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一批初三學子和高三學子走出校園,不管是進入初中、高中還是進入大學,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開啟了一段嶄新的生活。
在中高考過後,有順利升入理想學校的考生,當然也有因為種種原因遺憾沒能考入好學校的同學,他們會選擇復讀。希望在努力一年,如願去到想學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高考完之後可以選擇復讀?而中考完之後就不能選擇復讀呢?
初中知識相對而言比較基礎,只要認真學習,成績的提升是很明顯的。所以復讀一年時間的話,復讀生成績超過應屆生的現象也會成為普遍,所以只要你在中考前可以投入時間成本,是可以做到逆襲的可能。而且要是沒考好的考生都選擇復讀,就會形成一種不利的循環。
中考是一場進行分流的考試。成績中上遊的同學可以進入普高就讀,成績稍差的同學進入職高就讀,目前來說,普高的學位是供不應求,職高的學位相對來說空缺的多,如果允許復讀將會導致國家的職業教育方面出現空缺。
初中屬於義務教育,大家都是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的,如果想要考取優異的成績,就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這樣才是最公平的。如果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就選擇復讀的話,是非常影響中考的公平性,這對於應屆生來說是很不公平,所以不允許復讀才可以避免這樣情況發生。
現在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所改善,因此孩子在教學上的費用大多數家庭都可以負擔得起。中考成績是孩子能夠去一所重點高中的保障,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支持孩子復讀。
但是如果因為中考成績不理想,想要去一所重點高中的話,那麼可能有一些人就會選擇一年接著一年復讀,直到考上理想的高中為止,這本身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因為即使是一些普通高中也能夠培養出高考績的學生,而且初中學習壓力不是特別大選擇復讀的話,平白無故的會增加孩子的負擔。
但是到了高中之後就大不一樣了,如果高考成績不太好的話,那麼上了一所比較差的大學可能會對一個人未來的一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本身復讀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當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的時候,這也會給父母增添很多的負擔。
就像前幾年,其實如果是高三學生選擇復讀的話,那再第二年錄取的時候會在當年的成績的基礎上減三十分,其實小薈的這項政策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這種政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減少復讀學生的數量。
而且選擇復讀的那些學生,第二年的成績未必比第一年考的好。一直以來,該不該復讀就是一項非常有爭議的話題,這個問題需要考慮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學生本身的個人精力是否有限,家庭條件是否允許孩子復讀一年等。
正如成都名師薈教育的資深中考帶班老師說的那樣,中考並不會完全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能決定未來的還是孩子自己。因此希望大家能夠理性看待高考可以復讀而中考不能復讀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