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先生:挖掘可以產生積累式的點,讓你的價值和財富複利式增長

2020-10-20 設計魚先生

魚先生 營銷型設計師

自由設計師丨設計特訓講師丨解惑梳理規劃師

能夠產生積累的意識,再加上思維驅動下的行動力,放長放寬自己的眼界,只要你的方向沒錯,最終你一定會收穫相應的價值和財富。——魚先生丨2019.09. 18

上面這張圖片是我今天發的一條朋友圈,想想還是可以梳理成為一篇文章給大家。

01 誤區盲點

身邊遇見太多的人都是如此,每天稀裡糊塗的過著,有剛畢業的,有剛步入設計行業的,還有工作三五年的設計師,如果在最開始工作的一些群體,有太多的迷茫這也屬於正常範疇內,因為你需要時間去適應,去發現。

但並不是說正常了,就不用去管,一定要在發現的時候,做到好的梳理。

有些同學可能不太理解到底什麼是積累式的成長,不過我們應該都聽說過投資中的一個詞語複利式,就是你的投入可以在每一年有一個百分比的增長,長久持續下去,收益會相當可觀。

那我們在學習中的時候,同樣也要去套用這樣的一種模式,讓你的成長能夠在積累中產生複利。

很多人都有過一種狀態,感覺忙碌了一整天可總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有太多實際的收穫,就這樣時間飛速流逝,甚至很多人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三五年,才開始後知後覺。

這些後知後覺應該過多的是因為壓力所致,才讓自己不得不去產生思考,這樣的生活太過於被動了。

為什麼會有很多的同學,三五年之後仍舊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呢?

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他沒有找到自己身的一個核心點,所以導致自己迷茫、盲目,時間也不知道如何管理,當開始意識到之後,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了,其實這樣的結果挺可怕的。

但時間不會允許你重新來過,所以我們仍舊需要繼續向前,把過去當做一種自我的檢視,在檢視中去發現自己的核心優勢。

在不斷的探索中,你會發現由於自身內心的不夠清晰化,導致沒有去做一些積累式的一些成長,那麼就得不到一個複利型的價值和財富的增長。

如果你只是被動的靠時間去讓你產生收穫的話,那你自身的一個價值是很難去得到提升,別人擁有獨立思考意識下的成長,5年可以獲取的價值收穫,你可能需要10年,隨著時間的流逝,你自然就會缺失成就感,那麼慢慢的你就會放棄去去獲取價值的想像力和行動力。

02 找對的方法

如果你是內心很迷茫的一種狀態的話,那你就無法去清晰的理解自己的優勢。

舉個例子,我做特訓這件事裡面,我需要通過自己的價值分享,然後去吸引能夠和我價值契合的一些同學,那麼其中有一種方式的價值分享就是寫文章,那麼我單獨說下寫文章這件事。

首先我通過不斷的去分享自己的個所見所知所感所聞,在這樣的分享中,我會收穫一些同頻的同學,因為我確實能夠解除你們的迷茫,所以這就體現了我的價值,同時也造就了我們的遇見。

同時我也通過寫作,對自己做了很好的梳理,價值觀梳理,知識面梳理,那麼我對自己的了解就會越來越清晰。

那麼寫文章難嗎?

也許寫一篇不難,但是能夠持續寫一年、五年、一輩子,這就很難,至今我陸續寫了近300篇文章,包含自己的感悟感知、經驗分享等,那麼通過寫文章,我在公眾號、微博、知乎等這些地方去分享,通過這種不斷地積累來提升自己的勢能。

比如我很多年前在貼吧分享過一些內容,然後現在被一些需要的同學看到,順藤摸瓜找到我,要跟著我學習特訓,你看這樣的收穫,就是我在做的時候就會明白我是在做積累,這就奠定了我幾年前的分享在現在依舊可以被需要的人看到,然後找到我,向我付費學習。

那麼這個事情它就是一種通過積累產生複利的行為,但多人沒有這樣的思維意識,所以整天在那做一些效果微小的事情,比如說你去執行設計稿件的時候,他吧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考慮美與醜,那這樣的一些積累,對於你自身而言,他的積累價值是很少的,最多就是你能夠把自己的這個設計軟體操作熟練了,然後更好的去把控這個畫面。

所以你無法去把控大局觀,那麼它的複利式價值就比較小,那我們在明確一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去想清楚,做哪些事情能夠通過積累式的成長去增加我們的價值和財富,然後就是多做這些積累,自然你的價值和財富就會越來越多。

03 行動

讀書這件事情亦是如此,一本兩本沒什麼明顯的影響,但是長年累月的積累下來之後,你會愛不釋手,書中自有黃金屋,一點都不假。

當你通過持續性的去讀書的時候,你會發現在與別人的談話中,你學到看到的一些知識點都能夠運用出來,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更好的一些選擇和思路都會從你的腦海中迸發出來,那麼這個就是我們通過不斷的積累,而去讓我們的價值和財富不斷的去複利式增長。

很多人都想要賺錢,但是有些人就只盯著金錢,比如說合作中,你給我多少錢我給你幹什麼事,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人盯著什麼,他會去看我做這件事情,除了錢以外,我還能夠增加其他的什麼價值。

比如說要去思考你負責全案設計工作完工拿到了錢之後,我還能夠在這個系統的流程中獲取更大的經驗值,還能夠在這次案例中積累不同的人脈。

而這些是很多人不會去注意的,拿完錢也就完事了,也不去做總結,也不去注重積累人脈,那麼你就沒有做到通過積累式的成長去讓你的價值獲取複利式的增長,這其實最根源的點在於沒有這樣的思維意識。

當你在聽到我說了之後,你會不會覺得忽略了這麼多的價值獲取非常的可惜,像這樣的事情其實在生活中發生的有很多,比如說當你遇到一個群體產生聯繫的時候,你覺得我來是為了賺錢,那麼你就很少去關注,在這個過程中你能收穫什麼,自然你的成長就會慢下來。

那麼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的一個主旨很明顯,就是因為很多的人不懂得積累的價值所在,只是一味地盯著眼前的利益,卻錯失了太多的機會。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會更好的去做好自己的一個價值分享,做我自己擅長的,拿自己真實的經驗來帶你成長,這就有了良好的奠基,系統特訓才會一期一期的辦下去,因為真實的在產出價值,所以就不怕出現什麼問題。

那麼這就是通過真實,去不斷積累價值和勢能。

在比如說你做產品,你用真心換真心,當你用你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去拿到比市場上還低的同等產品,那麼你一次次的積累,一次次的獲取信任之後,你的收穫不僅僅只是錢財,還有一份持續性的價值信任。

今日誡語:水滴石穿,找到自己的積累點,放長眼光的去努力。

251/500

原文連結:挖掘可以產生積累式的點,讓你的價值和財富複利式增長

——END——

魚先生丨終身學習的90後營銷型設計師

相關焦點

  • 《寫作7堂課》:4個關鍵點,讓普通寫作者輕鬆實現複利式寫作
    當他們65歲時,你知道他們誰的帳戶裡錢更多嗎?是哥哥威廉,他用了20年時間,總共投入了8萬美元,最終賺到了近250萬美元,而弟弟投資了25年,總共投入了10萬美元,最終積累的財富還不到45萬美元。兩兄弟的不同投資方式,導致財富差距超過200萬美元!
  • |心理學解析:複利效應
    牛人清楚人是爆發式成長的,而不是線性成長的。他們懂得如何利用複利效應,而複利效應分為:縱向複利與橫向複利。 縱向複利是專注單點突破,而橫向複利是解構多點降維攻擊。
  • 複利的謊言:被欺騙的財富幻想!
    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 複利增長,個人成長的第八大奇蹟
    03凡是可以積累的,都有複利複利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我們一定要有複利思維。一個人的口才,是從他學說話開始,一直複利到現在的結果。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是從他開始學習,一直複利到現在的結果。一個人的財富,是從他開始賺錢,一直複利到現在的結果。人一生的命運,就是多條這樣的「複利線」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 《巴菲特之道》掌握財富思維,做到這3點提升你賺錢的能力
    但這位媽媽卻激動地大喊:你不知道,一張車票5塊錢,我一天才賺30塊錢,賺錢真的太難了!'賺錢真的太難了'!這位媽媽喊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們太多人每天都為生計發愁,為賺點養家餬口的小錢跑斷了腿,為攢不下錢愁白了頭。甚至,有人終其一生,都追逐不到財富,整個人生,都是慘澹經營。
  • 魚先生:用心寫了4200字,梳理價值,升級自己,影響別人
    那麼這就產生了差異和結合,前者追求情懷,後者追求的是利益。商業的本質是交易,如果產生不了交易,就不會有金錢的流通。那麼你就算具備良好的能力,也並不能收穫相應的商業價值和對應的財富。所以在這點上,不是你有能力就能夠賺錢的,還需要有不斷展示自己能力價值的動作,這樣有需求的人才可以看到你,了解你,最終產生交易。
  • 劉潤:我的人生算法之「複利思維」
    也許有人會說,可是我一天可以背5個單詞啊?一天背5個,一年下來能背1,825個單詞,那是線性的增長,而非指數級的增長。這裡的錯誤,就是把本來應該用加法計算的事情,用次方去計算了。   這個公式的最大謬誤,是用「天」為單位,產生對期數的過度高估。
  • 如何運用「複利思維」投資你的人生,徹底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複利,原本是經濟學的概念,用來計算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通過多次重複疊加後的收益,俗稱利上加利、利滾利。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舉了一個例子: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複合增長率是多少?答案並不是讓人信服,僅僅只是5.3%。
  • REC虛擬貨幣 | 複利是怎麼計算的?你真的了解嗎?
    【編者按】即使你現在每天早晨可以喝一杯星巴克,穿著精緻出入高檔寫字樓,但距離真正的財富自由,可能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距離。現實是,只靠工作是無法...即使你現在每天早晨可以喝一杯星巴克,穿著精緻出入高檔寫字樓,但距離真正的財富自由,可能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距離。現實是,只靠工作是無法達到你的財富夢想的,因為只靠工作賺到的收入,是無法比得上複利積累財富的速度的。在投資中,複利的威力往往讓人難以置信,又常常被忽略,實在令人可惜。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 魚先生:復盤,要做結果明顯的事情,你才可以更快靠近自由和財富
    當我認為這件事情一定可以賺到錢,我就會幾個月、幾年,長期堅持去做,因為我明白一定會產生爆點,一旦產生那麼會收益以前很多倍的金錢。我15年開始做自媒體,中間公眾號停過兩年,17年底我又開始寫作,分享設計經驗和教程,目前為止文章266篇,教程視頻近百篇,但前期一年多是沒有收益的,但長遠來看,價值是很大的。當我認為這件事情一定可以賺到錢,我就會幾個月、幾年,長期堅持去做,因為我明白一定會產生爆點,一旦產生那麼會收益以前很多倍的金錢。
  • 魚先生:平面設計月薪2200,怎麼突破?
    魚先生 營銷型設計師自由創業者丨梵魚商學院創始人丨個人品牌規劃師你好,首先你的提問過於簡單,沒有說明白你的城市,經驗和更多的細節,所以我轉換一下這個話題先要明白對於設計師來說,決定工資的是自身的價值,這是漲薪的很重要一個點,所以只是抱怨一點用處都沒有用,得去尋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解決它。思考一下當你去找工作的時候,企業看的就是你的作品集和簡歷,而和你聊得就是關於設計關於品牌的一些內容,所以和你工資掛鈎的就是你自身的價值能力。
  •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我們再來看理財領域,在本金不變的情況下,影響最終收益因素只有兩個:投資收益率和投資時長。投資收益率越高,投資周期越長,財富的積累越大。首先來看投資時長,下面的圖可以直觀的看出來投資時長對最終收益的影響,是冪級增長的,這跟股神巴菲特的財富增長是一樣的,99%的財富都是50歲以後賺到的。
  • 基金定投追求的,不是暴利,而是複利!
    首先作為一名投資者,能關注到複利思維,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在實現複利,創造財富的路上,並不是依靠簡簡單單地一味定投就OK的。 什麼是複利思維? 我們可以理解為: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事情B,做事情B,反過來又會促進事情A。
  • 每天進步1%,一年提升38倍,這個複利公式是騙人的…
    也許有人會說,可是我一天可以背5個單詞啊?一天背5個,一年下來能背1,825個單詞,那是線性的增長,而非指數級的增長。這裡的錯誤,就是把本來應該用加法計算的事情,用次方去計算了。「三生三世」式財富自由如果不想降低欲望,怎麼辦呢?那就用時間換。但是你要對「時間」,有充分的耐心。理論上,只要你每期收益扣除通貨膨脹後是正的,你放的時間越長,最後獲得的回報就越高。
  • 魚先生:差距是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點
    如果你存在這份差距感,但你毫無在乎,那倒也無所謂了,最怕的就是不願意去做,但還想得到,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矛盾的心理。但好在矛盾是雙面的,會產生問題,也會警醒自己。關鍵還是回到了第1點說的主動與被動上面。所以當你想像了,明白了,不去做,自然會產生矛盾,這就是你的痛苦源。
  • 什麼是複利?為什麼說它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
    巴菲特向教授太太解釋了複利(華爾街叫compound interest或Compound Return)的奇特效應。這是現代理財一個重要概念,由此產生的財富增長,稱作「複利效應」,對於財富可以帶來深遠的影響。
  • 善用10%法則 教你快速積累財富成為有錢人(圖)
    眼見基金的資產將消耗殆盡,基金管理者及時覺醒,意識到投資收益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隨後作出突破性決定,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和房地產上。理財觀念的改變徹底扭轉了基金的減少,到1993年,諾貝爾基金的總資產已增長到了2.7億美元。  投資理財其實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投資觀念,觀念正確才會贏。
  • 副業賺錢的三種複利思維,讓你在副業賺錢上事半功倍
    今天講一下副業賺錢的三種複利思維。這三種複利思維讓我們在副業上更加的事半功倍。在分享每一個知識點之前 ,先讓大家。大家了解一下富力的含義。副業最常應用的領域是投資的領域。比如說你基金定投了一萬塊錢,假設啊年投資回報率是百分之十,一年產生一千塊的投資回報。下一年你的投資的本金呢就變成了一萬塊加一千塊的投資回報。
  • 魚先生:成就感帶動自我價值
    根源性問題都是因為對自我的不夠清晰化,我總在講自我認知,可很多人認為自己很忙,哪有時間去自我認知,這就造就了你沒有所謂的成就感和成功的結果。反觀那些成功的人,無論多忙都會留給自己時間來靜心、思考,同時這也是能夠挖掘自己潛力的一個方式。
  • 複利的四個層級(投資經驗的分享),文末有彩蛋
    投資能力的複利增長是投資盈利複利增長的基礎和保障。所以要想實現複利增長,首先要先實現投資能力的複利增長。這一關很難,付出的學費和代價會很大,但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一關我們都需要去過。當你不再問我該買什麼股票,不再問某支股票明天該怎麼走,說明你已經開始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