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 狙擊「婦癌之王」為何這麼難?

2020-12-20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題:七成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 狙擊「婦癌之王」為何這麼難?

新華社記者屈婷、陳聰

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傳月」,卵巢癌由於惡性度高、診療難度大,被稱為「婦癌之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卵巢癌已成為我國致死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70%的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

根據國家癌症防治行動提出的目標,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預期要提高到46.6%及以上。然而在過去10年間,我國卵巢癌發病率增長約三成,五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巨大挑戰。

狙擊「婦癌之王」為何這麼難?如何遠離它的威脅?

(小標題)要命的「3個70%」 卵巢癌防治難在何處?

儘管不甘心,但卵巢癌患者琳琳(化名)還是堅定地表示:「多2000元我都不治了。」這樣決絕的表態,讓她的主治醫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產科教授孔北華頓時停下了開處方的筆。

和其他很多卵巢癌晚期患者一樣,琳琳要面對的困境是:多次復發已導致耐藥,後續治療難度越來越大。面對不確定的預後情況,已花了大量醫藥費的她喪失了繼續治療的信心,無奈選擇姑息治療,「聽天由命」。

關於卵巢癌,臨床上經常會提到3個「70%」:一是70%的卵巢癌患者就診時已屆晚期;二是70%的卵巢癌患者初始治療後三年之內復發,一旦復發往往難以治癒;三是7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時間不超過5年。琳琳就是70%「就診即晚期」的患者之一。

「卵巢癌防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首要原因在於臨床上難以早期診斷。」孔北華說,人類卵巢位於盆腔深部,雖然體積不大,但可發生惡性腫瘤種類最多,多數患者發病隱匿,臨床上缺乏有效實用的早期診斷方法。多數卵巢癌患者到了疾病晚期才有腹痛、腹脹、腹部不適表現,缺乏特異性症狀,易被誤認為是普通的胃腸疾病,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近幾十年,晚期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向陽說,卵巢癌防治之難還體現在治療方面,除了傳統的手術和化療外,臨床上多年來沒有出現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加上極高的復發率導致治療效果「遞減」,因此卵巢癌總體五年生存率提升起來非常困難。

(小標題)發現基因突變關鍵因素 婦科「第一兇癌」能否變成「慢病」?

孔北華說,在婦科癌症中,我國卵巢癌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而位居第3位,但致死率卻居婦科癌症首位,亟須在臨床治療水平、藥物應用上尋找突破口,改善預後。

女性患上卵巢癌的風險有多大?孔北華用了一組數據來解釋:「我們對群體發病風險有一個標準說法是:每70個女性中,就有一個女性在一生當中要罹患卵巢癌。但具體到每一個人,如果一種叫BRCA的遺傳基因發生突變,她這一生就有20%—50%的概率會得卵巢癌,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卵巢癌最主要的高危致病因素。」

眾多腫瘤專家表示,一系列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表明,這一類因BRCA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卵巢癌已在臨床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實現癌症「慢性病」管理的目標,從而帶動整個卵巢癌治療模式的革新。

「這一重大突破就是維持治療的興起,特別是PARP抑制劑等靶向抑制劑的出現,給卵巢癌患者帶來了希望。」孔北華說,所謂維持治療,就是將高效、低毒的治療方法在腫瘤治療達到臨床緩解後使用,延緩復發,讓患者在延長生存的同時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崔恆說,在臨床上,維持治療又分為一線和二線,前者指的是新確認患者初次治療結束後就開始服藥,後者指的是復發後再服藥。「目前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表明,有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在接受一線維持治療後,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據2020年歐洲腫瘤醫學協會會議上發布的最新長期隨訪研究數據顯示,這類BRCA突變患者5年內無進展的比例達到48%。

(小標題)早期診斷+全程管理  狙擊「婦癌之王」需多方合力

目前,琳琳的癌症治療方案仍沒有定論。孔北華說,她已多次復發耐藥,目前的方案均宣告無效。他曾建議患者嘗試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但是這類藥物是自費藥,患者2000元錢也出不起了。

「某種程度上,我理解她的選擇。只是作為醫生,我很難接受這個結果。」孔北華說。

據了解,我國一直將卵巢癌納入婦女常見病範疇,積極開展卵巢癌防治宣傳教育、篩查技術研究。雖然近年來不斷在治療新藥研究、藥品審批、患者救助上取得突破,但狙擊「婦癌之王」還需要在提升我國卵巢癌早診早治能力、整體治療水平以及藥物可及性等方面多方合力。

「早期診斷依然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因為這是治本之策。」崔恆說,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現有手術技術能切除得非常乾淨,再加上一點化療,就能夠從根本上扭轉卵巢癌的防治策略。

孔北華認為,整體上要提升卵巢癌臨床診療規範化水平,落實多學科診療體制,特別強調腫瘤患者初始治療的規範化,同時建立及時轉診、全程管理的就醫制度保障。

「新確診後未復發的卵巢癌患者,其實是處在一個實現臨床治癒的關鍵階段。」向陽希望,通過納入醫保、社會救治等多種手段,能讓患者在一線維持治療中就用得上、用得起好藥,儘可能地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質量。(完)

相關焦點

  • 卵巢癌是「婦癌之王」:晚期患者七成復發 香港率先上市救命藥
    在婦科腫瘤專家看來,最可怕的婦科腫瘤是「卵巢癌」——堪稱是婦癌之王。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向陽教授說,卵巢癌患者中,七成以上一經發現就已經進入晚期;七成患者在三年內都會復發。「不到30%的早期患者,都是在治療其他疾病時,僥倖發現的。」
  • 七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這些早期症狀要警惕
    七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這些早期症狀要警惕 2020-03-18 10:45:00 來源:人民網  |  作者:佚名在我國肝癌為什麼發病率如此之高,周儉教授指出,B肝和B肝病毒攜帶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雖然B肝患者和B肝病毒攜帶者的比例已從原來的10%降到7.4%左右,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由B肝導致的肝硬化、肝癌仍然不可小覷。
  • 婦科腫瘤患者援助診療月攜溫暖抗「癌」而來
    中國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為140-150萬,其中婦科腫瘤是育齡女性常見的疾病,卵巢癌更是因致死率居三大婦科惡性腫瘤之首,有「婦癌之王」之稱,超過一半的患者在就診時已為卵巢癌晚期,復發率高達70%。在萬物氤氳蓬勃生氣的八月,在湖南省婦女聯合會、長沙市婦女聯合會、嶽麓區婦女聯合會聯合指導下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共同啟動「草莓婦瘤公益俱樂部」,成為了婦瘤患者心中的「第二個家」。在氣溫轉了個身的冬季,「草莓婦瘤公益俱樂部」第二季攜溫暖而來。這一次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已確診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陰道癌、絨癌、子宮肉瘤等患者的援助診療上。
  • 宮頸癌婦瘤門診檢查費減半
    本報長沙訊 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陰道癌、絨癌、子宮肉瘤確診患者,在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婦瘤門診檢查費減半,時間僅限12月1日至12月31日。    婦科腫瘤是育齡女性常見疾病,而近年來隨著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持續攀升,腫瘤逐漸低齡化發展,開始讓各年齡段的女性人人自危。
  • 世界胰腺癌日|70歲大伯得了「癌中之王」,確診晚期的他這樣找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因為「一發現就是晚期」、死亡率高、無法根治,胰腺癌一直被稱為「癌中之王」。但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胰腺癌的方法越來越多。
  • 「癌中之王」難攻克? 冷熱交替「折騰」死癌細胞!
    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中晚期患者生存時間一般在3到6個月。一直以來,醫學專家都在探索治療方法。今天(8月18號)記者了解到,近日南京有專家創造性地使用"冷熱消融複合"技術治療胰腺癌,通俗一點說,就是通過冷熱交替來反覆"折騰"死癌細胞。
  • 揭秘|為何這些癌症發現都是在晚期?
    令人唏噓的同時,人們不禁會問,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條件下,為何有些人卻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有哪些癌症幾乎發現就是晚期?其背後的秘密何在?「癌中之王」—胰腺癌被稱為「癌王」的胰腺癌,惡性程度相當高。前面已經提及胰腺不在體表,位置隱蔽,且常規體檢通常只包含心肝脾肺腎等大體檢查,不容易發現胰腺的問題;另外早期症狀不典型,容易忽略,症狀明顯時就診已是中期;最後胰腺癌很容易發生遠處轉移。「無聲癌症」—肝癌中國是肝癌大國,數據顯示,中國肝癌發病人數佔全球病例的46.7%。
  • 為何胰腺癌一經發現就是晚期?專家:症狀易與胃病混淆
    「老婆,聽說胰腺癌極其兇狠,很多人治了也是人財兩空,我還是晚期,要不別治了,留著錢給你和孩子過日子。」老李很痛苦。眾所周知,胰腺癌因其惡性程度高、難發現、難治療、低生存率的特點,被人們譽為「癌中之王」。因此,很多胰腺癌患者被確診時,覺得生存期短,第一反應就是算了,治療不治療都差不多。
  • 全面解密胰腺癌:「癌中之王」並非不可戰勝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人人聞「癌」色變;而胰腺癌,則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有多兇殘?有人說,有多少人診斷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死在胰腺癌上。知名如蘋果前CEO賈伯斯、歌王帕瓦羅蒂、香港知名藝人沈殿霞,也都被胰腺癌擊倒。面對胰腺癌,我們該怎麼防範,如何及時應對爭取最大的生存希望?
  • 七成肝癌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這7類高危人群每半年篩查一次!
    七成肝癌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這7類高危人群每半年篩查一次!現狀:七成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指出,原發性肝癌是目前我國第4位常見惡性腫瘤及第2位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HCC)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約佔肝癌總體的85%~90%①。
  • 治癌27年,腫瘤專家患上胰腺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僅15個月
    胰腺癌,癌中之王,來勢洶洶,患者的生存期很短,是唯一一種發病率:死亡率接近1∶1的癌症。 談及患上胰腺癌的感受,外人難以想像有多麼痛苦。
  • 為何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醫生:三個主要因素,需了解
    提到癌症之王,可能大家會脫口而出兩個字:肝癌!肝癌在我國五年內生存率的確不好,患者總生存率12.%。但是,肝癌和一種癌症比起來,卻要遜色得多;這類癌症患者五年內生存率還不足5%,絕大部分都在確診後的1年內死亡,確診即晚期的患者5年內生存率等於0,它就是真正的「癌王」:胰腺癌!我們日常所說的癌症,指的都是起源於上皮組織的癌變。而胰腺癌是所有上皮組織癌變、實體惡性腫瘤中,死亡和病發率唯一接近1:1的存在。它就像是一個武藝高超的劍客,只要出手往往就箭無虛發!
  • 從「感冒」到肺癌晚期,只用了11天!年年體檢,為何一查出癌就是晚期?
    解放軍第309醫院體檢中心主任 鄧傳福 北京醫院體檢中心主任 朱玲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 張凱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體檢中心主任、普外科主任醫師 陳磊 年年體檢,為何查出癌就是晚期
  • 這個「小眾」癌症發作更兇險,七成膽囊癌發現已為中晚期,5年生存率...
    交匯點訊 都說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其實有種癌症更兇險——膽囊癌。膽囊癌雖然比較「小眾」,在我國發病率只佔膽道疾病的 0.4%-3.8%,然而只要出現症狀70%病人已是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僅為5%。如何破解這個生命難題呢?
  • 胰腺癌治療藥物進展:攻克癌王已現曙光
    作者:雲天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素有"癌王"之稱。之所以稱為"癌王",主要是由於胰腺癌具有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治療效果差、患者生存期短的特點。這些特點的由來與胰腺的解剖位置、腫瘤生物學特性和轉移途徑密切相關。
  • 不做婦檢,26歲宅女查出宮頸癌
    我家族中也沒人得過這病,早知道我當初就該早做檢查啊……」26歲的小趙當得知自己患了中晚期宮頸癌時,不禁為當初不願參加婦科檢查懊惱萬分。  宅女陰道出血誤為月經紊亂,檢查顯示為時已晚  小趙是個宅女,身體一直很健康,長這麼大幾乎沒進過醫院的大門。每年單位組織的婦檢她都沒有參加。
  • 這種癌早期不疼不癢,查出就是「中晚期」,腰背這個信號,要注意
    據國際癌症機構的統計預估,在未來的20年,每年癌症的新發病例將上升至2200萬,到2030年,癌症患者死亡人數將達到1200萬。相較於其它疾病,癌症的治療時間長、易復發、難治癒,癌細胞不斷蠶食機體,容易造成癌痛、體重直降、器官衰竭等嚴重的軀體症狀。
  • 胃痛20年男子被確診為胃癌晚期 專家介紹常見癌的早期症狀
    「六成左右的患者往往都是在腫瘤晚期才到醫院檢查就診,這不僅耽誤了治療,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4月23日,經江津區衛生局批准,江津區中心醫院腫瘤中心成立,針對目前腫瘤防治情況,該腫瘤中心主任向德兵一臉擔憂。
  • 女人特有的癌,看我「王炸」
    → 卵 巢 癌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女性三大惡性腫瘤之首,因為發病隱匿,絕大部分發現時已是晚期,所以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何時能徵服它?如何戰勝它?堯良清教授領銜的卵巢癌優秀團隊,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獨立完成上腹部多學科手術的卵巢癌團隊。
  • 歌手張咪自曝患扁桃體癌!這種癌早期症狀易忽視 發現時多為晚期
    都市快報訊 11月26日上午,歌手@Mimi張咪 在微博髮長文自曝確診癌症晚期:因為觸及到生死的命題,我突然對「向死而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生命的存在本身是走向「死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積極追求生活的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