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陽一海洋館在魚身上寫滿百家姓的消息引發熱議。
網友小棠在參觀後,通過社交平臺發出了自己的困惑:「一個魚缸裡所有魚身上被寫滿了百家姓,讓遊客找自己的姓,找尋和大海的緣分???」同時他認為,海洋館應該是向大家傳遞、科普保護海洋動物理念的場所,這種在魚身上人為寫字的行為與保護動物的理念有點背道而馳。也有網上有表示,魚身上一個大大的紅字,我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有點怪,不太舒服……也有網友認為,感覺這還好吧,魚在水裡還那麼活潑,有的魚還被拿去餵其他動物了,那不是更慘嗎?
對於這樣一個"姓氏魚"的展覽項目,工作人員表示,既是想增加一些互動性的元素,也想著在一些科普活動中,更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從而達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在魚身上寫字,很容易讓人想到「到此一遊」的亂寫亂畫,甚至想到古代對犯人的一種叫黥面(墨刑)刑罰。對於這樣一種隱喻「不文明」甚至「侮辱」性的行為,很難能將其與文創科普聯繫起來。
而且,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姓和氏本身就是文明進步的產物,以此將姓氏寫在魚身上,既不美觀,影響到魚兒本身的自然觀賞狀態,而且充滿粗鄙和無知。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相對低級的文創科普項目,無法導人向善,而且很難起到科普的作用,黃色的魚配上紅色的字,超級醜陋。
從民俗角度來講,民間素有「丹書不祥」之說。而且古代判決死刑的人,會用雞血在其押號上寫上名字,後來演變為用紅字書寫。《西遊記》中民有閻王爺用硃砂筆勾劃生死簿之說,被硃筆勾掉的無疑被判了死刑。這並不是封建迷信之談,而是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這在當下依舊是很多人的共識,用紅色書寫別人的姓氏名字,都是一種不尊敬的做法。
如此一個科普基地,為了讓一個處在角落的魚缸引起人們的注意,想了一個最為蹩腳的辦法。魚兒就是魚兒,自然的狀態本身最美,為什麼非要「畫蛇添足」,瞎搞呢?而且作為一個科普基地,以這樣一種不文明的做法吸引人的注意,如何傳遞文明和保護生物的理念?
「小聰明」的背後要「大智慧」支撐,如果只是為了博人眼球,那就只能淪為「自作聰明」的笑話。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