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河,被錦鯉佔領,村民:初一十五都有人放生

2020-12-19 騰訊網

農村的河道、水溝,有許多人小時候捉魚摸蝦的歡快回憶。

不過,如今許多農村河溝裡的野魚,跟大家記憶裡的那些野魚模樣,已經大不相同了。

比如江蘇鹽城的一條鄉下小河,就令人倍感驚奇。

一條常見的農村小河,在冬日顯得特別清澈,能清晰看到河中有許多的魚群遊動——幾乎都是顏色鮮豔的各種「紅鯉魚」..

河裡魚群多不能說是壞事,可是為何都是錦鯉?

這些「紅鯉魚」,都是哪來的?

原來,都是人為放生的,到底老鄉介紹說,這兩年忽然放生開始「流行」起來——特別是初一十五的時候,河邊一定有人提著袋子、網箱放生。

「泥鰍嘍、鱔魚嘍,烏龜甲魚和黑魚,還有就是這些錦鯉子...」一位當地釣魚愛好者無奈說,以前河裡還能釣到野生的土鯽魚、鯉魚,可是隨著放生的流行,本土野生魚越來越少見了。

確實,一條河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圈,能容納的魚群、水族是有限的。

放生的物種多了,河裡原生的魚群生存空間就會被擠壓,甚至一些放生魚,屬於兇狠的掠食魚,會捕食原生魚群...

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混種」——許多放生的魚種,都是人工培育的選育品種。

這些放生魚,會跟河中的野魚雜交,形成「基因汙染」,長出些奇怪的魚來...

前不久許多人熱傳的「鳳尾魚」,就是這種雜交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每逢初一十五村民自覺搞衛生
    9月2日是農曆七月十五,當天上午7時許,博羅縣福田鎮山下村村民徐美蘭帶上掃帚,加入村中的義務清潔隊,上路打掃衛生扮靚家鄉。 原來,自今年7月初以來,福田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移風易俗工作相結合,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引導村民文明祈福,倡導村民搞好自家衛生的同時,一起參與村裡的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新風尚。如今,村民逐步養成農曆初一、十五灑掃庭除,一起動手扮靚家鄉的習慣。 「今天是農曆十五,也是環境衛生整治日,等搞好自家衛生後,我就去參加村裡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 南寧五通廟 l 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是人山人海
    可就是這樣一座平日裡安靜的寺廟,每到農曆的初一和十五就人山人海。特別是五通廟每個初一的凌晨搶頭香更是一番壯觀景象。五通廟的沿江一角是放生池,可以看見幾家攤子在賣各種烏龜以及錦鯉,大小不一,價格不等。五通廟的另一邊是算命路,從進門的買香火,到五通廟燒香從五通廟出來後放生池放生,到算命街上為自己算上一卦。
  • 廣西繁華地段的小廟,看著很寒酸,但初一和十五,不一定擠得進去
    廣西繁華地段的小廟,看起來很寒酸,但初一和十五,不一定擠得進去廟宇是人們祈福祝禱的地方,還能體現出某一地方的民俗和文化。現在很多地方都修建有廟宇,供善男信女們朝拜。若要問,什麼樣的廟宇香火最旺?五通廟每天都有人進來祭拜,但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晚上凌晨開始燒香祭拜。由於很多人都說這裡靈驗,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只要心善,則是有求必應。初一和十五來這裡上香的人就絡繹不絕。經常見到廟旁邊的停車場,沒到9點鐘,就已經停滿了車。為的是能早點進去,準時燒香,以表達自己的虔誠之心。
  • 農村老漢河中捕魚,捕獲的多為「放生魚」,再賣掉
    4月21日,京杭大運河的南運河段,一位農村老漢正在河中捕魚,引發路人駐足圍觀。按理說,捕魚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這位農村老漢捕到的魚卻比較特殊,據熟悉內情的圍觀群眾介紹,這些魚都來自附近的魚攤兒,多數為放生魚。
  • 農村有「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的說法,為何如此說?
    從這一點上看來,農村人針對小孩出生的日子十分注重,在她們來看,出生日子能夠 決策一個人的運勢、財富等層面,乃至還會繼續把出生日子作為窮富的代表。除此之外,農村人針對男人女人出生日子也是有避諱,有農村「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這有哪些危害嗎?農村有「男不可初一,女不可十五」的說法,為什麼這般說?
  • 村民小河內逮到8根長鬚怪魚 專家:變異鬍子鯰
    8根長鬚的「黃龍魚」現身村邊小河  3日,費縣新莊鎮半路村村民楊中義給本報打來電話稱,2日早晨,其妻子在村南小河內逮到一條長了長鬍鬚的金黃色大怪魚。而這條怪魚就連村裡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從未見過。更奇怪的是,村南小河幾近斷流,連小魚小蝦都很難見到,哪裡飛來這麼大的怪魚,該不是天上飛來的「龍魚」吧?
  • 每到農曆的初一或十五,這條河總是「冒出」紅色的小鯽魚
    近段時間以來,位於京杭大運河的南運河,每到農曆的初一或十五,總有紅色的鯽魚從河中「冒出」,引發當地人好奇以及垂釣愛好者前來過癮。河中為啥頻現紅色的鯽魚,而且還這麼有規律。為此,記者來此一探究竟,揭開謎底。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為何男孩子不能初一出生?
    自古至今,新生兒的出生都寄託著全家人的希望,在過去由於醫療水平差,待產孕婦只能選擇順產,所以孩子的出生時間也並不像現在一樣可以由父母來決定,人們便認為孩子的出生時間將會決定他以後的運勢。在農村中關於新生兒出生時間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孩子不能在初一出生呢?
  • 農村老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是迷信嗎?
    相對於城市來說,農村會更原始一些,所以在農村裡,還有一些古時候留下來的俗語,到今天還會有人時不時提出來說,「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就是這樣一句俗語,它表達了古人對生辰的看法,在今天的耨寫農村,也還有老人會在小孩出生時說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以後就是當娘娘的命,而十五出生的男孩,長大以後就是當官的命。
  • 山東臨沂費縣村民小河內逮到8根長鬚怪魚 專家:變異鬍子鯰
    &nbsp  8根長鬚的「黃龍魚」現身村邊小河&nbsp  3日,費縣新莊鎮半路村村民楊中義給本報打來電話稱,2日早晨,其妻子在村南小河內逮到一條長了長鬍鬚的金黃色大怪魚。而這條怪魚就連村裡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從未見過。更奇怪的是,村南小河幾近斷流,連小魚小蝦都很難見到,哪裡飛來這麼大的怪魚,該不是天上飛來的「龍魚」吧?
  • 買上百隻老鼠放生 老鼠會傳染5種疾病
    有一名村民好奇地看了一眼,卻看到了讓他汗毛都豎起來的一幕——車廂裡面是一籠籠的活老鼠!  據在隆華寺旁一名目擊事情經過的農莊工作人員說,前日這輛貨車的車尾後廂打開後,便傳來了撲面而來的惡臭。「嗆得人幾乎窒息,車裡是一籠籠的動物,排洩物都堆積在一起,還有不少動物已經死了。」
  • 農村說的「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俗語通俗不是很文雅,也沒有格式的規定,只是說起來朗朗上口,非常淺顯易懂。這都是勞動人民對於生活的總結,是生活的經驗,智慧的結晶。農村有句老話叫「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到底是說的什麼意思呢?
  •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在我國古時候,特別的重視日子和時辰,尤其是孩子出生這一方面。用古時候的話來講,那麼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而且這句話如今成為了農村俗語,仍然有不少老人相信這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文字上來看,初一的娘娘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之後都是幸運的。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兒」,到底是啥意思?
    在農村至今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例如:「家有一寶,不如家有一老」,還有「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等等,至於它的真實性和來源都無法證實,但是這都是老一輩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和智慧結晶,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嗎?
    傳統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老話裡,有很多有關黃曆日期的俗語,尤其是針對咱們這男孩和女孩的出生日期更是有很多的說法,其中有這麼兩句,在咱們的民間流傳最廣,其中一句是「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黃曆今天我們講的這句「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又是什麼意思呢?是說這初一和十五出生的人一直會很順利嗎?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 農村諺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在現在社會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的俗語包含著很多的哲理和智慧,而這些話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實際上卻能夠表達多種意思。而對於「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諺語,而這句話的最初流傳的原話是「初一的官,十五的娘娘」,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在過去的時候有一個地主人家,他家裡雖然家財萬貫,但兩個孩子卻長得非常的醜陋。女兒是十五出生的,為了能讓女兒嫁人,他送出了幾大車的嫁妝,這樣一來很多人都搶著嫁給他的閨女。而出嫁的當日大家看到了這麼多的嫁妝,於是很多人動起了殺人越貨的心思。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農村人在講道理時總會說上幾句俗語,這些話在城裡人看來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農村的朋友卻在耳濡目染中也會跟著說上幾句。這些俗語雖然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意思,但正所謂話糙理不糙,每句諺語的背後都有著相關的民間傳說和風水上的解釋。而這些俗語概括了農村人的生活百科,包羅著萬象的大千社會。
  • 農村老話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俗語是農村最常見的一種文化形式,這些農村俗語可謂是男女老少都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是一種通俗的文化現象,雖然農村俗語沒有特別高深的詞彙,也沒有多麼華美的句型句式,但卻蘊含著很多村民美好的寄託或者是供現在的百姓以及後世人學習的道理,是需要我們將其好好繼承下去的。
  • 農村民間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什麼意思呢,怎麼理解?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什麼意思?以前的時候,人們對於生辰八字十分講究。不同時間出生的孩子,說法也不一樣。對於生活中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人們會選擇一個好的日子,俗稱良辰吉日。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有啥講究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