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123公眾帳號(hushi52),每日分享護士考試、護士求職面試、護理知識,護理情感等相關信息,為中國護士提供信息幫助!提供福利!分享給護友5G完整版的護考資料教程以及500篇護理指導百科(關注回覆:M001)
1. 補鈉計算
男性可選用下列公式
應補鈉總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體重(kg)×0.6
應補氯化鈉總量(g)=[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 ×0.035
應補生理鹽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888
應補3%氯化鈉=[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1.1666
應補5%氯化鈉(m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7
女性可選用下列公式
應補鈉總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5
應補氯化鈉總量(g)=[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03
應補生理鹽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311
應補3%氯化鈉(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3.311
應補5%氯化鈉(ml)=[142-病人血Na+(mmol/L)] ×體重(kg)×0.596
註:①上述式中142為正常血Na+值,以mmol/L計。
②按公式求得的結果,一般可先總量的1/2~1/3,然後再根據臨床情況及檢驗結果調整下一步治療方案。
③單位換算:
鈉: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價=mmol/L
氯化鈉: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補液計算
(1)根據血清鈉判斷脫水性質:
脫水性質血 Na+mmol/L
低滲性脫水 >130
等滲性脫水 130~150
高滲性脫水 >150
(2)根據血細胞比積判斷輸液量:
輸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紅細胞比積/患者紅細胞比積)
(3)根據體表面積計算補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體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糾正後補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補液公式:
補液量=1/2累計損失量+當天額外損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3.補鐵計算
總缺鐵量[mg]=體重[kg]x(Hb目標值-Hb實際值)[g/l]x0.238+貯存鐵量[ mg]
貯存鐵量=10mg/kg體重(<700mg)
如果總需要量超過了最大單次給藥劑量,則應分次給藥。如果給藥後1-2周觀察到血液學參數無變化,則應重新考慮最初的診斷。
計算失血和支持自體捐血的患者鐵補充的劑量
需補充的鐵量[mg]=失血單位量x200
4.電解質補充計算
某種電解質缺少的總量:
mmol/L=(正常mmol/L-測得mmol/L)×體重(kg) ×0.6
(正常mmol/L-測得mmol/L)×體重(kg)×0.6
克數=---
1g電解質所含mmol數
5.靜息能量消耗計算
Harris-Benedict計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體重(Kg);H=身高(cm);A=年齡(歲)]
6.藥物輸液速度計算
(1)靜脈輸液速度與時間參考數據
液體量(ml) 滴速(gtt/min)時間(h)
500304
500403
500602
(2)輸液速度判定
每小時輸入量(ml)=每分鐘滴數×4
每分鐘滴數(gtt/min)=輸入液體總ml數÷[輸液總時間(h)×4]
輸液所需時間(h)=輸入液體總ml數÷(每分鐘滴數×4)
(3)靜脈輸液滴進數計算法
每h輸入量×每ml滴數(15gtt)
①已知每h輸入量,則每min滴數=
60(min)
每min滴數×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數,則每h輸入量=
每min相當滴數(15gtt)
7.肌酐清除率計算
(1)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齡)×體重(k g)/[72×Scr(mg/dl) ] 或
Ccr=[(140-年齡)×體重(k g)]/[0.818×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單位,女性計算結果×0.85
(2)簡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1.154×(年齡)-0.203×(0.742女性)
註:Ccr為肌酐清除率;GFR為腎小球濾過率;Scr為血清肌酐(mg/dl);年齡以歲為單位;體重以kg為單位。
(3)標準24小時留尿計算法:
尿肌酐濃度(μmol/L)×每分鐘尿量(ml/min)
Ccr=
血漿肌酐濃度(μmol/L)
8.體表面積計算
中國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國成年女性 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
9.血氣分析
(1)酸鹼度(pH),參考值7.35~7.45。<7.35為酸血症,>7.45屬鹼血症。但pH正常並不能完全排除無酸鹼失衡。
(2)二氧化碳分壓(PCO2)參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為H2CO3含量。超出或低於參考值稱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樞危險。是判斷各型酸鹼中毒主要指標。
(3)二氧化碳總量(TCO2),參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體內受呼吸和代謝二方面影響。代謝性酸中毒時明顯下降,鹼中毒時明顯上升。
(4)氧分壓(PO2)參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於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險。
(5)氧飽和度(SatO2),參考值3.5kPa(26.6mmHg)。
(6)實際碳酸氫根(AB),參考值21.4~27.3mmHg,標準碳酸氫根(SB)參考值21.3~24.8mmol/L。AB是體內代謝性酸鹼失衡重要指標,在特定條件下計算出SB也反映代謝因素。二者正常為酸鹼內穩正常。二者皆低為代謝性酸中毒(未代償),二者皆高為代謝性鹼中毒(未代償),AB>SB為呼吸性酸中毒,AB(7)剩餘鹼(BE)參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負值為降低。
(8)陰離子隙(AG),參考值8~16mmol/L,是早期發現混合性酸鹼中毒重要指標。
判斷酸鹼失衡應先了解臨床情況,一般根據pH,PaCO2,BE(或AB)判斷酸鹼失衡,根據PaO2及PaCO2判斷缺氧及通氣情況。pH超出正常範圍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鹼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鹼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謝酸失衡。但血氣和酸鹼分析有時還要結合其他檢查,結合臨床動態觀察,才能得到正確判斷。
10.糖尿病飲食計算
每日飲食總熱量,據病人體重及活動強度來決定。按營養學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為熱量單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在體內產生4kcal,每克脂肪產生9kcal熱量。
(1)體重指理想體重而言,簡易計算公式:理想體重(公斤)=身高(釐米)-105按此公式計算,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為肥胖,低於標準20%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於健康。
(2)活動強度:人體對熱量需求受勞動強度影響最大,不同體型糖尿病人每公斤體重所需熱能表:
勞動強度 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千卡/公斤)
臥床休息 20~25 15~20 15
輕體力勞動 35 30 20~25
中體力勞動 40 35 30
重體力勞動 45~50 40 35
更多護理操作、護理考試知識筆記,歡迎關注護理123(微信號:hushi52)
回復M001,獲得給護友5G完整版的護考資料教程;
回復M002,獲得500篇護理指導百科;
回復M003,獲得 2015全國護理大賽選手技能操作全過程記錄和51項護理技術(視頻) ;
回復解剖學,獲得解剖學50講視頻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