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科技網站Recode報導稱,喜歡就向右滑,不喜歡就向左滑。如果雙方都右滑,那麼恭喜了,你們「牽手」成功!這就是交友應用Tinder,它以卡片的形式展示用戶的照片和資料。Tinder每次只展示一位用戶的照片,如果你向左滑動某位用戶的照片,那麼你就不會再看到這位用戶。
Tinder聯合創始人兼CEO西恩•拉德(Sean Rad)表示:「滑動操作之美在於,用戶只需最少的動作,便可瀏覽內容。通常,在瀏覽器或手機上,你需要滾動頁面,然後才能閱讀內容。通過Tinder的滑動功能,內容導航操作還整合了輸入操作。」
目前,Tinder用戶每天滑動8億次,並且已經成功配對10億名用戶。
Tinder無疑是新式用戶界面的典範,這種界面非常適合小屏幕行動裝置。拉德表示,Tinder界面的靈感來自寶麗來相片和撲克牌,並非借鑑了其他移動應用。在Tinder發布之初,拉德便發現用戶非常喜歡翻閱圖片卡。拉德將它稱作一種「基於動作的用戶界面」。
實際上,除了Tinder,很多移動應用同樣採用了卡片式界面,例如 Jelly, Swell和Weotta。如果要用一種界面來取代無線下拉式界面,那麼卡片式界面便是最佳的替代方式。卡片式界面每次只展示一個信息,如你可能約會的對象,你可能想回答的問題,或者一首你可能喜愛的歌曲。
越來越多的應用開始採用卡片式界面。上周,一款名為Steller的應用便利用卡片式界面幫助用戶講故事。但是,這些應用並不一定抄襲了Tinder的設計,只是它們的界面相似而已。
Swell CEO諾馬•庫馬(Ram Kumar)表示:「我們自主開發了Swell的設計,後來發現這種界面已成為一種趨勢。」
過去8年,卡片式界面一直被認為是改進網絡內容展示方式的方法之一。2006年,Facebook推出信息流功能,Twitter隨之推出相似的功能。這種界面以倒序的方式為用戶展示實時信息,並針對每位用戶展示定製信息,但對於海量的信息,用戶往往無可適從。
紅點投資合伙人賴安•薩沃(Ryan Sarver)表示:「當Twitter和Facebook由網際網路服務轉型為移動服務時,它們很難徹底重新構思自己的服務。」薩沃此前曾任職於Twitter公司。
作為移動內容應用的先驅,Instagram採用了一種新式界面。儘管Instagram界面仍然存在信息流風格,但用戶已經可以每次只瀏覽一張照片,這與卡片式界面十分相似。
最近幾個月,風投人士和設計博客都在談論卡片式界面,他們無不認為這種界面非常適合展示脈絡清晰的信息。如今,Google Now個人助理、Twitter平臺、Kik等消息應用以及Facebook Paper都已經採用卡片式界面。
拉德、薩沃等人認為,卡片式界面和滑動功能的結合將用戶體驗提升到新的高度。這種界面不僅可以讓信息更為簡潔,而且讓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一方面,卡片和滑動功能便於用戶使用。另一方面,這種界面也可以為開發商提供用戶互動數據。
也就是說,用戶與每一個內容互動,Tinder可根據用戶對潛在約會對象的反應加以改進,然後推薦不同的用戶。Swell同樣如此。庫馬表示:「每一次滑動都可以向Swell算法提供一個信號。」
但拉德表示,有些應用採用卡片式界面,但沒有完全採用滑動功能,這樣的設計其實存在缺陷。例如Facebook Paper,它的設計方向沒錯,但互動方式有所欠缺。
拉德甚至認為,Tinder已經說明卡片式滑動界面可行,每一款移動應用都應該採用卡片式滑動界面。(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