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除了吃喝拉撒還要學習新生兒護理知識,新手媽媽辛苦了。
今天我們交流一下關於新生兒的臍帶護理的小細節。
如果退回兩年前,寶寶出生後會建議清潔消毒,用棉籤沾75%酒精或者碘伏在臍帶與肚臍接觸位置輕輕擦拭。
75%酒精的優勢在於對細菌效果明顯,明顯劣勢比如對皮膚有刺激。另外作用時間隨著酒精蒸發而變短。
碘伏的優勢在於對皮膚無刺激,更適合寶寶使用。不僅對細菌有效,真菌,芽孢,黴菌等也不在話下。
而雙氧水在殺菌時會自動升高溫度,紫藥水加速結痂卻使臍部分泌物無法排出,都不建議使用。
所以相對來說,如果需要消毒,碘伏更適合新生兒。
最近美國婦產科學會有了新的建議:晚斷臍帶,清潔乾燥。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保持臍帶清潔乾燥,是護理的關鍵。
之前生娃,孩子一出來就會麻利的給孩子斷了臍帶,測指標洗澡然後報給媽媽看。而在國際上對於斷臍帶的時間都有各自的見解。有說出生就該斷,有說30秒後斷,有說一分鐘後斷,還有說兩分鐘,以及臍帶不再活力四射才斷。
臍帶斷晚可能會加重新生兒黃疸,其他只要產婦身體健康,孩子胎心有力,可以晚一些斷臍帶的。
臍帶斷後會在肚臍上多一小塊兒,先普及個知識,臍帶沒有痛覺神經,所以不用擔心漏出來一碰會疼。而我們所說的護理,就是輔助臍帶乾燥脫落。
目前臨床上也在從用酒精碘伏等藥物擦拭,逐漸改變成使用溫溼的棉籤擦拭後再用幹棉籤沾幹。
出院回家後,護理臍帶要有以下流程:
洗淨雙手,輕輕將臍帶殘留端託起,觀察臍帶底部是否紅腫化膿。
如果一切正常,可以使用棉籤沾清水(燒開後晾涼或晾成溫水),臍帶根源部螺旋式擦拭,並將範圍擴大到肚臍周圍,輕輕擦拭,之後用乾爽的棉籤再次清潔即可。
如果發現臍帶與肚臍連接處有化膿紅腫,寶媽也不用怕,可以用75%的酒精或者碘伏來輕輕擦拭,之後用乾爽的棉籤擦乾晾乾即可。
注意事項,無論是清水還是酒精碘伏,棉籤擦拭完臍帶不可以再回去沾,只能沾一回,避免整瓶被汙染。
孩子臍部潮溼,捂熱等情況都會加重感染,日常尿布不要搭到肚臍,臍部保持乾爽透氣,禁止私自包紮。
待臍帶脫落後檢查肚臍是否有滲液。出院在家,當發現臍部有鮮血,臍輪紅腫,臍部有異味或化膿等症狀,及時就醫。
如果覺得有用,收藏轉發方便下次使用,分享給更多人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