵過的綠豆豆渣,俗稱「麻豆腐」,世人對它的接受度與豆汁不分伯仲,多是北京本地人才有興趣。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看上去人畜無害的,離近一點就已經能聞到酸臭的餿味。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從小喝到大,習慣了,不覺得有臭味。豆汁就著鹹菜絲和焦圈,酸味與鹹辣味糅合,非常滿足。
土筍凍
爭議指數:★★★
土筍凍是發源於福建沿海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風味小吃,相傳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發明了這種神奇的小吃。原材料是一種蠕蟲,傳統製作土筍凍的方法是,先將挖來的蟲子磨洗去表面泥沙,再把內臟擠出來。漂洗乾淨後將蟲體和水按一定的配比放進鍋裡加水熬煮,加適量醬油,直到蟲體內的膠質煮出來,連蟲帶湯倒進小碗裡晾涼,就自然凝結成凍狀了。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好腥,特別腥……而且裡面的蟲子一條一條的,天吶,無法接受。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做土筍凍用的蠕蟲肉質清脆,味美甘鮮。配上醬油、陳醋、蒜蓉等調料一起吃,滑溜溜的凍,脆脆的蟲體,看著怕,吃著香~
牛癟湯
爭議指數:★★★★★
牛癟湯是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招待貴客的極致菜餚,其歷史可追溯到唐宋時的「聖齏」。綠綠的液體是用牛生前最後一頓大餐——牛胃中未完全消化的草擠出的汁水。牛食百草,因此又被稱為「百草湯」。用牛癟湯來煮東西吃時,為了令味道更佳、氣味更迷人,通常會加進薑片、陳皮、花椒、蔥蒜、辣椒等作料。
別問,問就是不愛吃
看到這顏色,聞到這氣味,聽到這做法……我的臉都要綠了。不敢嘗試。PS.真的沒有毒嗎?感覺像巫婆的毒藥→_→
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牛癟湯的湯汁濃鬱香醇,而且裡面的牛肉非常嫩,很好吃的。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小編查了不少資料
其間也看到很多更「一言難盡」的美食
比如活珠子、烤豬眼、高粱烏米、玉米黑黴等
(不要輕易去查圖片)
總之,視覺衝擊力太強了
小編尊重每個人的口味喜好
理解每一種食物都有人愛,有人厭
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外形、氣味
或者是對食物的某種成分過敏
所以有人討厭這種食物
吃貨們倒不必諷刺他們「矯情」
有時候,有些食物雖然不討喜
但就是有人愛吃
也請別說他們「噁心」
總之,餐桌是一個溫馨的地方
何必把氣氛搞得緊張兮兮呢
重要提醒
禁食野生動物哦~
第四屆「中國青年好網民」
優秀故事徵集開始啦!
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了解詳情
共青團中央微信平臺
「疫情謠言粉碎機」上線了!
掃描圖片二維碼辨別疫情謠言
掃描圖片上的二維碼
定製標準版團旗、團徽,下載團歌
編 輯 | 賀琳子(中國傳媒大學團委)
校 審 | 任曉蓉
原標題:《「討厭」的中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