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許多大公司、優秀企業都會有這項針對員工的福利課程。甚至是很多高校也將職業生涯規劃放入了學生的選修課中。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人生的規劃不應該只有職業規劃,它也不應該只從大學或是職場開始,而是應該從中學抓起,可能很多家長就會顯得不可置信。孩子還在讀中學,他的任務就是學好課堂上的東西,規劃這件事,自然而然不是很好嗎。
今天,我們採訪了多年奮鬥在一線的李長青老師,作為一名專業的生涯規劃師,就讓來跟我們聊聊生涯規劃那些事兒。
專家介紹
教育學專業碩士,10年高校教學、招生和就業工作經驗,2013年開始從事中學生生涯規劃,6年生涯規劃志願填報工作,先後受邀到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廣東等全國知名中學進校為學生、家長做生涯規劃講座500餘場,輔導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學、北京171中學等全國知名中學1000餘名學生。現擔任華怡生涯研究院政策研究院主任。
訪談
小編:很多人都對生涯規劃不是很了解,您能給我們大致介紹一下嗎?
李老師: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學校負責人不知道什麼是生涯規劃。
美國職業心理學家舒伯認為「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它綜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
基於這理論,目前對「生涯規劃」的定義普遍認可的說法是:「生涯規劃是一個人盡其所能地規劃未來生涯發展的歷程,在考慮個人的智能、性向、價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並藉此調整和擺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適得其所。」
小編:生涯規劃對中學生而言真有必要嗎?不會太早了嗎?
李老師:其實對很多學生而言生涯規劃這件事只有晚,沒有早的。隨著國家高考招生制度政策的改革,生涯教育逐漸被納入課程之中,這種發展趨勢也將成為一種必然。事實上,生涯教育可以包括個人全部的教育活動歷程,通過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準備、生涯熟練等學習步驟,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使得個體逐漸成自我引導、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有樹立目標和方法的學習才會更有效率。
小編:現在其實有很多家長還在猶豫要不要學習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學了之後可以收穫什麼,您能從生涯教育方面給個解答嗎?
李老師:目前,生涯規劃教育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即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更好地做行動決策。前兩個方面即是生涯探索,學生只有通過生涯探索,才能真正了解自我、發現自我,為將來的自己做好鋪墊。前面鋪墊做好了,後面才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動。
小編:每個人都在渴望成功,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也非常高。很多人發現即便自己努力了好像還是和成功相去甚遠,作為專業的規劃師,您有什麼建議嗎?
李老師:別讓努力白費了才來後悔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想成功你就必須得努力,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成功?牢記以下三點,別讓你的努力白費了。
1、堅持不懈。
有一種成功叫堅持不懈,我們往往開始做事情的時候,總是信心滿滿,但是只要在過程中遇到一點點挫折,很多人就會打退堂鼓,失去信心,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只有付出了還能得到回報,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當年高考屢戰屢敗,經歷過三次高考,如果當初馬雲在第二次高考的時候,選擇放棄,聽從父母的建議,去學習一門手藝,我想今天的阿里巴巴也不會有馬雲的名字了吧。
2、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
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專注的人很少,有些人看起來每天忙忙碌碌的,感覺做的事情很多,然而情況往往是,感覺沒做什麼事情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天事情上都做得完美,專注於一件事,看起來簡單,但是這是對毅力最大的考驗。
3、鼓勵和讚賞自己
在生活或工作中,有很多人還沒開始做事情就先把自己給否定了,覺得這個事情做不好,那個事情不想做,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懂得時刻鼓勵和讚賞自己,不是每個人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缺點,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不懂得欣賞自己、接納自己,老是以懷疑的、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那就有可能限制甚至扼殺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結語
謝謝李老師向我們提供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希望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能夠了解到生涯規劃的意義,同時也希望生涯規劃能課程能真正地幫助到我們的學生衝刺理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