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綠化、亮化和整潔程度,完全能和我們那邊的農村相媲美。」7月29日,來自江蘇的霍先生說,紅色旅遊在偏遠的東徵村搞得紅紅火火,十分難得。
紅旗飄揚,紅花吐豔。東徵旅遊公路穿村而過,紅色文化牆、長城牆聳立在路邊,文化雕塑長廊「東徵精神永放光芒」幾個紅色大字格外搶眼。紅軍東徵永和紀念館與「紅軍之家」「紅軍連」「模範胡同」掩映在綠樹叢中,農家樂和採摘園均圍繞紅色主題修建。東徵廣場上,不時有遊客穿上紅軍服合影留念。
接受紅色教育、採摘綠色水果、品嘗農家土飯、體驗窯洞民宿,在東徵村,既能感受當年紅軍的生活、工作場景,又可體驗悠閒愜意的田園生活。
永和縣閣底鄉東徵村是革命老區,也是貧困山區。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奔小康。
2015年9月,省委組織部駐永和扶貧工作隊創新扶貧路徑,幫助村民改造閒置窯洞,採取「黨支部+旅遊+貧困戶」方式開辦農家樂。農家樂由村委會統一管理,所得收入村委會與農戶二八分成,促進村民和村集體「雙增收」。
當年,退休鄉村教師馮成俊拿出自家兩孔窯洞開辦農家樂,成為村裡首批農家樂。穿過懸掛著「紅五連部」門牌的木柵院門,走進馮成俊家的農家小院。青石砌牆、白灰滾窯的客房窯洞寬敞明亮,整潔的炕鋪、能洗澡帶坐便器的衛生間、液晶電視、無線網絡一樣不少。
「去年農家樂收入了七八千元,全家總收入兩萬多元。」56歲的村民劉二蓮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的兩孔窯洞也開辦了農家樂。這幾年,農家樂收入可觀,加上兒子們種地打工的收入,她家已經脫了貧,日子越過越好。
東徵村村委會主任馮建民說,目前,村裡102孔窯洞農家樂已完成升級改造,能帶動40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6000餘元。
2016年,在省農科院的支持下,東徵村建起了佔地47畝的採摘園,栽種有玉露香梨、鈣果、櫻桃等水果,既能豐富遊客旅遊體驗,又可帶動13戶村民通過出租土地、提供勞務、銷售果品增收;村裡還建設了可同時容納80人培訓就餐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為受訓單位提供個性化培訓,這又能帶動100餘戶貧困戶增收,每年戶均可增收2500餘元。
在紅色旅遊、光伏發電等扶貧項目的扶持下,2019年,東徵村1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5萬餘元。該村先後被評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村」「全國美麗休閒鄉村」「山西省首批100家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東徵村黨支部書記路東紅表示,下一步將完善管理、優化服務,促進農家樂提檔升級和紅色教育培訓向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旅遊產業帶動效益,讓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今年農家樂因疫情受到影響,不過我家的5畝蘋果已經掛果,這也是一項收入。」言語間,吃上旅遊飯的劉二蓮滿是憧憬。(記者張志剛)
【來源: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