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月嫂,就不想要河南東北人

2021-02-23 月嫂了不起


「育兒單:寶寶4個月,要帶寶寶經驗豐富,輔食添加,做衛生,普通話標準。東北河南無緣。」


各位親愛的月嫂育兒嫂大姐們,對於上面這份訂單內容,你們熟悉嗎?是不是經常看到「河南無緣」「東北無緣」等字眼,要麼就是直接來一句:不要河南人!連置身事外的人都要忍不住義憤填膺的來一句:「河南阿姨怎麼了!」「東北阿姨怎麼了!」

 

是啊,河南怎麼了?東北怎麼了?河南和東北的人跟你家有仇啊還是和你有不共戴天的過節?憑什麼就對河南和東北另眼相待!?你不想要我們,我們還不想給你上班呢!

 

這不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嗎?

 

但地域歧視這件事不是一個現代才出現的問題,自古而今都有這樣的現象,早在宋朝,宋太祖趙匡胤就有過一句名言「用南人為相,殺諫官,非吾子孫」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趙匡胤的子孫誰要是敢用南方人當宰相,敢殺諫官,那就不是我的子孫,沒有資格繼任皇帝,也沒資格享有皇室的權利。是不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我們不禁會反問,歷史遺留的問題是不是就沒辦法解決?對於歷史,我們不是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嗎?這樣糟粕難道還要沿襲?

 

何止沿襲,你還沒有經歷「放大」。至今河南仍然被定義為:狡詐、行騙、偷盜。這些標籤就像一隻帶有黑色粘稠觸角的爬蟲一樣深深的抓在他們身上,各行各業,年復一年。為什麼會這樣?仍然與我們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有著不可分割聯繫?

 

在一大段歷史歷史時期,河南這個地方都處於一個被掠奪欺壓的時期,雖然人口眾多,但卻沒有足夠的多方位發展來支撐這個地區的平衡,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的河南人似乎開始了一場人文變化,這種變化歷經滄桑,直到千百年後的今天,仍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變化,衍生出來今天我們所定義的「河南」

 

我們單單在母嬰家政這一個行業的調查中發現,我們在數以百計的客戶訂單中有高達百分之四十的要求一欄裡會標明地域籍貫要求,佔絕大部分比例的就是河南和東北。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現象呢?就是你連客戶的面都沒見著呢,光憑藉著籍貫這一個小格子就已經被拒之於千裡之外了,管你什麼脾氣秉性,優秀與否,一票否決。原因無非是那些被灌注的標籤:狡詐、偷盜、欺騙等等你所能想到的負面詞彙。儘管他們對這個地區知之甚少,或者僅僅停留在道聽途說的層面上,狹隘的以偏概全,就像謠言不需要成本,詆毀也可以肆意。

 

但我也曾從我們老師口裡得知一個真實的發身在身邊的故事。一個河南大姐來北京學習月嫂課程,當時交住宿費用的時候沒有十塊錢零錢,宋老師就給這位大姐墊付了,原本沒有在意這十塊錢的宋老師後來得知,這個河南大姐第二天來到公司一整天都在找尋宋老師,老師當天有事外出,執著的河南大姐一直要等宋老師回來,大家都以為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結果只是為了還老師這不足為道的十塊錢。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有太多客戶會在河南月嫂結束短暫的一個月工作後送來感謝的錦旗,她們淳樸、善良、用心,不知道為什麼就因為那樣一個地域黑背上了甩之不掉的包袱。

 

而對於東北,外界一直有這樣兩種聲音:東北人性格豪爽、為人仗義熱情,是個特別值得深交的人群,但是也脾氣火爆,粗枝大葉。


東北是個什麼樣的地區呢?大多數人依然會停留在天寒地凍,荒涼粗獷的層面上。事實上,東北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名字「北大荒」,那時候確是一個荒涼的地方,雖然後來也有山東移民但大多數是蒙古居民較多,那些牧野居民原本就過著粗狂奔放的生活,這是地域風格和歷史文化所決定的,在中原南方繁榮昌盛的歷史時期,失去商業地域優勢的東北一直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隨著時代的變遷,東北地區逐漸變成一個個重工業城市,無論是氣候條件還是經濟文化發展,東北都不比南方婉約、舒適、多方位源遠流長的發展更為優勢。眾多原因形成了東北整個區域的生活方式與南方地區南轅北轍。縱觀地域、氣候、歷史、經濟、文化等眾多因素,就造就了這樣一個北方民族,也造就了這樣一個民族的性格。

 

我們在研究客戶要求的時候發現,絕大多數客戶不喜歡東北月嫂育兒嫂的原因是,認為她們脾氣不好、不夠細心、缺乏耐心、餐食製作粗糙等等。而與之相矛盾的是,還有一大部分客戶很喜歡東北大姐,覺得與她們好相處、做事乾淨利落,熱情大方,做事情很少拖泥帶水,她們絕不會跟你耍什麼心機,玩什麼路子。不過相對於河南來說,東北的遭遇似乎好那麼一點。但是你說東北大姐月子餐做的不好?

 


 你看,粗枝大葉的東北大姐也能做出如此精緻漂亮的食物,你說她沒耐心,可還有很多客戶對她們的工作稱讚有加,你說她們沒耐心,可她們不厭其煩的哄哭鬧不休的寶寶要比你都耐心溫和的多吧,她們愛你的孩子甚至更過於愛自己的孩子。

 

即使地域環境造就了她們原本的性格特點,但也不能僅僅因為這樣一個模糊的原因就否定了所有東北姐姐們,退一萬步講,即使那些性格真的有缺點的大姐,在經歷了我們這樣一種服務行業以及城市家庭服務的打磨,也足夠改變原來的性情,更多的是對這份工作的認真、熱愛、耐心、努力。你還會憑藉外界的那點毫無考證價值的隻言片語就輕易的否定她們的優秀?

 

我相信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沒有百分百的感同身受,就如那些因地域歧視被拒之門外的可愛的大姐們啊,發現在這個高樓林立,繁華無限的大城市,竟然容不下這群本身就處於弱勢的群體,儘管她們背上了原本不該被強加的包袱,儘管她們帶著一腔熱血滿懷欣喜的想去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儘管她們內心純良對這個世界的險惡一知半解。

 

你不知道一個地域性的歧視能給這些熱心的大姐們帶來什麼樣的心情,就如你從來不曾看到那些被拒絕後的黯然傷神的面容和淹沒在人潮中落寞又容易被忽視的背影。

 

可是今天我想說,你喜歡四川湖南,但四川湖南也不是零犯罪率,你討厭河南東北,河南東北也成千上萬的可愛的人,更何況你的「喜歡」和「討厭」僅僅是毫無緣由的道聽途說。在你沒有全面了解一個地方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摘下你那可笑的有色眼鏡,即便不能,在這個凜冽陌生的城市裡,也至少給她們一個平等的機會,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個普通人都能得到的笑容。因為這世上還有那麼多河南東北的姐姐,要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熱情、都善良、都值得你最深的信任和依賴。



聯繫我們:聯繫微信:zgz9991  郭老師:13341146620

相關焦點

  • 找月嫂,就是不想要河南、東北人!
    東北河南無緣。」各位親愛的月嫂育兒嫂大姐們,對於上面這份訂單內容,你們熟悉嗎?是不是經常看到「河南無緣」「東北無緣」等字眼,要麼就是直接來一句:不要東北、河南人!連置身事外的人都要忍不住義憤填膺的來一句——是啊,河南怎麼了?東北怎麼了?河南和東北的人跟你家有仇啊還是和你有不共戴天的過節?
  • 如何挑到好月嫂?康康過來人的實用建議
    坐月子請個月嫂來幫忙,幾乎已經成為每個中國家庭的標配。但是家政市場魚目混雜,如何才能挑到合格稱心的月嫂?今天,我們就來康康過來人都有哪些實用建議,趕緊來pick吧~ 挑選月嫂,這些誤區千萬別進首先,有三個誤區一定要繞開:1.月嫂價格越貴越好越貴的月嫂,往往很難約上,這也是月嫂工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 挑個合格月嫂真這麼難嗎?
    事件:荒唐「餵藥門」事件頻頻發生  8月16日中午,一條憤怒的微博被網友轉載了2萬多次:為了讓孩子不吵不鬧,一名月嫂給新生兒餵食某靜心助眠口服液,直到一天晚上,孩子家人回家時無意撞破,這一荒唐事件才宣告結束。  無獨有偶,類似的事件在大連上演。
  • 找月嫂是不是挑最貴的才會放心呢?
    月嫂是母嬰護理師的俗稱,服務的內容以月子護理為主,如果產婦在坐月子期間,有個稱心如意的月嫂幫忙一定會讓產婦和寶寶生活舒心很多。所以很多僱主通過挑了最貴的,這樣才覺得有保證。是不是真的這樣呢?那該怎麼選服務好的月嫂或者家政公司?
  • 高薪月嫂打盹摔傷出生48小時的小寶寶,過來人告訴你怎麼挑月嫂
    個人認為,如果有條件,最好請自己知根知底的月嫂,比如親戚朋友家用過的,口碑好的月嫂一般都不會差。但這裡有個問題,一般讓人介紹月嫂時,很多人其實自己並沒有用過的,而是聽他人說不錯就轉介給你,這種我個人覺得不太可靠。我樓下的鄰居當時和我前後坐月子,她的月嫂是朋友的朋友介紹的,據說不錯。然而,鄰居親自使用後,卻說是自己「花錢買罪受」。
  • 國內月嫂月薪過萬!河南正向家政強省轉變 這個「伺候人」的行業...
    資料圖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3月3日,一條「月嫂行業火爆」的熱搜引起網友廣泛關注。據了解,國內初級月嫂的價格從8800元起步,金牌月嫂費用在25800元以上且最難找。一線城市該需求尤其明顯,且需提前半年預約。
  • 河南人眼中的北京人認真,浙江人自來熟,東北人用一個字概括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擁有自己的標誌性旅遊景點,例如一提到武漢,就會想起黃鶴樓,和敦煌一起想到莫高窟,前幾年由於知名度和宣傳力度不夠,來河南旅遊的遊客不多,州、信陽一些美食文化,漸漸的中原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全國各地遊客,一些細心的河南人會發現,不同城市的遊客都烙上了鮮明的城市印記
  • 火眼金睛「挑月嫂」:記好3個細節,判斷月嫂是好幫手還是豬隊友
    寶寶的到來,整個家庭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但是照顧寶寶的重擔全部落在寶新手媽媽的身上,婆婆和媽媽的經驗雖然豐富,但是未必能夠做到100%的科學,然而即科學又周到又有經驗的人非月嫂莫屬,月嫂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爭搶的「香餑餑」,那麼月嫂有哪些優勢呢?
  • 菲仕蘭愛心月嫂河南招生 支持海關總署定點扶貧
    今日下午,愛心月嫂項目招生儀式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舉行。民權縣民政局黨組成員陶藝兵,民權縣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呂欽,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政府事務負責人劉小虎等參加了招生儀式。今年8月,菲仕蘭向海關總署定點扶貧縣捐贈了50萬元現金及奶粉物資。菲仕蘭還將通過愛心月嫂和奶農幫扶項目,助力海關總署定點扶貧縣脫貧工作。
  • 當東北寶媽遇上江南月嫂,萬萬沒想到月子坐成了這樣
    當開朗直爽的東北寶媽,遇上江南月嫂李阿姨,她們之間相處的如何?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記得剛生產完坐月子的時候,心情不太好,又遇上一些工作收尾的事情,情緒是比較低落的,但李姐非常耐心的,也包容我很多小情緒,讓我慢慢放鬆下來。
  • 起初不看好月嫂 後來離不開月嫂
    起初不看好月嫂 後來離不開月嫂找月嫂是老公要求的,起初我並不看好月嫂,覺得月嫂有沒有都一樣經過這段時間月嫂的照顧,我發現月嫂真的太重要的。感謝柚媽柚子的月嫂賀江芬這42天來的照顧,起初找月嫂的時候不是很放心,後來柚媽柚子的派單老師給我介紹了月嫂賀阿姨,賀阿姨不僅廚藝精湛,帶孩子,坐月子餐,通乳,真是沒得說。
  • 河南理科生650分,湖大、東北大學、吉大是可以選擇的985院校
    2020年高考結束了,對於河南考生來時,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因為2020年河南省的高考分數創造了歷史性的記錄,700分以上人數169人,600分以上人數4萬多人,顯然600分已經不算一個高分了,因為只有700分才能上清華北大,那麼不少河南考生都在問,
  • 月嫂市場火爆 如何才能找到好月嫂?
    「因為是熟人介紹,這名月嫂還給了友情價,28天9000元,我沒還價就定了。」她說,該月嫂照看了二十多個孩子了,像這樣經驗豐富的月嫂很多人搶著定,自己提前半年付了1000元定金。可身邊朋友介紹的月嫂檔期都很滿,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了陽光大姐,經過面試了幾位月嫂,最後她選了一位她覺得滿意的月嫂,月薪7800元。「我覺得有保障,我把錢先交給陽光大姐,我對月嫂的工作進行評價後,她才可以憑著我的評價條到公司來領工資。如果有不滿意我可以直接找公司。」
  • 東北人、河南人、四川人喝粥,廣東人:你們那頂多叫稀飯
    東北人、河南人、四川人喝粥,廣東人:你們那頂多叫稀飯東北人喝粥東北最多的粥不是大米做成的粥,很多時候是小米粥和玉米粥!小米粥是最普遍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煮。不過小編喝慣了南方的大米粥,剛開始喝小米粥的時候還稍微有一點不太習慣,不過喝多了還是覺得很好喝的。
  • 最好的月嫂要價一萬五千八 萬元月嫂貴在哪了
    2007年「金豬寶寶」和2008年「奧運寶寶」出生時,月嫂的平均價格還在2000—3000元之間,可到了明年「龍寶寶」出生,據媒體報導,月嫂的價格已經變成了「5000元起步,七八千元較普通,上萬元的月嫂都成了搶手貨。」在老輩人看來,「帶小孩兒」這件事應該是人天生就會的,如今儘管加入了很多科學因素,但真值得我們花費上萬元的代價嗎?這些接近「奢侈品」價位的月嫂,又是如何被包裝出來的呢?
  • 數學老師寧波轉行做月嫂賺百萬 北京買房
    臘月二十九,做完最後一單,月嫂李國勤就可以回河南老家過年了,坐一晚火車,她就能在除夕當天趕到家。春運的票不太好搶,李國勤半個月前就託老鄉買票,臥鋪票一張近300元,她捨不得,想買140多元的硬座,很可惜,沒搶到。最終,她買到一張站票。
  • 找月嫂?是找中介公司靠譜還是熟人推薦月嫂更靠譜?
    中介公司每個標準都不一樣,聽朋友託關係找來的「熟人」,又聽到抱怨某些方面不專業不靠譜,即將上任的新手爸媽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因為今年身邊生孩子的朋友確實有點多,我決定寫一寫關於找月嫂的那些事,你們就看這系列文章吧。
  • 從借錢培訓到年入16萬 她是疫情打不倒的金牌月嫂
    入行:她借了400元交上月嫂培訓費記者聯繫到趙雲紅時,她在北京剛剛結束隔離,正準備迎接自己2020年的第一位僱主。今年49歲的趙雲紅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東北大姐,身上帶著東北人特有的豪爽與樂觀。「挺多青島人對東北人有偏見,一聽是東北的就不願意用了,但我不一樣,咱有口碑『撐腰』。」
  • 月嫂不等於保姆和醫生,這些誤解,讓月嫂流下委屈的淚
    大部分月嫂一直在努力地學習進步,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但有些客戶對月嫂的期望和工作,仍然存在幾個誤區。,對月嫂提出很多不對的意見,反而打亂了月嫂正常的工作。 實際上,月嫂的24小時工作,指的是突發情況下,月嫂任何時間都以寶寶和產婦為先,但並不是不吃飯不睡覺,誰也受不了這麼大的工作強度。 月嫂理解客戶想要得到最好的服務,但月嫂也是人,如果不休息好,也沒有最好的狀態來照顧寶寶。
  • 東北話 「魔性」?河南話「不服來戰」
    ,二十年下來就是十小時,一億人看,最保守地算下來就是十億個小時……」如果按這邏輯,那河南話太強大了,足以完爆東北話。耳濡目染,天長日久,就有很多古語詞彙像黃河水中的泥沙一樣,緩慢而緻密地融入了河南話的基因裡了。因此,儘管河南話基本上不分抑揚頓挫,都是平平庸庸的「一線潮」,但其內涵各不相同。  例如,河南方言對古語詞的沿用要多於東北話,而且大多是東北話中沒有或不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