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及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未來晶片論壇在線上順利召開。清華大學副校長、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尤政院士出席論壇並致開幕辭,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魏少軍教授主持開幕式,超過3萬名觀眾收看在線直播。
尤政致辭
尤政代表清華大學對參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尤政在致辭中表示,清華大學高度重視集成電路技術的研發,為加強晶片領域的學科交叉融合,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學校於2015年成立了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成立五年來,中心已發展成為晶片技術研發的重要創新平臺,吸引了海內外頂尖學者深入交流與合作。近一年來,中心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三篇智能晶片與系統論文,顯示出清華大學在該領域的強大原始創新能力。
本次論壇以「未來晶片新前沿」為主題,分為「AI助力EDA變革」「量子計算與量子晶片」「汽車電子與智能駕駛」以及「AIoT前沿技術」四個專題,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奧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國內外十餘位知名專家進行線上學術報告。
圍繞「AI助力EDA變革」,華為香港研究中心主任馬修·梁(Matthew Leung)博士,英飛凌公司傑出工程師、慕尼黑大學兼職教授沃爾夫岡·埃克(Wolfgang Ecker)博士,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潘志剛(David Z. Pan)介紹了AI用於複雜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進展。
在「量子計算與量子晶片」專題報告環節,橫濱國立大學教授吉川信之(Nobuyuki Yoshikawa)、杜克大學副教授肯尼斯·布朗(Kenneth Brown)、奧地利林茲約翰內斯·克卜勒大學教授羅伯特·威爾(Robert Wille)介紹了量子計算作為新興計算範式的重大意義,以及量子計算晶片面臨的規模化、糾錯等方面的挑戰。
在「汽車電子與智能駕駛」專題報告環節,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營運長劉衛紅、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馮佳時展示了智能駕駛晶片、基礎計算平臺及高能效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圍繞「AIoT前沿技術」,天津大學副教授聶凱明、聖母大學副教授史弋宇、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陳曉明從先進CMOS圖像傳感器、面向物聯網智能計算的軟硬體協同設計、優化內存實現神經網絡加速等方面展示了AIoT領域的熱點技術。
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主任、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吳華強教授在閉幕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從前沿趨勢和新興市場兩個維度展示了後摩爾時代晶片技術的最新進展,報告內容精彩紛呈。未來,中心希望與世界範圍內更多學術界及產業界同行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共同推動晶片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第五屆未來晶片論壇線上直播
未來晶片論壇是由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主辦的品牌國際會議,旨在為集成電路領域的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搭建一個跨界、跨學科的思想交流平臺。自2016年開始,未來晶片論壇每年都聚焦一個核心話題,從「設計自動化的挑戰與機遇」「智能晶片和智能世界」「可重構計算的黃金時代」「讓晶片更智能」,到今年的「未來晶片新前沿」,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形成了廣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