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記者 蕊蕊)今天下午,第一批15名臺灣青年拿到了我市公共租賃房的鑰匙。臺青租住公租房,這在大陸是首創,這也是廈門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中央31項惠臺措施」落地實施的有力舉措。
2017年,我市推出市級公共租賃房伊始,市委市政府就考慮到在廈就業、創業臺灣青年住房困難,責成市臺辦研究落實臺灣青年享受我市市級公共租賃住房待遇。市臺辦會同市建設局、安居集團等部門,為臺灣青年量身定製出臺了《臺灣青年申請廈門市市級公共租賃住房管理實施細則》。
首批15名臺灣青年入住的公租房分別位於翔安區洋塘居住區(翔安區新店鎮鼓鑼三裡)和同安區濱海公寓(同安區濱海新城中部東頭埔西路)。其中,洋塘居住區一套,濱海公寓四套,均為3房型房源。這兩處均為市級公共租賃房,帶裝修,配備有空調、熱水器、抽油煙機等電器,床、桌椅、櫥櫃、沙發等一應俱全。承租人只需經簡單布置就可以拎包入住。其中,翔安區洋塘居住區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約14.7元;同安區濱海公寓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約11.69元。對於初期就業創業臺青來說,公租房較為優惠。
同安濱海公寓
作為第一批領取鑰匙的臺灣青年林欣德表示,自己之前曾經在上海待過3年的時間,租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每個月要繳納4000元的房租。將公司搬到廈門後,他在湖裡區繁華地帶租了一間單身公寓,每個月也要2900元的租金,搬到洋塘居住區後,一套87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租金約1000餘元,大大地節約了生活成本。
林欣德說,3月25日,他接到臺商協會的通知,雖然沒有前往看房,但是他立馬就答應了,並在隔天把所需的資料準備好。3月27日,林欣德就得到了批准的通知。此次他與弟弟以及朋友的孩子一起申請了一套三居室,未來也將把公司遷至翔安區,方便辦公生活。
公共租賃房的申請,主要是面向在廈門穩定就業、且無住房的臺灣青年。滿足他們過渡性、階段性的基本住房需求。由廈門市臺胞服務中心負責協調組織,依託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具體實施,實行按批次租賃制度,租金低於市場標準。下一步,我市將根據臺灣青年的具體需求,常態化開展申請工作,並積極協調安居集團,推出覆蓋範圍更廣、租住房型更多、配套保障更全的公租房,以滿足更多臺青的需要。
今年2月底,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等29個部門發布實施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中央31項惠臺措施』)。市臺辦主任黃河明說,我市作為對臺工作的橋頭堡、對臺政策的試驗田,31條措施中,有22條已經在我市先行先試得以落實。臺青租住公共租賃房,是廈門市在大陸率先提出並實際落實的具體例子。此項舉措,既較好的解決了在廈工作檯青住房問題,也起到了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的作用,營造臺青在廈門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
廈門高度重視推動兩岸青年交往融合,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各種青年交流交往活動精彩紛呈。截至2018年3月,廈門市已經發展形成7大創新創業集聚片區、經過認定的各類眾創空間165個,覆蓋全市6個行政區和自貿區、火炬高新區,在各類創業園、開發區、科技園區中,具有較濃厚對臺元素的創客中心、平合24個,全市共有國臺辦掛牌的海峽兩岸青創基地4家,省級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7家,累計入駐各類臺灣青年創業團隊及企業達500個,實習、就業和創業的臺灣青年超3000人。各級政府為我市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及臺灣青創團隊兌現的獎勵或補貼資金超過了2500萬元。
目前,廈門已經成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的熱土,成為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