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廿年①|香港茶餐廳的經濟表達:7500家年收350億

2020-12-1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香港回歸20周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已被證明是成功的。

澎湃新聞深入香港細部,觸摸20年間香港各個領域的變化,有的很大,有的很小。無論大小,均值得記錄。

6月20日,澎湃新聞刊發開篇文章,聚焦遍布全港的茶餐廳。

黃家和

坐在對面與你拼桌共食的陌生人,可能是身穿香奈兒套裝的Office Lady,也可能是踩著舊人字拖的街邊小販。有人點一份魚蛋河粉配一杯港式奶茶,也有人點餐蛋車仔面加上鹹檸七,在高消費高物價的香港,這些不出50港幣的餐食搭配,就可以滿足果腹或快節奏的需求。

走在香港街頭,無論幾點,隨便走進一家茶餐廳,你都會遇見這樣的一餐。餐品多樣、上菜迅速、價格親民,就算一個人吃,也絲毫不會感到孤獨與尷尬。這是香港茶餐廳能夠遍布全港,並且幾乎家家都能門庭若市的理由。

到2016年,全港茶餐廳已達到7500家,年創收350億港幣的規模。

而茶餐廳的變遷之路,也記錄著最真實的香港生活變化、獨特的經濟表達,以及背後的大時代起伏。1997~2017,回歸20年,茶餐廳的發展在政策的鼓勵與影響之下,成功加入了內地的美食地圖,豐富了舌尖上的中國,也加深了港人與內地人之間的情感溫度。

繁衍80餘年,從茶檔到茶餐廳

香港電影《九龍冰室》,讓冰室成為一種香港專屬的情懷符號。尋找一家隱於市井的老字號冰室,是許多內地遊客赴港之行中必須的行程。實際上,冰室就是茶餐廳的前身,而比冰室更早的前身,是興起於上世紀30年代的茶檔。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咖啡紅茶協會主席黃家和,在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香港茶餐廳的發展之路時,就是從茶檔開始講起的。上世紀30年代,黃家和的父親在港開辦捷榮辦館,將引進而來的咖啡和紅茶銷售給街邊茶檔,後來這些茶檔逐漸發展成了大排檔,提供更多種類的飲品,再之後,露天茶檔走進了室內店鋪,就化身為冰室,開始提供西多士、三明治等簡單的西式小食。

上世紀50年代,黃家和的父親在上環開起了海安冰室,這是香港最早且至今仍在營業的為數不多的冰室之一,如今,其60%的裝修還保留著最初的狀貌。黃家和還記得當初來海安的那些常客,「當時的上環還沒有填海,內地進港卸貨都在這進行,海安冰室緊鄰上環碼頭,來吃飯喝茶的客人,都是苦力和新移民,他們花1元錢點一杯奶茶或者咖啡,這裡落腳休息,一群人聊天傾訴。」黃家和說,這就是香港茶餐廳的最初基調,「與告羅士打行只有英國人才能進去的高檔餐廳相對應,冰室是屬於勞苦大眾的餐廳。」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冰室的餐食品種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到70年代,不僅銷售西式小食,還製作粥粉面。於是,冰室轉型為茶餐廳,來吃飯的顧客,依然是市井百姓。此時的茶餐廳,已經從一個休息中轉的落腳點,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新界荃灣沙咀道一帶,有四家銀龍茶餐廳,午餐時段,門口常見排隊等位的景況,且每分鐘都有一杯銀龍特製的港式奶茶被端上餐桌。這是老闆劉榮坡的自豪之事。但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更令他自豪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荃灣第一個把冰室改名為茶餐廳,也是全港第一個經營24小時、可提供外賣送餐的茶餐廳。

第一家銀龍冰室是在1963年開起來的,位於九龍城。上世紀80年代初,劉榮坡子承父業,經營7年後,開起了第一家分店。這家店的附近有許多唐樓,租住著窮困的新移民,「他們的住處實在太小了,小得沒有地方做飯,因為我的冰室消費低,他們就經常來吃飯,但是當時可選擇的食物品種太有限了,我那時候就對他們保證,要讓他們在我的冰室裡吃到酒樓裡的東西,但是價格要低一倍,就像他們自己買菜做飯那樣便宜,並且無論幾點來都可以吃到。」於是,劉榮坡將酒樓的粥粉面甚至燒臘引進了他的冰室,並且更名為銀龍茶餐廳,24小時營業。

集團與市井店並存,全港開起7500家

「茶餐廳的繁衍存在,是一種香港人的情感關聯。」黃家和說,港人對於茶餐廳的情感黏度,通過一杯奶茶即可透視,「每一天,香港要賣出250萬杯奶茶。」這是一個驚人的記錄,也是香港的符號。

黃家和提供的2016年行業數據顯示,全港共20400家餐廳,其中有7500多家是茶餐廳,「香港的整個餐飲業去年創收1050億港幣的經濟效益,其中茶餐廳就可達到350億港幣。」

在2003年時,香港餐飲業迎來了一場劇變——「非典」的衝擊下,當年10800家香港餐廳減少了2000多家。但這關門的2000多家餐廳裡,幾乎沒有茶餐廳。「這足以證明茶餐廳之於香港的重要性,以及頑強的生命力。」黃家和說,茶餐廳屹立不倒的固源,正是其自身的多變經歷,以及與大眾的親密聯繫。

近年來,不少茶餐廳成為品牌連鎖,甚至作為集團上市,香港的茶餐廳之間也在面臨衝擊與競爭。不少夫妻檔、獨立小店,在大集團的擠壓與城市建設改造的雙重擠壓下艱難生存。「但香港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需要茶餐廳,無論這一區如何改造,這裡還是會開起一家。」黃家和說。

中環結志街2號,依然以大排檔的形式經營的蘭芳園茶餐廳,與忙碌滾動的半山扶梯和街對面高聳的摩天樓形成鮮明的反差。人多時,要在門外拼桌甚至排長隊,裝修古老破舊,店鋪狹小,並不妨礙每天客似雲來。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之外,這個家庭經營的老字號茶餐廳,仍然是街坊鄰裡必須的光顧之處。

走向內地並留住味道,是茶餐廳之考

2003年,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政策開始實施。遊客數逐年增加的背景下,香港茶餐廳步入了黃金時代。比如劉榮坡的銀龍茶餐廳,這些年間,在港的分店已經開到20家,下個月,又要有新店開業。

但劉榮坡坦言,自由行帶給茶餐廳的影響也存在著AB兩面,比如他開在旺角的龍頭店,1995年開業時,店鋪租金是每月48萬元港幣,2015年,漲到了每月240萬元,為此,他被迫關閉了旺角店。

租金與原材料的上漲,是包括劉榮坡在內的香港茶餐廳經營者共同面對的境遇。

再看內地的許多城市,茶餐廳與港式奶茶,近年來已成為一種常見的餐飲系別。一些香港本土的茶餐廳也進軍內地,甚至走向世界,比如翠華餐廳,分店不僅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在上海、武漢、杭州等城市也開設了分號。

香港茶餐廳步入內地的第一步,是從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的,至1997年香港回歸,政策的鼓勵之下,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到內地創業。作為一種創業項目或是港人的情懷與習慣,茶餐廳在內地的發展被逐步帶動。

「但是許多香港本土的茶餐廳走向內地之後,沒多久就面臨了挫敗,甚至倒閉。」黃家和說,這一方面是由於異地加盟管理的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香港人對於在內地經營餐飲業的政策和思路的不適應,「很多茶餐廳在內地開了店之後,就失去了香港味道,這是大忌。」

這也是劉榮坡始終沒有在內地開設分店的重要原因。「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我曾經嘗試過在珠海開店,我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跑了13個部門,最後才拿到牌照。終於開業了,但是隔三差五地還要處理『人情帳』。再加上我要兩地管理,實在不好分身,最後經營不到一年,珠海的店就關門了。」

但現在的劉榮坡已經準備再次進軍內地市場。「我知道內地已經開始簡政放權,市場更開放,而且政策與規章也越來越規範。」他已經在深圳選了鋪位,有望在年底開業。

內地的網際網路送餐也開始影響到香港的茶餐廳。劉榮坡說,他正準備加入網際網路平臺送餐業務,「現在港人叫外賣,多數還是通過給餐廳打電話,餐廳也要聘用送餐員。這是港人的習慣,但是在內地被廣泛使用的網際網路第三方送餐,其實可以讓我們都能更方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這家香港茶餐廳上了《新聞聯播》,還成了網紅打卡地,這說明了一個...
    如今的她忙得不可開交餐廳座無虛席更有網友建議將「一人茶餐廳」改名為「14億茶餐廳」<<熱評>>香港朝哪兒走?「一人茶餐廳」給出答案撐警的「一人茶餐廳」,先是被亂港分子當作眼中釘,遭到各種騷擾破壞。但很快,生意就被周圍的鄰居,以及遍及香港以至內地的朋友挺了起來。「一人茶餐廳」成了近14億人爭相要去打卡的網紅店,這說明做事先做人,樹業先愛國!到過香港的人都知道,港人對於茶餐廳的情感黏度。
  • 從「一人茶餐廳」到「十四億人茶餐廳」,香港「撐警茶餐廳」深圳開...
    從「一人茶餐廳」到「十四億人茶餐廳」,香港「撐警茶餐廳」深圳開分店了不再一人!香港這家撐警茶餐廳在深圳開分店了現年52歲的李凱瑚(Kate姐),在香港鯉魚門獨自經營一家超過50年的「銀龍咖啡茶座」,因為茶餐廳由她一人打理所以又稱為「一人茶餐廳」。在去年的修例風波期間因為公開支持香港警隊,李凱瑚和她的小店受到黑暴分子騷擾,生意一落千丈。然而李凱瑚仍然堅持發聲,她曾經表示:「撐警200%不後悔!」
  • 臺中元宵燈會現濃厚香江味 香港小吃造型燈籠登場
    臺中元宵燈會現濃厚香江味 香港小吃造型燈籠登場   中新網1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即將在2月9日於臺中文心公園登場的「2014中臺灣元宵燈會」今年將展現濃厚的香江味,現場將有26盞香港小吃造型燈籠空運赴臺,可愛登場。
  • 香江廿年⑫|兩代香港人的「九七」記憶:光榮、激動、愛國心
    澎湃新聞刊發的「香江廿年」系列報導,下面這一篇報導記錄了兩代香港人的「九七」記憶。1997年6月30日晚至7月1日凌晨,香港大雨滂沱。7月1日零時剛過,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伴隨國歌在香港會展中心緩緩升起。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說,1997年7月1日這一天將作為人們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
  • 香港茶餐廳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市值蒸發77億港元
    由因為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蘭桂坊夜蒲之後的夜宵飯堂,甚至是眾多遊客去香港的打卡地標之一。港產電影《春嬌與志明》裡就有一有句經典臺詞,「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這家翠華旗艦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5-19號地下至二樓,自1998年9月起營業到現在已經有將近22年的歷史。
  • 失落的香港茶餐廳
    上面的招牌還保留著——香港點心皇,粵式點心,港式甜點。這家開了13年的港式茶餐廳因為城市規劃而宣布停業。 在消費點評平臺「大眾點評」上,仍有不少人專門為了在歇業前再去飽食一頓。那家餐廳裡掛滿了Howard與米其林大廚或香港明星的合照,還有「福來運旺」幾個大字,整體裝修簡樸,座位之間也有些逼仄。這就是典型的香港茶餐廳該有的面貌。 茶餐廳是香港的一個縮影與文化代表。
  • 失落的香港茶餐廳-虎嗅網
    上面的招牌還保留著——香港點心皇,粵式點心,港式甜點。這家開了13年的港式茶餐廳因為城市規劃而宣布停業。在消費點評平臺「大眾點評」上,仍有不少人專門為了在歇業前再去飽食一頓。那家餐廳裡掛滿了Howard與米其林大廚或香港明星的合照,還有「福來運旺」幾個大字,整體裝修簡樸,座位之間也有些逼仄。這就是典型的香港茶餐廳該有的面貌。
  • 茶餐廳裡的心聲——香港一家65年老店的困境與出路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新華社香港8月30日電(記者陳昊佺、蘇萬明)灣仔聖佛蘭士道旁,香港大排檔標誌性的綠色鐵皮箱已經在德如茶餐廳門前豎立了65年,但這家老店在今年夏季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現在的亂局對我們的影響比當年『非典』還厲害。」66歲的德如茶餐廳第二代傳人蘇懷漢說,七八月份餐廳業績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四成。
  • 火爆內地的香港茶餐廳文化怎麼說崩就崩了呢?
    就在這兩天,香港茶餐廳的龍頭企業翠華公布的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38億港元,同比減少6.4%,虧損4450.2萬港元。這也意味著,自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翠華首次虧損。翠華的窘境,折射出香港茶餐廳的困境:從排隊如潮,到風光不再。
  • ...香港丨三天前在《新聞聯播》裡說因為撐警而快關門的那家茶餐廳...
    德國媒體人:如果是在美國,這樣一場暴亂可能早就被鎮壓了對香港這些激進分子的暴行,德國《經濟周刊》前主編史蒂芬·巴倫指出,「如果是在美國,這樣一場暴亂可能早就被鎮壓了」。>>看視頻03 這樣破壞香港,你只是幫了想搞壞香港的人破壞自己的家香港婦女界代表呼籲,青年應遠離暴力,好好愛護共同的家園。
  • 香港「一人茶餐廳」人流如潮 網友建議:改14億人餐廳
    (原標題:回訪香港「一人茶餐廳」人流如潮 網友建議改名:14億人茶餐廳)【現場】好,一個吞拿魚三文治, 兩杯凍檸茶,少甜少冰。謝謝你們!(我們專門來撐你的!)多謝,多謝!【解說】銀龍咖啡茶座的女老闆李凱瑚最近有點忙,在位於香港鯉魚門的這家被稱為「一人茶餐廳」的小店裡,從來沒有來過這麼多的顧客,這讓身兼廚師、收銀、服務員和老闆的她有些應接不暇。
  • 香港最好吃的三家茶餐廳,沒吃過等於白來了
    香港這座城,或許因為當年追的TVB,或許因為她的節奏,亦或許因為美食和購物,一次又一次,行走在香港街頭,去體驗這個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 去重慶這13家茶餐廳,分分鐘假裝在香港!
    每次去完香港回來,就總惦記著街頭的咖喱魚蛋、腸粉、牛雜...別想了,來看看重慶這些茶餐廳就能讓你分分鐘,假裝在香港!,很有正宗港式茶餐廳的感覺。它家的菠蘿油在同價位的茶餐廳裡算是非常好吃的,麵包胚外皮酥脆,烤過之后里面焦香四溢,加上剛剛放上去的黃油靠近麵包體的部分已經化了,黃油滲透到麵包裡面,一口酥脆一口
  • 香港茶餐廳:靚仔的意思是白飯
    香港茶餐廳:靚仔的意思是白飯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的國際大都市,一直是全世界公認的美食天堂。但說到底,起源於香港快餐食肆的茶餐廳,才是香港人的「大眾食堂」。作為最草根、最本土的飲食場所,茶餐廳流行多年後仍深為香港人鍾情。
  • 3倍於內地的翻臺率,香港茶餐廳有何「秘密」?
    太興集團2016財年、2017財年和2018財年分別實現收益25.1億(港元,下同)、27.7億和31.3億,近三年複合增長率為11.5%;分別實現淨利潤1.97億元、2.10億元和3.0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4.5%。
  • 港臺門店翻臺率高於內地 香港茶餐廳有何「秘密」?
    太興集團2016財年、2017財年和2018財年分別實現收益25.1億(港元,下同)、27.7億和31.3億,近三年複合增長率為11.5%;分別實現淨利潤1.97億元、2.10億元和3.0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4.5%。   作為香港茶餐廳代表品牌,太興茶餐廳將就餐時間、就餐空間高效利用,以超高的翻臺率及穩定的出品,彰顯其強勁的競爭力。
  • 雲井紅茶風靡香港茶餐廳
    香港這座人口規模700多萬的城市每年要進口逾5800噸紅茶每天大概要喝掉250萬杯奶茶一年就是喝掉近10億杯由此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就超過100億港元。雲井茶葉集團為了打開香港的紅茶市場,在香港多次舉行了雲井紅茶茶品會,經過對雲井茶葉品牌的體驗一致認可了雲井紅茶的韻味和質量,今年雲井茶葉集團和香港170家茶餐廳籤署了雲井紅茶購銷合同,使雲井紅茶佔領香港紅茶市場的半壁江山。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鳳凰安徽無關。
  • 太興集團上市擴張 港式茶餐廳躋身內地餐飲市場難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香港餐飲集團大喜屋集團,也正走在港股上市的路上。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裡,全球經濟相對並不樂觀,此時扎堆上市可以低成本融資,擺脫輸血階段。港式茶餐廳為主業,新增「茶餐廳」股6月13日,太興集團在港交所上市,在全球共計發售2.5億股,其中,中國香港發售7500萬股,國際發售1.75億股,發售價每股3.00港元。
  • 各界力挺香港茶餐廳老闆娘 撐警之聲響徹小店
    中新社香港8月19日電 題:各界力挺香港茶餐廳老闆娘 撐警之聲響徹小店中新社記者 龍曼「小部分人不能代表香港」、「老闆娘加油」、「警察加油,中國香港加油」……香港「銀龍咖啡茶座」內的食客們你一言我一語,
  • ——香港茶餐廳與內地茶餐廳有大不同
    茶餐廳是香港社會的一個縮影和文化符號。2004年9月香港電臺舉辦了一個「最能代表香港的設計」評選活動,結果「茶餐廳」以1930票獲得冠軍。外人莫小看,茶餐廳在香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2007年4月,香港政黨民建聯要求政府申請把茶餐廳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政事務局表示會進一步考察和研究,以確認茶餐廳是否符合入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