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二病」是種什麼病
核心提示:
「中二病」一詞源於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級的意思。顧名思義,「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隨著這個詞在網絡上的廣泛運用,「中二病」現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人這一生都是有『中二病』的」,關鍵是要學會從挫敗中成長、成熟。
「中二病」 是一種炙手可熱的流行病。有人討厭它,動輒斥之「中二病發作嚴重」,有人以此為榮,自認「永遠的中二病」。那麼,「中二病」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中二病」一詞源於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級的意思。顧名思義,「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隨著這個詞在網絡上的廣泛運用,「中二病」現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一個典型的「中二病」病例是,有人在論壇上求助:「中二病患者的所有症狀我都有,我該怎麼辦?請給出一個成熟的答案!」而對於熱心網友的各種建議,這個「中二病患者」的回應永遠是:太幼稚!
被疏離的自戀狂
趙磊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錯。留美海歸,建築公司總經理,風度翩翩的,標準的高富帥。所以上了這個國內著名商學院的EMBA班後,趙磊順利當選為班長。然而才一個學期,當初號召力強大的趙磊已被同學們心照不宣地疏遠。大家背後給他起了個外號:自戀狂。
趙磊的口頭禪是「我美國的××」。教授在臺上講課,他在底下搖頭,跟同學說「我美國的××教授講過……」。分組討論時,他必定要當主導,「我在美國時作過類似案例分析……」。這年頭海歸鋪天蓋地,同學中也有不少是海外名校畢業的,特別討厭趙磊這副自以為是的模樣,經常故意嗆他:「但是我的英國教授是這樣說的……。」一說趙磊就急,討論會經常鬧得火藥味十足。
上課不受同學歡迎,下了課的社交也成問題。搭建人脈關係是很多人選擇EMBA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課餘時間同學間的聯絡相當頻繁。趙磊的毛病在於,他永遠喜歡當領頭羊,喜歡大家以他為中心。一起出去吃飯,有男士主動給女同學當司機,趙磊就會站出來說:「女同學跟我,開我的保時捷。」除了要力壓男同學外,他還理所當然地以為,女同學都是喜歡他的。後來被一個特別不待見他的女同學明確拒絕後,趙磊跟其他女同學解釋:一定是因為我平時不太搭理她。
趙磊最新的故事是「名片事件」。他印了新名片,人手一張發給同學。名片是對摺的,其中一面滿滿當當地寫著他的學歷。細心的同學發現,這個EMBA是趙磊念的第四個碩士學位。另一面則寫著他名下的公司,除了他父親當董事長的建築公司外,還有幼兒園、酒吧、餐廳等。仔細一打聽,這些都是建築公司拿不到工程款後被迫參了股份的。「這都好意思寫出來!」上EMBA班的都是人中龍鳳,各種大人物見多了,大家輕易就看穿了趙磊自戀的資本。
趙磊是典型的「中二病」患者——自我過於發達。具體表現為喜歡當主角,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靠壓倒別人來獲得滿足感。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趙磊們」。他們無比強調自己的優勢,如高學歷、家境優渥、學識淵博等,同時漠視自己的弱勢,如能力平庸、依賴性強、業績平淡等。遇到社交挫折時,他們會把原因都歸咎於他人,覺得是別人妒嫉、因愛生恨等。
趙磊們沒有認識到最關鍵的一點,領頭羊不僅要有卓越的學識和能力,還要懂得團隊協作才能鎮得住場子。自戀到了極致,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被疏離。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曹毅覺得,同事李芳也是個「中二病」患者。「辦公室裡什麼都要爭個贏的人,自己永遠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
曹毅最想吐槽的,就是最近單位舉辦的書法比賽。辦公室裡的幾個同事都是書法愛好者,當然積極報名參賽,李芳也是其中之一。那天大家交流書法作品,七嘴八舌地評論著。曹毅隨口說了句「李芳的字沒勁道,還是老鄭寫得好看」,李芳立馬就拉下臉來了,默默地把自己的字收了回去。當時大家正忙著討論,都沒在意。
第二天,曹毅剛到辦公室,李芳就搬出一摞宣紙放到了他面前。曹毅嚇了一跳,不知何意。李芳慢悠悠地說:「這些都是我昨晚寫的,你看看,這字軟嗎?」同事們都暗笑不語,曹毅只好硬著頭皮假裝翻看欣賞並稱讚:「有勁有勁,寫得真好。」
看到李芳的臉色「陰轉晴」,曹毅以為這事就過去了,結果李芳又從手袋裡掏出兩本字帖,一本柳公權,一本顏真卿,讓曹毅看。「你昨天說我的字沒勁道,其實因為我臨摹的是柳公權,柳體字比較秀美,老鄭臨的是顏體,比較粗獷。你們外行看不出來的。」曹毅連聲稱是,找了個機會趕緊逃了。
比賽結果偏偏就是老鄭拿了獎。獲獎名單張貼出來後,李芳全天都黑著臉,她不斷地跟同事們嘲笑評選者的低水平,並表示自己不會再參與這樣的比賽,「簡直辱沒了我的才華」。這天全辦公室的人都不敢招惹李芳,因為稍有溝通不順,肯定被李芳抓住,莫名其妙地狠狠指責一通兒。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這是「中二病自測」裡的經典題目。「中二病患者」樂於通過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尤其喜歡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與別人比較,獲得優越感和自信。如果有反對者,他們會感到煩躁、厭惡,覺得自己不被理解。
但在旁觀者看來,這種心態是幼稚可笑的。它影響人際交往,也破壞了職場發展。
自以為是的滄海一粟
章天宇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他進這家日本光學器材公司的時候,以為憑著自己的能力,三五年就能出成果的,「不是主任級別的,也至少得是個課長吧。」章天宇分析過形勢,部門裡就他一個日本名牌大學碩士海歸,學歷最高,年紀最輕,「其他人都是本地或外地大學出來的,最多不過重點大學本科生,語言關都過不了。」至於那個課長,「一個快退休的老頭兒,在日本總公司時也就是普通小職員,派到這邊來才坐上個課長的職位。」
可是三五年過去了,章天宇依舊是個沒有任何頭銜的小職員。倒是那個本地大學出來的「土鱉」,因為連年拿下幾個大客戶,業績出眾,在日本老頭兒退休後順利上位,成了章天宇的上司。「他運氣好,家裡又有點關係,才能搞定幾個客戶的。」章天宇憤憤然。他覺得自己運氣不好,這幾年自己不可謂不勤奮,不可謂不努力,但開拓來開拓去,手裡就幾個「小蝦米」級別的客戶。
章天宇覺得很憋氣也很灰心,老闆有眼無珠,沒看到他的能力,也不給他機會。他計劃辭職跳槽。「我給自己定的時間就是5年,如果這段時間裡沒做出成績,就說明這個公司不適合我,不值得我在這裡浪費時間。」
可以想見的,章天宇接下來的職場發展也不會太順利。他是「中二病」集大成者:極度自我膨脹,看什麼都不順眼,隨意否定他人,同時對自己的被忽視又抱怨不休,覺得非常失落。
這種人衝到職場上,挫敗感是註定的。「以為自己是會發光的金子,必定有大作為,其實在整個大環境裡,不過滄海一粟。」章天宇的大學導師建議他放平心態,多學習,「在你還是螺絲釘的時候,就先踏踏實實地把螺絲釘的角色扮演好,然後再去想當大齒輪。」
其實以章天宇的才學,如果他在職場摔幾個跤後能好好反思,穩紮穩打地一步步走上去,未必沒有大成就。畢竟「中二病」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毛病。就像《中二病也要戀愛》一片中所說的,「人這一生都是有『中二病』的」,關鍵是要學會從挫敗中成長、成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