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日校長做導遊,大學體驗營免費玩,香港的大學用最人性圖書館...

2021-01-11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1.2萬名申請者、303名最終獲錄取、含16位全國各省市高考狀元,這是香港大學在本月公布的2013年中國內地招生數據,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全國高考人數已經連續5年下降,港大今年也同樣縮減了內地招生規模,與此同時學費依然是「漲」聲一片,但1.2萬名申請者卻再次為香港大學創下了歷史新高。再看看今年已經陸續完成內地招生工作的整個香港高校戰績: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內的港府資助的8所高校,已經「狂攬」1590名內地高考優秀學生,其中有35名是省市狀元。香港高校似乎輕而易舉地就完成了內地尖子生的挖角任務。

    相較而言,內地高校的招生工作卻遠沒有如此順風順水,面對優質生源愈發激烈的競爭,眾多知名學府甚至開始放下「高貴冷豔」的身段,走起了非常規的「親民」路線:中國人民大學曬起了「女神」,同濟大學打出了「賣萌學長牌」,而清華大學也把曬外教當成了噱頭。當內地高校以空調、美女、食堂飯菜作為招生噱頭時,香港各高校卻並未在所謂的「親民路線」上走偏:校園開放日、暑期課程、免費體驗營,這些貫穿全年的招生宣傳活動,早已成為香港各高校的常規動作,在開放和溝通的姿態下,香港高校始終都沒有偏離「大學之道」。

    校園開放日是學生的嘉年華,校長、教授做導賞員任由吩咐

    有700多萬人口的香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全港13所頒授學位的高等院校中,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常常都在各類全球大學排行榜單上位居前列,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還一直在亞洲第一高校的頭銜上輪流坐莊。即便作為全球最優秀的高等學府,香港各大學卻從來不「端架子」,每年10月份左右為方便高中生了解學校而推出的主打活動之一———校園開放日,就活像一場全民狂歡的嘉年華,不僅有校長親自做「導賞員」帶領參觀者遊覽學校,各個學院也是各顯神通拉開人員爭奪戰,教授和在讀學生都得自動切換為「友情模式」,有問必答。

    據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郭紫音介紹,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香港大學都會舉辦大型的資訊日為有志報考港大的同學及其家長提供親身感受港大文化的機會,「在這一天,港大將會全面對外開放,同學和家長除了可以向各個學院進行招生諮詢外,還可以參觀本部校園、學生宿舍和圖書館等校園設施,而且還會有各個年級的學長學姐們與高中生近距離交流。」除此之外,為了方便內地學生和家長了解香港大學,在每年的農曆春節期間,港大還會額外舉行一個小型的校園開放日。

    去年11月10日港大的校園開放日正值建校百周年,剛從內地過去就讀大一的港大學生G ary差點被當天的陣勢嚇到:「有點像內地的專場招聘會,每個學院和專業都在學校擺起了攤子,見到高中生稍微停留的就馬上過去發傳單,拉家常。那天校長徐立之教授因為在海外有公務沒趕回來,還特意寄了一卷錄影帶向家長和學生介紹港大的百年文化。」

    與香港大學相比,香港浸會大學的校園開放日戰線拉得更長,據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學專業的陳綺蕾表示,每年學校都會有好幾天完全開放給中學生和家長,旗下的各個學院也會舉辦自己的學院開放日。陳綺蕾去年作為導賞員親歷了學院的開放日活動,「當天我們的任務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行tour,講lab,帶gam e。先是帶著應屆中學生把中醫藥大樓遊覽了個遍,讓他們自己走到診所、博物館、教學科研實驗室去感受,還特別設置了很多有趣的工作坊,比如讓中學生來認藥、把脈、記方劑組成等。我記得有一個遊戲是擺著很多帶『子』字的中藥,讓中學生們來分出種子和果實,如屬於果實的有:枸杞子、女貞子;屬於種子的有:蛇床子、茺蔚子。當然了,除了我們學生做導賞,學院的每個教授也會到場,現場回答學生及家長的眾多問題,還會有專門的學院招生政策講座。」

    暑期課程向全球高中生開放申請,還有大學體驗營可以免費來玩

    對於香港各大高校來說,校園開放日更像是一年一度的全體學生狂歡,而真正表現它們開放姿態的重頭戲還是每年的暑期課程。每年暑假,香港各高校都會拿出上百門大學課程供高中生選修,在為期一兩個月的時間內,高中生們可以像正式在校生一樣吃住在大學,不僅享受來自名校教授一流的教學指導,還能參與學校和宿舍的各類社團活動。

    南都記者從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等高校的官網上看到,每年的2、3月份,這些高校都會在官方網站上掛出暑期課程的申請須知,只要是高中在校生,不管來自哪個國家都可以向學校提出網絡申請,然後郵寄申請材料,通過後就可獲得暑期在香港高校就讀的資格,當然每年的名額是有限的。據郭紫音表示,港大暑期開辦的課程不僅有學術相關的課程,還有很多著重綜合素質拓展的項目。

    記者在港大網站統計到,港大今年暑期開辦的暑期課程超過30個專業,其中一門叫做「線性代數」的基礎課程為期兩個月,如果學生可以順利修完,結業時還可以獲得6個學分用於今後入讀大學時的學分抵扣;其他無學分的課程則將建築、藝術、文學、戲劇、社會科學等課程都囊括其中。為期一周左右的暑期課程多數收費在3000到4000港幣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了學生在港大的住宿和學習費用,比起去美國高校暑期課程動輒三四千美元的收費,香港高校的暑期課程顯得親民許多。

    據郭紫音表示,香港高校設置面向全球高中生暑期課程的目的,就在於讓這些高中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香港高校的師資力量、教學形式,「暑期課程的任課教師多數都是港大的教授,教學形式也與正式大學課堂相差無幾」;而學生在暑期集中於香港高校生活,也能體驗到自己是否適應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同時對未來的專業發展有一個更清醒的把握。曾入讀過香港中文大學暑期課程的在校生肖言群就向記者表示,「此前我一直在內地讀大學還是赴港讀大學之間搖擺不定,在專業選擇上也不知道是念中文還是經濟學,後來去港大念了中文專業的暑期課程,我覺得我很喜歡香港課堂上那種討論的氛圍,也很喜歡他們注重團隊合作,後來就堅定了自己來香港念中文的決心,畢竟這種課堂體驗讓我覺得自己是真正喜愛這個專業。」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的國際高中生了解香港高校,除了開辦暑期課程,香港的不少高校還推出了「大學體驗營」活動。目前就讀於香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的王子豪就向記者表示,他來自新加坡的室友就曾經在高二時參加過港大的體驗營活動,「為期四天,港大會提供一份獎學金,涵蓋全部活動費用及住宿費用。」據了解,這種體驗營港大已經開展多屆,申請者只要獲得所在高中推薦,並通過電話面試就可赴港大進行為期四天的體驗營。曾經參加過體驗營的高二學生姬瀟依就表示,四天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不僅有高桌晚宴、校園尋寶,還有小組製作和體驗課程,「每一個組員都來自不同國家,這四天的經歷真的讓夢想與力量陡然在心中拔節而起。」

    大學提供多元可能,香港學生多以個性化興趣和各校專業實力做選擇

    本月,香港各高校陸續公布2013/2014年度內地本科生錄取情況,八間受香港特區與政府資助的院校共收1590名內地新生,多數新生高考分數線超過一本線近百分,儘管各高校學費普遍上漲一至兩成,但內地學生求學香港的熱潮卻愈演愈烈。當內地高校劍走偏鋒紛紛以空調、美女、美食作為吸引學生的噱頭,香港高校早就把自己的優勢研究透徹,有的學校主打世界高校排名榜的良好聲譽,有的學校著眼於本校特色與國際交流,有的則採取獎學金「誘惑」戰術。比如6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學剛為紡織及製衣學系畢業生舉行的時裝作品展,不亞於大牌走秀的氣場無疑是一次最好的校園形象宣傳。而在香港中文大學招生報名點上,你會看到像黑板報一樣展示著大學生們的流行文化專題研究比賽,從護膚廣告、香港小姐到兩性平等話題,雖然沒有美女學姐的照片,但你卻可以由此清晰了解,這個大學是允許你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的。不久前網友「謝謝和菜菜為愛走天涯」上傳的一組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照片更是令許多人大呼,想為此再念一次大學。在這個由荷蘭設計師設計的時尚圖書館裡,充斥著安靜的力量,學術氣氛瀰漫到每個細胞,並且顛覆了嚴肅刻板的偏見,給大學圖書館提供了另一種萌和清新的樣本。而有沒有一個好圖書館,或許比宿舍有沒有空調、食堂好不好吃更重要。

    顯然,香港的高中畢業生也不是由美女質量或宿舍條件來選擇大學的,他們更關心專業前景,並以自己的興趣為首要考量。和內地的北大、清華往往聚集了國內幾乎所有最頂尖的學生不同,由於本港大學錄取門檻較高,香港很多學生會選擇把前往海外留學作為他們的第一選擇,只有一部分本地精英會被香港排名靠前的幾所高校錄取,而香港本土學生在選擇學校時,會更側重該專業今後的就業。一般而言,醫學、法學和工商管理會是香港本土學生的首要選擇。因此香港高校在本土招生時,會更加側重強調每個學校在不同專業上的優勢。目前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新聞專業的香港本地學生馬蕊丹就表示,「在選擇本港大學時,會首選自己感興趣的科目,然後再看看各個大學該科目在香港就業上的實力。因為本港學生進入本地大學的競爭本身就很大,如果能進入心儀的學院學校,就已經不會有太多額外的考慮。當然,在進入大學之前,對於學校的 獎學金、國際交流什麼的也會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但不會認真去研究。」

    與之相比,內地學生就更加看重香港高校的國際化教學環境:根據去年一份「你眼中的港校」的調查結果顯示,近8成有報讀港校想法的內地生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環境」,可以說全球聲譽和國際化教學是香港高校吸引學生的兩大誘因,而香港各高校也深諳此道,在內地招生時會非常注重主打自己的國際牌。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在今年各學院的招生面試環節中,就派出65位來自世界各國並擁有豐富教學研究經驗的教授分別在北京、上海以及廣州親自主持面試。

    此前時任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突出強調:內地學生赴港讀書會擁有更多國際深造的機會。「香港本地學生讀完本科後想讀研究生的不多,出國的人數也不多,很多本地學生畢業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然後在工餘讀一些授課的碩士。但港大與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都有很多業務群落,加上香港通常跟內地是分開名額申請國外研究生,因此很多內地的同學讀完港大的本科以後,到國外都去了最好的大學。」

    而近年,香港各高校為了進一步吸引更多內地學生,除了大打國際牌以外,在香港高校學費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也向越來越多內地學生提供了豐厚的獎學金。比如學費最貴的香港大學今年就有約1/4的內地新生獲得了不同額度的獎學金;香港科技大學也為超過一半的內地新生發放獎學金;香港城市大學錄取的內地考生中,獲得不同額度獎學金的人數佔到總數的七成。目前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廣播新聞專業的蔡浩然就表示,「全額獎學金每年港幣15萬,為期四年。而學費只要11萬,等於說大部分生活費學校也給解決了。」

    香港高校進入內地招生十年,此前一直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發達省市與國內高校競爭,而近年來香港高校爭奪優質生源的「野心」似乎更大,除了提前半年到長沙、武漢等內陸城市進行招生宣講,近兩年更是把招生觸角直接伸到了更為偏遠的貴州等省市。郭紫音認為,「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選擇,高校招生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更多選擇的信息和機會。」

    秘遊香港

    之素食館遊

    六榕仙館

    有歷史的中式素食,立刻穿回70年代

    從車水馬龍的佐敦道轉入這家門面小小的素食店,你會感覺好像忽然回到上世紀70年代,店面裝修走的不是矯情的復古,而是完全保持了舊香港的風情,兩層高,有卡位,門前有個counter專門賣糕餅,有個「阿姐」不斷切外賣和堂食的齋滷味。室內的牆上掛著一對對聯,據說從六榕仙館開店以來就掛在牆上:「六榕造化心天樂,仙館烹調般若香」,讓吃素這件本來就有點意境的事情變得更多了一絲仙風道骨。

    1987年,當時的香港十大名廚曾經就在六榕仙館開會討論探討應該如何適度改良齋菜,在遵守戒五葷戒五辛的戒規前提下,研創一批新派素食的菜式。從這一點,你就可以看出六榕仙館在素食界的地位和歷史了把?

    六榕仙館雖然名字很飄渺,但齋滷味卻充滿人情味,很熱很新鮮,首推它家的素鵝,腐皮脆且有彈性,更重要的是能夠吃得出他們是非常用心地清潔腐皮,然後將汁料一層層掃上腐皮面,再一層層包上,所以沒有太重的油味卻非常入味。雖然有顧客反映這裡的口味偏重,但這大概也是「人情味」的一部分。

    和它的裝修一樣「頑固」的是菜單,並沒有跟風添加時下很新鮮的齋生魚片,而是一直在堅持做傳統的齋菜菜式,像素雞、素魚肉、素咕嚕肉,如果想嘗試最時新的齋菜並不推薦這裡,如果是想舒舒服服地吃一頓家常味道,六榕仙館非常合適,而且飯後還會有免費的糖水贈送,十分貼心。

    地點:香港佐敦佐敦道38號

    出品:南都深圳雜誌部

    監製:夏逸陶 池少偉

    總策劃:南島

    策劃統籌:馬凌 周吟

    王相明

    採寫:南都記者晏嬋嬋 蒯景怡 實習生:吳麗婷

    圖片:東方IC供圖(除署名外)

相關焦點

  • 深圳讀書月|走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
    第21屆深圳讀書月於11月3日正式啟動。為配合「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的活動主題,11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組織開展大學圖書館及實驗室深度遊活動,讓廣大市民及媒體ō記者近距離了解港中大(深圳)圖書館與兩個著名科學實驗室,感受大學圖書館的豐富藏書與文化環境。
  • 深圳讀書月‖走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
    第21屆深圳讀書月於11月3日正式啟動了。為配合「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的活動主題,11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組織開展大學圖書館及實驗室深度遊活動,讓廣大市民及媒體記者近距離了解港中大(深圳)圖書館與兩個著名科學實驗室,感受大學圖書館的豐富藏書與文化環境。
  • 體驗「校園開放日」高中學子說:「我想報考西南交通大學」
    「我想報考西南交通大學,一天的體驗遠遠不夠,這裡的氛圍我喜歡!」……5月17日,在西南交通大學建校118周年之際,學校舉行「相約交大•點亮夢想」校園開放日活動,吸引了來自川內多所高中的200餘名學子。聽院士講座、品大學美食、做大學實驗、看美麗校園,同學們在這裡感受百年學府深厚的文化底蘊,琢磨交通之道,感悟大學之美。
  • 大學圖書館對外開放將定期舉行
    中大等41所大學承諾定期向社會開放圖書館 然而資源緊張的現狀促使大學圖書館的開放只能「適度」  在8月5日全國青少年「大學科學營」活動啟動儀式上,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代表41所承辦活動的大學,向全國大學發出倡議並承諾:定期設立校園開放日,向社會無償開放圖書館、實驗室、研究中心和創新基地。  大學圖書館對社會開放,各界好評如潮。
  • 山東高校圖書館交流團訪問臺灣大學、逢甲大學
    山東高校圖書館交流團訪問臺灣大學、逢甲大學 2017年04月27日 14:0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4月26日,正在臺灣參加「圖書連齊魯·高校同發展—魯臺高校圖書館交流活動」的山東高校圖書館交流團在臺北訪問臺灣大學、在臺中訪問逢甲大學。
  • 香港社會技術大學將於9日恢復校園運行,圖書館食堂逐步改革開放
    3月6日,記者從科技的香港大學獲悉,該校將在3月9日正常行政工作恢復,但有些仍將封閉式校園設施,教學活動將繼續在網絡形式授課。多名科大學生向記者證實說,學校已經收到發送到校園來運行郵件通知的簡歷。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香港社會科技技術大學公共圖書館也將逐步發展擴大企業服務工作範圍和開放學習時間。記者在該校圖書館首頁聲明中看到,學生可以不必急於還書,學校將免除1月29日至3月9日期間因圖書到期而產生的罰款。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表示,它正在妥善管理口罩的庫存,並將繼續根據目前的安排向學生和工作人員分發口罩。
  • 大學的圖書館應該對外校同學或社會人士開放嗎?
    但高校圖書館如果全面免費向公眾開放勢必會增加管理成本,增加館藏品的損耗率,增加財務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傳播的風險,並且必然大大降低本校師生的使用體驗。成本和風險增加幾倍,經費卻沒有增加,那麼高校就等同於在做慈善,在犧牲本該提供給本校師生員工的資源。大學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一旦對外校同學或者對社會人士開放。第一點就是侵佔學生的資源,每個高校的圖書館資源都是有限的。很多高校的圖書館自習室資源都可能不夠自己學校的學生使用。在對外開放,勢必肯定會更造成學生的權益受阻,每個學生每年都是繳費來上學的,有義務享受學校的待遇。
  • 校園開放日:提前感受大學生活
    校園開放日,提前感受大學生活通過網絡了解大學,無實感。新生Q群、微信群又過於鬧騰,那就來實地「踩點」熟悉環境,利用假期,邊旅遊邊到自己考取的大學提前體驗,到自己所錄取的高校「踩點」。嶺南職院勞漢生校長對「校園開放日」活動非常重視,對於活動開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要全員參與,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書院的力量,強化管理、嚴密組織。
  • 港中文學長親身經歷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如果我說香港中文大學最大的寶藏就是校長了,這一點應該沒人有什麼質疑吧!其他的,請繼續往下看:一、校園環境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園相對比較大,佔地134.4公頃,擁有2個足球場。這樣的校園佔地面積也許和中國內地的北上廣的動輒幾百畝的大學校園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但是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這樣的校園面積真的是罕見。
  • 校園開放日:提前感受大學生活
    校園開放日,提前感受大學生活通過網絡了解大學,無實感。新生Q群、微信群又過於鬧騰,那就來實地「踩點」熟悉環境,利用假期,邊旅遊邊到自己考取的大學提前體驗,到自己所錄取的高校「踩點」。認路牌、看宿舍、找食堂,提前感受大學的學習環境,體驗即將面臨的大學生活。
  • 產品經理提升篇:管理與創新—香港大學ICB開放日第三期
    我們特邀香港大學space商學院走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為您揭開產品創新和用戶體驗的層層面紗,在開放日上與大家分享這些獨門秘籍。本期開放日活動將於7月27日——28日,在北京、上海、深圳3大城市同時分別主講,預約報名即可免費參與,福利放送,請選擇就近城市觀戰。
  • 2018夏令營之《大學體驗營》,成功大學生活從這裡開始!
    我們本次將要介紹的是大學體驗營。成功的大學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一年的學習經歷,第一年的適應不良可能導致新生學習興趣淡漠、學習成績不佳、人際關係出現障礙、精神和健康狀態不良等。聞啟學校今年夏季舉辦大學體驗營,幫助學生們進行大學生活「預熱」,提早做好適應大學的心理準備,幫助他們在未來順利度過從高中到大學的適應期。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領略加拿大的自然、人文,增長歷史和地理知識,真實體驗加拿大多元文化。
  • 香港大學圖書館訪書記
    這是因為個人覺得並沒有必要,在香港,可以去蹭wifi(O(∩_∩)O)。一般來說,大學、酒店、商城、大的便利店、書店、地鐵站等,都會有免費wifi提供,僅需看幾個廣告或提示一下連接即可使用。不足之處在於,隨著位置的變換,wifi也要隨時變動,尤其是乘坐地鐵時,更是無法連接,對出行時的隨時交流產生不便。所以,如有必要,覺得免費的wifi無法滿足,還是開通個幾十塊錢的流量吧!
  • 香港圖書館節玩轉創意(看香港)
    圖片來源: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首屆香港圖書館節近日在港拉開帷幕。圖書館節以「閱讀·創意」為主題,從展覽、工作坊到講座、音樂表演;從紙本、電子書到多媒體活動,通過靜態和互動形式,讓市民感受多重閱讀體驗。科技元素增趣味在圖書館節,公眾可探索閱讀的多種可能。圖書館節展出的信息素養慕課免費網上自學課程,由香港當地8所大學圖書館共同設計,開放給所有市民大眾,可按個人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的單元自學,如人文學科、商業經濟學、教育、工程學、健康科學、法律、科學、社會科學等。
  •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本科生招生開放日 出席人數創新高
    出席人數創新高 達六百人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大)上周六於香港清水灣校園舉行本科招生開放日,吸引近六百人出席參與,是自二零零六年首次舉辦開放日以來最多。開放日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除入學諮詢、課程介紹、校園參觀、與教授學生交流外,今年更新增設專題講座及學術講座,讓廣大優秀學子進一步了解香港科大的特色。
  •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專訪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並作為代表之一受邀參加了慶祝大會。
  • 來長沙圖書館免費玩劇本遊戲!在沉浸式閱讀中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來長沙圖書館免費玩劇本遊戲!2020年12月起,長沙圖書館「讓文字活起來」經典文學讀演劇場攜手漫娛圖書在館舍一樓新三角創客空間打造劇本遊戲專架,提供K的遊戲系列全套讓市民和讀者免費預約體驗。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內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體(圖)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內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體(圖) 2008年06月05日 11:50 來源:南方都市報     香港科大圖書館附近被稱為「民主牆」的公共張貼欄。去年7月,曾有內地生貼出大字報揭露科大內的侮辱性塗鴉。
  • 香港大學生+滬上博物館=精彩文化人!2019「博物館探索營」今日開營!
    6月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港澳臺辦公室、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共同主辦的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探索營」在錢學森圖書館正式開營。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盛懿,上海交通大學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姚雪及來自上海名道文化發展中心、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無線電博物館等合作單位的指導老師和全體營員共同出席了開營儀式。
  • 高中裡的「大學圖書館」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5月30日訊高中時代的學校圖書館,你去過幾次?不少人的答案如出一轍:每月最多一兩次,除了去借書就是去還書。但在衢州二中,高中圖書館的「慣態」早已不復存在,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自習室、大小報告廳……很多人第一次走進這座圖書館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這裡跟在大學的圖書館完全是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