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遊山西」永和縣東徵村:紅色旅遊紅紅火火

2020-12-18 湘湘帶你看社會

「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綠化、亮化和整潔程度,完全能和我們那邊的農村相媲美。」7月29日,來自江蘇的霍先生說,紅色旅遊在偏遠的東徵村搞得紅紅火火,十分難得。

紅旗飄揚,紅花吐豔。東徵旅遊公路穿村而過,紅色文化牆、長城牆聳立在路邊,文化雕塑長廊「東徵精神永放光芒」幾個紅色大字格外搶眼。紅軍東徵永和紀念館與「紅軍之家」「紅軍連」「模範胡同」掩映在綠樹叢中,農家樂和採摘園均圍繞紅色主題修建。東徵廣場上,不時有遊客穿上紅軍服合影留念。

接受紅色教育、採摘綠色水果、品嘗農家土飯、體驗窯洞民宿,在東徵村,既能感受當年紅軍的生活、工作場景,又可體驗悠閒愜意的田園生活。

永和縣閣底鄉東徵村是革命老區,也是貧困山區。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奔小康。

2015年9月,省委組織部駐永和扶貧工作隊創新扶貧路徑,幫助村民改造閒置窯洞,採取「黨支部+旅遊+貧困戶」方式開辦農家樂。農家樂由村委會統一管理,所得收入村委會與農戶二八分成,促進村民和村集體「雙增收」。

當年,退休鄉村教師馮成俊拿出自家兩孔窯洞開辦農家樂,成為村裡首批農家樂。穿過懸掛著「紅五連部」門牌的木柵院門,走進馮成俊家的農家小院。青石砌牆、白灰滾窯的客房窯洞寬敞明亮,整潔的炕鋪、能洗澡帶坐便器的衛生間、液晶電視、無線網絡一樣不少。

「去年農家樂收入了七八千元,全家總收入兩萬多元。」56歲的村民劉二蓮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的兩孔窯洞也開辦了農家樂。這幾年,農家樂收入可觀,加上兒子們種地打工的收入,她家已經脫了貧,日子越過越好。

東徵村村委會主任馮建民說,目前,村裡102孔窯洞農家樂已完成升級改造,能帶動40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6000餘元。

2016年,在省農科院的支持下,東徵村建起了佔地47畝的採摘園,栽種有玉露香梨、鈣果、櫻桃等水果,既能豐富遊客旅遊體驗,又可帶動13戶村民通過出租土地、提供勞務、銷售果品增收;村裡還建設了可同時容納80人培訓就餐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為受訓單位提供個性化培訓,這又能帶動100餘戶貧困戶增收,每年戶均可增收2500餘元。

在紅色旅遊、光伏發電等扶貧項目的扶持下,2019年,東徵村1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5萬餘元。該村先後被評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村」「全國美麗休閒鄉村」「山西省首批100家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東徵村黨支部書記路東紅表示,下一步將完善管理、優化服務,促進農家樂提檔升級和紅色教育培訓向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旅遊產業帶動效益,讓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今年農家樂因疫情受到影響,不過我家的5畝蘋果已經掛果,這也是一項收入。」言語間,吃上旅遊飯的劉二蓮滿是憧憬。(記者張志剛)

【來源: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臨汾市東徵村,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本文共858字,24圖,閱讀共需5分鐘 東徵村 東徵村位於閣底鄉政府所在地2.5公裡處,全村轄東徵、下退幹、小坪垣3個自然村。東徵村具有得天獨厚的紅色旅遊資源,東徵抗日寇,西渡挽危局。
  • 山西永和:紅色文旅帶動精準脫貧
    而歷史上,永和又是紅色文化厚重的革命老區,紅軍東徵時期,毛澤東曾兩次進駐永和指揮對敵鬥爭。近10年來,永和縣深耕紅色文化產業,因地制宜,闖出了一條「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振興紅色文化和旅遊產業,帶動革命老區精準脫貧」的發展道路。 傳承基因,匯聚紅色文旅資源 永和縣地處黃河中遊晉陝大峽谷東岸。
  • 山西永和縣:挖掘紅色旅遊資源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圖)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9月14日訊 (本網記者 李紅軍 文/圖) 9月13日下午,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山西新聞網承辦的「壯美黃河——第十三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臨汾市永和縣,探訪紅軍東徵永和紀念館
  • 山西人五一遊山西,11條自駕路線幫你規劃好了
    4月23日,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6條主題文化旅遊線路、2條專題紅色旅遊線路、11條美麗鄉村旅遊精品自駕線路。這6條主題文化旅遊線路,自然風光與文化遺產相結合,突出我省三大板塊旅遊資源特色,分別是:黃河尋根覓祖遊、黃河糧油故道遊、長城中華雄關遊、長城古堡古村遊、太行古建探秘遊、太行名山勝跡遊。
  • 永和東徵村:「景區+農家」美麗在鄉村
    永和東徵村:「景區+農家」美麗在鄉村永和縣閣底鄉依託紅軍東徵永和紀念館,將紅色基因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的鄉村振興之路,實現美麗鄉村與紅色文化的同頻共振。品嘗一道地道的紅色美食,住一晚淳樸鄉親家中的窯洞,感受一方黃土高原的美景,接受一場紅色文化的薰陶,已經成為東徵村「新名片」。在依託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發展以休閒度假、旅遊觀光、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為主的鄉村旅遊的同時,東徵村籌措資金,改善村級道路、停車場、垃圾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實施了村道綠化、景觀牆亮化等工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國家衛健委:山西永和縣累計脫貧17753人 貧困發生率降至0.53%
    全縣共有貧困村7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94戶18031人,貧困發生率34.4%。截至目前,累計脫貧78個村6492戶1775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0.53%。2019年底計劃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山西白求恩醫院全面託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三家三甲醫院發揮各自優勢,長期派駐專家「組團式」提升學科的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和護理能力等。從保障支撐來看,國家衛生健康委為永和縣人民醫院配備了價值30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永和縣人民醫院於今年4月喜遷新址,極大改善了群眾的就醫環境,永和縣人民醫院的服務環境、服務面貌、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煥然一新。
  • 青島愛心社工牽手山西永和 結對幫扶共赴脫貧攻堅戰
    根據「牽手計劃」的工作重點、民政部以及山東、山西兩省各級民政部門的工作要求,在出發之前,援派社工公丕玲、唐學顏等人,根據工作分工,對本次線下服務的內容進行了認真設計和精心準備,並對21個工作日的工作計劃從形式到內容不斷進行優化。在到達之後,便立即投入工作,與牽手夥伴永和縣社會福利院杜小剛、李海東等人進行工作對接,進行手把手的指導。
  • 山西永和縣第四屆槐花文化旅遊節暨消費扶貧活動5月9日開幕
    4月29日上午,山西永和縣委、縣政府在太原文瀛公園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又到一年槐花綻放的季節,來自黃河岸畔的永和縣,以花為媒,熱忱歡迎八方遊客蒞臨參加「永和縣第四屆槐花文化旅遊節暨消費扶貧活動」;5月9日,這一盛大的活動將在美麗的永和花兒坡開幕。槐樹在中國的民俗歷史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代表「根祖文化」。
  • #山西人遊山西#近郊遊、家庭遊、親子遊受青睞
    #山西人遊山西#近郊遊、家庭遊、親子遊受青睞 2020-05-04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精品旅遊線路發布
    按照成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梳理歸納出8大類103條精品旅遊線路。八大類精品旅遊線路為:主題旅遊線路、國內遊客線路、入境遊客線路、紅色旅遊線路、自駕旅遊線路、研學旅遊線路、二日遊線路、一日遊線路。針對不同的主題、不同的遊客、不同的時間,每條線路的設計都亮點十足、各有特色。
  • 山西永和縣:光伏發電致富款到了
    發表於:2017-12-21 11:15:06     作者:王蕾來源:山西經濟日報日前,臨汾市永和縣城關鎮官莊村劉翠蓮的手機收到一條光伏併網發電款簡訊:「您手機尾號6371帳戶10月29日10:13收到光伏發電人民幣739.68元。」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望著屋頂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太陽能光伏板,劉翠蓮笑彎了眼角。
  • 黃河奇觀 山西永和乾坤灣
    永和縣坐落在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遊晉陝大峽谷東岸,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奔騰而過。走進永和,如同投入黃河母親的懷抱,在這裡,聆聽著母親河奔流向前的豪邁,回味著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饋贈,感受到的是河水滔滔的大氣磅礴!
  • 「遊山西·讀歷史」!山西將打造10條主題旅遊線路
    7月23日,從省文旅廳傳來消息,《「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印發。我省將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遊山西· 讀歷史」活動 ,推動山西歷史文化資源整理和內涵挖掘 ,以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比較優勢 ,提升山西旅遊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 ,全力塑造「黃河、長城 、太行」三大品牌,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五一」小長假,山西推出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11條精品自駕線路
    「五一」小長假,山西推出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11條精品自駕線路 2020-04-29 0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1條美麗鄉村旅遊精品自駕線路,帶你玩轉山西!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近年來更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培育了一批鄉村旅遊精品,2019年先後評出山西省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100家和175家「三個人家」代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山西全域旅遊大發展。
  • 魅力山西(美食篇)|原來你一直都寫錯了,山西麵食「剔尖」其實是「剔羹」!
    在山西中部,麵食種類繁多,形態做法各異,變化無窮。其中,山西人還把午飯作為主食的各種煮製麵食統稱為「面飯」。省城的影響力之大,使得「尖」也成了山西絕大多數飯店的寫法,哪怕很多其他山西方言裡「尖」和「jie/jia」並不同音,人們也默認了「尖」的權威性。目前最早可考的「剔尖」寫法出現在 1958 年山西省糧油廳和太原市糧油局共同出版的一個菜譜書裡面。
  • 蛇曲龍行,折轉迴旋 黃河在這裡一口氣拐了七個彎丨山西晚報...
    山西省長樓陽生分別在乾坤灣景區專題匯報、審議《黃河乾坤灣風景名勝區(山西)總體規劃(2016—2030年)》和2017年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上三次提到乾坤灣,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作為全省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中黃河板塊的重要景區之一,乾坤灣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黃河旅遊的標誌性品牌。這裡東徵揮戈,精神永鑄。
  • 山西大醫院赴永和縣義診演練,踐行「服務百姓健康行動」
    (胡靜 李嬌)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崔麗副主任和省衛生計生委李鳳岐主任一行來到山西省永和縣「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活動現場,視察山西大醫院國家(山西)緊急醫學救援隊和義診醫療隊,親切慰問義診專家和隊員,詳細了解裝備和運行維護情況,勉勵隊伍強化建設管理、有序更新設備,繼續提升實戰能力和服務群眾水平。
  •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政策解讀:「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華夏文明看山西,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我省優秀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文旅強省,近日,我省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遊山西讀歷史」,讀什麼?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