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這是近期美國對華政策中的高頻詞。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有一天這個詞會和「中共黨員」聯繫在一起,引發了輿論譁然。
這是「最具挑釁的對華政策設想」
《紐約時報》16日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全面禁止中國共產黨員及其家屬入境美國。報導還說,根據政府內部的一項估計,這項禁令理論上說可能會禁止多達2.7億中國公民前往美國。
此前,美國政府已經多次出臺針對中國公民入境美國的限制,就在15日,國務卿蓬佩奧還宣布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的部分員工的籤證禁令。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看來,美方釋放這種消息明顯帶有濃濃的惡意。這個政策一旦實施,肯定會對中美關係產生重大衝擊。正如《紐約時報》承認,「如此廣泛的禁令將是自2018年兩國之間的貿易戰以來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最具挑釁性的行動」,也將進一步毒害中美關係,將兩國關係拉入「新冷戰」。
對華政策「自相矛盾」背後的算盤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報導稱該計劃的細節尚未最終確定。同一天,美國彭博社又援引「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稱,總統川普已向其助手們表明,他並不希望更進一步加劇與北京的緊張關係。
從指向性看起來自相矛盾的兩個消息,一個比較突進,另一個相對克制,究竟哪個才是美國真正的對華政策?對此,蘇曉暉認為,無風不起浪。如果決策者有了一種想法,那麼在消息層面就會有所反應。應該說,兩者都出現於美國執政團隊的決策過程中。紛繁複雜的消息背後,反映的是美國多方面的考量。
據蘇曉暉的分析,美媒放風說「政府出臺對中共黨員以及黨員的家屬實施旅行禁令」更像是「試水」。美國政府希望了解,一旦推出對華新政策,中方會作如何反應?是否會進行強勢的反制,美方是否能承受這種反制。
面對美方挑釁,中方應當劃清底線和紅線
無論這個「最為瘋狂的對華政策設想」只是被拿到媒體上來放放風,還是已經正經八百在制定細節中。應該看到,近來美國新的對華政策在頻頻出擊,層層加碼。比如,在南海問題上指手畫腳,在香港問題、涉疆問題上幹預中國內政,與此同時,還對華為等高科技公司進行圍堵,在哪裡領域都沒閒著。
在蘇曉暉看來,隨著美國大選的白熱化,川普對華的調門變得更加強硬,成為其為贏得連任的一個必然選項。因此,川普政府左右出招,對中國打出一套壓制的「組合拳」。
她還提醒,美國的對華政策還帶有交易性質,在一些政策上進行挑釁,其實是為了試探中國的底線,或是尋求交易,以便獲得利益。所以從當前的這一系列動作來看,美國在處理與中國關係的過程中,仍然存有很多僥倖心理。因此,中方當前必須要劃清底線和紅線,釋放出一些清晰的信息。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李瑤 方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